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全文?
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全文?
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的通知
林規發〔2013〕14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廳(局),內蒙古、吉林、龍江、大興安嶺森工(林業)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局,各計劃單列市林業局,國家林業局各司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努力完成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林業建設生態文明首要任務的重任,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我局組織編制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2013—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毒V要》是今后一個時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導和引領林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已經國家林業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單位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并抓緊編制本地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報請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全力推進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
國家林業局
2013年9月6日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
二、2021北京規劃綱要?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聚焦城市建成區存量空間資源提質增效,不搞大拆大建,除城鎮棚戶區改造外,原則上不包括房屋征收、土地征收、土地儲備、房地產一級開發等項目。城市更新行動與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進行有效銜接,規劃利用好疏解騰退的空間資源。
(一)首都功能核心區平房(院落)申請式退租和保護性修繕、恢復性修建
堅持“保障對保障”原則,推動老城平房區保護更新,恢復傳統四合院基本格局。持續推進平房(院落)申請式退租,拆除違法建設,合理高效利用騰退房屋,完善配套功能,改善居住環境。實施保護性修繕和恢復性修建,打造“共生院”,探索多元化人居環境改善路徑,引導功能有機更替、居民和諧共處。推進直管公房經營權授權,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更新?;謴托孕藿ㄍ瓿珊?,區政府可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物業服務企業或通過其他形式,建立平房區物業管理機制。
三、規劃綱要2035 全文?
原標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目錄
第一篇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第一章 發展環境
第二章 指導方針
第三章 主要目標
第二篇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第四章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第五章 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第六章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第七章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第三篇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第八章 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
第九章 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第十章 促進服務業繁榮發展
第十一章 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第四篇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構建新發展格局
第十二章 暢通國內大循環
第十三章 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第十四章 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
第五篇 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
第十五章 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第十六章 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
第十七章 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
第十八章 營造良好數字生態
第六篇 全面深化改革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十九章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第二十章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第二十一章 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
第二十二章 提升政府經濟治理能力
第七篇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第二十三章 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第二十四章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第二十五章 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第二十六章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第八篇 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 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第二十七章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第二十八章 完善城鎮化空間布局
第二十九章 全面提升城市品質
第九篇 優化區域經濟布局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第三十章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第三十一章 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
第三十二章 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第三十三章 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
第十篇 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第三十四章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第三十五章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第三十六章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第十一篇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第三十七章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第三十八章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第三十九章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第十二篇 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 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第四十章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第四十一章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第四十二章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第十三篇 提升國民素質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四十三章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第四十四章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第四十五章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第十四篇 增進民生福祉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第四十六章 健全國家公共服務制度體系
第四十七章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第四十八章 優化收入分配結構
第四十九章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第五十章 保障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基本權益
第五十一章 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第十五篇 統籌發展和安全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第五十二章 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
第五十三章 強化國家經濟安全保障
第五十四章 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第五十五章 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
第十六篇 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第五十六章 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質量效益
第五十七章 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
第十七篇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 健全黨和國家監督制度
第五十八章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第五十九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第六十章 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
第十八篇 堅持“一國兩制” 推進祖國統一
第六十一章 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第六十二章 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
第十九篇 加強規劃實施保障
第六十三章 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
第六十四章 健全統一規劃體系
第六十五章 完善規劃實施機制
四、一規劃兩綱要內容?
《法治政府綱要》、《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以下簡稱《法治中國規劃》)和《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以下簡稱《法治社會綱要》)形成“一規劃兩綱要”的格局,是在“十四五”時期對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頂層設計。
《法治政府綱要》開篇就明確要“把法治政府建設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統籌謀劃”。
《法治中國規劃》提出“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斗ㄖ紊鐣V要》緊緊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提出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全面建設法治政府,加快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五、2030規劃綱要重點內容?
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戰略部署,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并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本規劃綱要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轉變健康領域發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度提高健康水平;顯著改善健康公平;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健康基礎。
其內容包括:總體戰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健全支撐與保障、強化組織實施等八個部分。
六、惠州發展規劃綱要?
惠州正式入圈深圳!廣東省發布了十四五規劃的綱要,在這個綱要里面,惠州全程被提到了23次!在綱要里關于惠州的內容最主要的是深圳都市圈的建設,里面對深圳都市圈的范圍進行了調整,明確了以后這個都市圈要包括深圳、東莞、惠州全域和河源、汕尾等兩市的都市區部分。
對比一下,之前深圳都市圈為深圳、東莞、惠州、汕尾、河源5市全域,現在調整成了深莞惠3城全域+汕河2城都市區部分。這樣,深圳都市圈的總面積從36312平方公里縮小到16468平方公里,只相當于最初的45%,也就相當于深圳都市圈減肥了!
