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表面附著機制? 微生物的表面特征怎么描述?
一、微生物表面附著機制?
微生物在載體表面的固定機理;微生物固定通常過程 ;微生物固定通常過程;液相中懸浮微生物微生物向載體表面運輸可逆附著不可逆附著固定微生物增加、形成生物膜;
微生物的吸附及微生物生物膜的形成是微生物的一種聚集性行為。微生物生物膜是眾多微生物按一定結構功能組合起來的自然集合的互助式菌群或微生物群落。微生物能獨立游離存在,但存在于一個相互依存的生命系統(生物膜形式)則更加典型,更加普遍。在這個生命系統中每種微生物的功能是這個系統功能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各個部分的總匯則構成系統的總體功能。
二、微生物的表面特征怎么描述?
指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菌體形態,桿狀、點狀、螺旋狀,有無鞭毛等。
菌落特征:指在固體培養基上形成的單一菌落形態,菌落表面是否干燥、平滑或褶皺、菌落背面特征,菌落顏色(正反面),菌落四周培養基有無變化等。
生理特征:微生物的生長條件,培養基酸堿(是否嗜酸堿)培養溫度,培養完成后微生物酸堿變化,在生產生活中應用方面等。
三、表面微生物與沉降菌區別?
1、性質不同
沉降菌:是用標準提及的方法收集到的活微生物粒子,通過專用的培養基,在適宜的生長條件下繁殖到可見的菌落數。
表面微生物:收集懸浮在空氣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過專門的培養基,在適宜的生長條件下繁殖到可見的菌落數。
2、測試方法不同
沉降菌:沉降菌采用沉降法,即通過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氣中的生物粒子于培養基平皿(一般多采用90mm直徑硼硅酸玻璃培養皿,俗稱沉降碟),
經若干時間,在適宜的條件下讓其繁殖到可見的菌落進行計數,以平板培養皿中的菌落數來判定潔凈環境內的活微生物數,并以此來評定潔凈室(區)的潔凈度。
表面微生物:采用計數濃度法,即通過收集懸游在空氣中的生物性粒子于專門的培養基,經若干時間,在適宜的生長條件下讓其繁殖到可見的菌落進行計數,從而判定潔凈環境內單位體積空氣中的活微生物數,以此來評定潔凈室(區)的潔凈度。測試時需選擇合適的采樣器。
四、微生物實驗室如何做環境監測?
以細菌為例:
目測:觀察菌落形態。
鏡檢:用生理鹽水將菌落涂開,直接觀察單個細菌的大小形狀等;用革蘭氏染色法判定細菌是革蘭氏陽性菌還是陰性菌(細胞壁主要構成不同);用負染色法把菌體之外的液體染色觀察某些細菌;銀染之類的方法讓細菌的鞭毛沾上小顆粒,在視野中變粗變清晰來觀察鞭毛;…
電子顯微鏡:更進一步觀察細菌內部形態;
顯色培養基:用來確定細菌在生長過程中是否會分泌酸性的堿性的代謝產物,或者某些能發生顯色反應的產物;
液體培養基:除了觀察顯色反應還可以根據液體分層情況推測細菌生長情況,還可以在培養基里放置倒扣的小試管觀察細菌是否產氣;
藥敏試驗:用來確定細菌對某些藥物是否敏感,根據藥物的作用機理可以反推細菌的細胞壁結構或者某些代謝途徑;
凝集試驗:通過測試菌體與一系列血清是否發生凝集反應來判斷型別(例如判定某株沙門氏菌是否是致病菌);
電泳:分析蛋白質變化情況;
液相色譜:分析培養液中某些成分的變化;
核酸檢測:確定某些核酸序列的存在或者進行基因測序;
分子生物學方法更多更復雜,手機打字不方便就不詳述了。
因為已經從微生物實驗室畢業很多年,有些細節我記得不深,很多方法也是比較傳統的方法,新技術我也沒有去了解很多。深夜手機打字,如有遺漏或描述不當之處請知友指正~
唔,寫完發現我好像有點偏題了。。。題主問的只是染色觀察這一塊的信息。。。
五、接觸碟表面微生物檢測方法標準依據?