深圳都市圈被重新定義之后,惠州地位全面就要上升了,因為惠州的土地面積就占了深圳都市圈的69%!能夠承接的資源也就更多。這消息一出,買惠州站崗的朋友都高興壞了,覺得這個是重要利好啊,惠州的房價不漲不行,可是縱觀其他城市圈,周邊衛星城房價還是得看“老大哥”的臉色,周邊樓市行情好,那深圳樓市行情肯定更好,深圳行情要差,周邊其實也好不到哪里去,惠州真的想要并入深圳,可能還是很難,深圳要擴容土地,還是可能跟之前深汕合作區一樣的飛地模式。
七、健康2030規劃綱要全文?
第一篇 總體戰略
第一章 指導思想
第二章 戰略主題
第三章 戰略目標
第二篇 普及健康生活
第四章 加強健康教育
第五章 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為
第六章 提高全民身體素質
第三篇 優化健康服務
第七章 強化覆蓋全民的公共衛生服務
第八章 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第九章 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
第十章 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服務
第四篇 完善健康保障
第十一章 健全醫療保障體系
第十二章 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第五篇 建設健康環境
第十三章 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第十四章 加強影響健康的環境問題治理
第十五章 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第十六章 完善公共安全體系
第六篇 發展健康產業
第十七章 優化多元辦醫格局
第十八章 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
第十九章 積極發展健身休閑運動產業
第二十章 促進醫藥產業發展
第七篇 健全支撐與保障
第二十一章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第二十二章 加強健康人力資源建設
第二十三章 推動健康科技創新
第二十四章 建設健康信息化服務體系
第二十五章 加強健康法治建設
第二十六章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第八篇 強化組織實施
第二十七章 加強組織領導
第二十八章 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第二十九章 做好實施監測
八、健康2035 規劃綱要全文?
第一篇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第一章 發展環境
第二章 指導方針
第三章 主要目標
第二篇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第四章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第五章 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第六章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第七章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第三篇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第八章 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
第九章 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第十章 促進服務業繁榮發展
第十一章 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第四篇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構建新發展格局
第十二章 暢通國內大循環
第十三章 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第十四章 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
第五篇 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
第十五章 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第十六章 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
第十七章 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
第十八章 營造良好數字生態
第六篇 全面深化改革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十九章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第二十章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第二十一章 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
第二十二章 提升政府經濟治理能力
第七篇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第二十三章 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第二十四章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第二十五章 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第二十六章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第八篇 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 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第二十七章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第二十八章 完善城鎮化空間布局
第二十九章 全面提升城市品質
第九篇 優化區域經濟布局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第三十章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第三十一章 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
第三十二章 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第三十三章 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
第十篇 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第三十四章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第三十五章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第三十六章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第十一篇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第三十七章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第三十八章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第三十九章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第十二篇 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 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第四十章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第四十一章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第四十二章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第十三篇 提升國民素質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四十三章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第四十四章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第四十五章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第十四篇 增進民生福祉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第四十六章 健全國家公共服務制度體系
第四十七章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第四十八章 優化收入分配結構
第四十九章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第五十章 保障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基本權益
第五十一章 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第十五篇 統籌發展和安全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第五十二章 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
第五十三章 強化國家經濟安全保障
第五十四章 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第五十五章 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
第十六篇 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第五十六章 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質量效益
第五十七章 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
第十七篇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 健全黨和國家監督制度
第五十八章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第五十九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第六十章 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
第十八篇 堅持“一國兩制” 推進祖國統一
第六十一章 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第六十二章 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
第十九篇 加強規劃實施保障
第六十三章 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
第六十四章 健全統一規劃體系
第六十五章 完善規劃實施機制
九、南充城市規劃綱要?
南充第七次總體規劃已完成了大綱階段工作,本階段提出了城市定位、城市性質、空間布局、城市形態等系列重大事項。
南充城市定位由“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調整為“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城市性質為“中國西部新興能源、石油天然氣化工基地,川渝北部中心城市,四川省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中心,生態文化并蓄的山水園林城市”;南充城市空間布局繼續延續“以江為軸、南延北拓,跨江東進、擁江發展”城市發展戰略。近中期的空間拓展方向應以東、南為主,中遠期和遠景以南、北兩個方向為主;城市形態呈南北向沿江布局,形成“擁江主城(包括順慶、高坪、嘉陵3區的主城區、嘉陵都尉-西興片區、小龍-龍門片區、瀠溪片區、螺溪河-青蓮-老君片區、文峰片區)、產業新城(河西和李渡片區)、北部新城(荊溪-搬罾片區)”三城同構的緊湊型城市。目前,該階段內容已向市委、市政府專題匯報,并征求了老干部意見。下一步,將在媒體開設專欄征求市民意見。十、沈陽都市圈規劃綱要?
三聚三連三擴” 構建東北振興發展增長極
沈陽都市圈區域空間格局,主要通過“三聚、三連、三擴”來表現:
“三聚”:將發展重點聚合到“一核、一圈、一廊”等優勢地區,承載更多產業和人口,成為區域發展的中堅力量。其中,“一核”為沈陽,是沈陽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引領沈陽都市圈發展;“一圈”為沈陽都市圈核心地區,是以沈陽為中心的同城化、一體化緊密聯系地區,是推進區域一體化的重要載體;“一廊”為沈大創新協作走廊,是面向東北亞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城市創新發展軸和產業協作發展帶。
“三連”:連接國家戰略的三條重要經濟合作走廊,形成沈陽都市圈全面開放新格局。其中,遼蒙俄經濟合作走廊連接蒙古、俄羅斯,是“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六廊”之一中蒙俄經濟合作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日韓+X”經濟合作走廊連接日本、韓國、朝鮮等東北亞重要合作伙伴,推動遼寧共建“東北亞經濟走廊”,攜手打造東北亞命運共同體;京沈經濟合作走廊連接京津冀、長三角等對口合作省市,深化東北振興與國家重大戰略的對接和交流合作,同時促進東北三省一區在重點區域合作。
“三擴”:加深與周邊區域合作,區域輻射帶動范圍向西南部、東南部、西北部三個方向擴展,形成沈陽都市圈與遼寧沿海經濟帶、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遼東綠色經濟區(一帶兩區)優勢互補、協調互動發展格局。
“三聚、三連、三擴”是沈陽都市圈面向東北亞、連接京津冀和長三角、引領東北地區的空間戰略構想,站位高、視野闊,將打造未來中國區域發展新的增長極。
八個一體化
八個“一體化” “大沈陽”呼之欲出
《規劃》確定了沈陽都市圈建設將以沈陽與周邊城市同城化為抓手,重點推進八個“一體化”:區域空間一體化、產業分工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生態環保一體化、對外開放一體化、要素市場一體化、體制機制一體化,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加快沈撫同城化:加快沈陽、撫順兩市與沈撫新區的規劃對接,推進沈陽地鐵9號線二期工程建設,開展大唐沈東熱電廠擴建工程前期工作,實現道路互聯互通、市政設施共建共享,推動產業協作,配套共建“飛地”產業基地,積極推進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
推進沈本一體化:努力推進醫藥產業、高新產業有效聯合。支持本溪建設國家級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基地,推動醫藥和健康產業向沈本新城集聚。利用沈陽和本溪的生態優勢及旅游資源優勢,共同建設沈本綠色休閑度假帶,推進旅游產業合作。積極推進沈本兩市交通一體化、信息同城化,共同保護水源地生態環境和山體,加強區域生態環境共治。
推進沈鐵一體化:加強沈陽北部地區與鐵嶺市開展合作,聚焦汽車、農產品深加工等重點領域,形成產業發展梯次化布局。開展沈鐵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前期工作,推進交通一體化建設。共同開發治理遼河、萬泉河。
推進沈遼一體化:以蘇家屯作為橋頭堡,強化產業融通鏈接,協同建設鋁合金板帶箔生產和鋁合金精深加工產業園區,積極推動華晨寶馬配套項目落戶遼陽。加強沈遼公共服務共享,推進沈遼大道等基礎設施互通,打造兩市互動的高品質“生活圈”。
推進沈鞍一體化:重點加強兩市產業協作,聚焦先進裝備制造業,推動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整體提升,共同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及機器人、航空裝備、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鞍山港與沈陽國際陸港錯位發展,實現“大通關”等方面合作共贏,加快建設中德產業園鞍山分園,共同提高兩市開放水平。
推進沈阜一體化:深化與阜新對接協作,促進資金、技術、信息、人才要素雙向流動,推動阜新裝備制造、食品加工、能源供應、文旅康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融入沈陽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和創新鏈,建設產業配套基地。共同開展風沙治理,鞏固遼西北生態安全屏障。
幸福大沈陽
產業興旺生活幸福 生機勃勃一片新天地
建設沈陽都市圈符合區域發展規律,適應產業發展大勢,也有利于人民創業創新和生活品質提升。
構建以沈陽為中心,鞍山、撫順、本溪、遼陽、鐵嶺、阜新和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為支撐,輻射帶動營口、盤錦、丹東、通遼等周邊城市,構建“三聚、三連、三擴”的內合外聯、區域一體空間格局,沈陽都市城市圈將在中國都市圈版圖上扮演重要角色。
這里產業將更加興旺。沈陽都市圈構建起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產業體系,全力做好“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三篇大文章,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此時,沈陽都市圈新型工業化將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形成汽車、精細化工、裝備制造等多個關聯互補性強、分工明確、布局合理的產業鏈條,以沈陽為中心的核心區引領能級顯著提升,成為中國經濟新動能?! ?/p>
這里生活將更加幸福。沈陽都市圈城市間山水相連、人緣相親、文化一脈,最大受益者是都市圈的人民。建設軌道上的沈陽都市圈,人民不僅僅出行更便捷、活動空間更大,也能同等享受教育、醫療、文化、旅游等優質資源,共享綠色宜居的生態環境,更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