回答如下:接觸碟表面微生物檢測方法的標準依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國際標準:國際標準組織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了一系列與微生物檢測相關的標準,其中包括與接觸碟表面微生物檢測方法相關的標準,如ISO 18593-2004《建筑物表面微生物檢測》、ISO 18596-2004《食品和飼料微生物學檢驗方法》等。
2. 國家標準:各個國家也會根據自身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制定與微生物檢測相關的標準,其中包括接觸碟表面微生物檢測方法的標準。例如,中國國家標準GB/T 4789.2-2016《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食品衛生檢驗 檢驗方法》、GB/T 17219-2003《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等。
3. 行業標準:一些行業組織或協會也會制定與微生物檢測相關的標準,如美國公共衛生協會(APHA)制定的《標準方法》、歐洲生物預防控制局(ECBC)制定的《生物防御質量標準》等。
4. 專業文獻:科學研究機構、學術期刊等發布的相關研究成果和方法論文也是制定標準的重要依據之一。研究者根據實際需求和實驗結果,總結出適合接觸碟表面微生物檢測的方法,并在相關文獻中進行發表和推廣。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檢測對象、環境條件和檢測目的可能會有不同的標準依據,因此在進行接觸碟表面微生物檢測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用的標準和方法。
六、如何進行物體表面微生物監測采樣?
接觸碟表面微生物采樣后 怎樣驗證有無培養基殘留表面微生物的監測方法有兩種,一是培養皿接觸法,二是棉簽擦拭法,棉簽擦拭法需要做棉簽的回收率驗證,目前基本上都改用“培養皿接觸法”了。具體方法:1、提前將平皿培養基從冷庫中取出,放置至室溫。2、打開培養皿上蓋,使無菌培養基表面與取樣面直接接觸,均勻按壓培養皿底板,確保全部培養基表面與取樣點表面均勻接觸10秒左右,蓋上碟蓋,做好標記。3、取樣后,用蘸有70%酒精的濕紗布擦拭被取樣表面,以除去殘留培養基。4、全部采樣結束后,將培養皿倒置于恒溫培養箱中培養,每批監測需放置兩個空白培養皿進行陰性對照。培養溫度為20~25℃,培養5天,然后再在30~35℃下培養2天。
七、環境監測司和環境監測站的關系?
一般來講,環境監測機構是由同一級政府的環境主管部門設立,比如說國家環境保護部,下設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環境監測總站為獨立的法人單位,工作上受環保部領導,所以環保部為方便管理,在部內設立監測司,管理和指導環境監測總站;省級的環境主管部門為環保廳,下設環境監測中心站,一般設立監測處管理環境監測中心;地市級、縣級下設環境監測站,一般設立監測科(或其他科室代管)管理監測站。
八、表面微生物,接觸碟是接觸3秒5秒還是10秒?
表面微生物的監測方法有兩種,一是培養皿接觸法,二是棉簽擦拭法,棉簽擦拭法需要做棉簽的回收率驗證,目前基本上都改用“培養皿接觸法”了。具體方法:1、提前將平皿培養基從冷庫中取出,放置至室溫。2、打開培養皿上蓋,使無菌培養基表面與取樣面直接接觸,均勻按壓培養皿底板,確保全部培養基表面與取樣點表面均勻接觸10秒左右,蓋上碟蓋,做好標記。3、取樣后,用蘸有70%酒精的濕紗布擦拭被取樣表面,以除去殘留培養基。4、全部采樣結束后,將培養皿倒置于恒溫培養箱中培養,每批監測需放置兩個空白培養皿進行陰性對照。培養溫度為20~25℃,培養5天,然后再在30~35℃下培養2天。
九、環境監測前途好嗎?
工程造價要好很多,前景也好判斷好不好其實是要根據有沒有技術含量,這個工作有沒有技術含量造價這一行是越老越吃香的,環境監測什么的這些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東西,很容易就能學會,但是對應的工資也不會高如果您想待遇高,一定是工程造價了。工程造價有經驗了都是按照年薪的。10幾萬很正常
十、環境監測最佳時間?
?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大氣環境中的污染物,由于受污染源的源強分布及氣象、地形條件的變化,使其濃度也相對于時間作不停的周期性變化。
目前全國環保系統尤其是縣及中、小城市現行的“大氣環境污染例行監測”中,每季監測五天,每天進行四次監測。但對每天這四次的監測時間未能明確。同時也未給“確定監測時間”的方法。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