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我們居住的地球,是目前所知的惟一有生機、有生命的星球。在地球的 周圍,包著一層空氣,人們稱之為大氣。那么,大氣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純氣體成分是指沒有水汽和其他雜質的空氣。它是各種氣體的機械混合 物,主要成分是:
氮(N2)占 78。 09%,氧(O2)占 20。
?? 95%,氬(Ar)占 0。93%,二氧 化碳(C02)占0。03%。除此之外,尚有極少量其他氣體,如氖(Ne)占 0。0018%,氦(He)占 0。000524%,氪(Ke)占 0。0001%,氙(Xe)占 0。00008%,氫(H2)占 0。
??00005%,臭氧(03)占 0。000007%,等等。 這里簡要介紹一下幾種主要成分。
氮(n2)是大氣中濃度最大的氣體,是地球上生命的基本成分。但是, 大氣中的氮只有少量參加自然界中的氮循環。氮循環的主要表現是:通過微 生物,使氮成為有機化合物,而被固定在土壤和海洋中;又通過細菌作用, 使土壤和海洋中的硝酸和亞硝酸還原,再回到大氣中去。
??豆科植物可以通過 根瘤菌的作用,直接將大氣中的氮改造成為植物體不可缺少的養料。有機物 的分解也是使氮回到大氣中的途徑。人為輸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工業用氮 作為硝酸的原料;而農業把氮肥投人到土壤中,對氮循環也有不可忽視的 影響。
在大氣中氧(O2)是濃度僅次于氮(n2)的氣體,是地球生命不可缺少 的氣體。
??動物和植物都吸人氧,并將它以二氧化碳(co2)形式呼出,返回 大氣和海洋中;二氧化碳又通過光合作用,被海洋中的藻類和陸地上的植物 吸收,轉化為有用的碳水化合物和副產品氧(O2)。根據科學家的估計,海 洋中的藻類通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要占生物用氧的90%。
??氧在一定程度上 參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化學循環。盡管地球上自然植被在縮減,化石燃料被 不斷燃燒,氧的供應減少而消耗增多,但是大氣中氧的濃度幾乎是穩定的, 就是因為海洋藻類釋放的氧占有很大比重,起了穩定作用。農業的發展,也 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的能力有所增加。
??
二氧化碳(C02)在大氣中含量雖然很少,卻是大氣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方面,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一方面,二氧化碳能 強烈地吸收和放射輻射波,避免地球一部分輻射能量返回宇宙空間,從而產 生溫室效應。地球上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是含碳物質的燃燒,既包括植物燃 燒,也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的燃燒。
??動物呼吸和有機體的腐 爛,都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進人到大氣中,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工業的發展 以及森林面積的不斷減少等,都會引起大氣中二氧化碳有規律的增加。到現 在,二氧化碳濃度已增加到340PPm,而且還在以每年IPPm的速度繼續增 加,使地球溫室效應增強,從而導致整個地球變暖,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
臭氧(O3)是由3個氧原子構成的,它能使閃電后或電氣設備周圍的空 氣帶有特殊的臭味兒。臭氧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淡藍色有毒氣體,甚至在 低濃度下也容易發生爆炸。地球大氣中臭氧的含量雖然很少,但是它能吸收 太陽紫外線,使地面上的生命機體避免紫外線的嚴重損傷。
??地球有一個薄薄 的臭氧層,在距離地表面約10?50公里的范圍內,這一層的臭氧含量相當 高。臭氧層的形成十分有趣,首先,是由于波長短于242毫微米的太陽紫外 線輻射,把正常的氧分子(O2)分解成兩個氧原子(0),氧原子(O)與未 分解的氧分子(O2)合并,就產生了臭氧;臭氧(03)形成后,又會被波長 短于3000毫微米的太陽紫外輻射破壞。
??當臭氧(O3)形成和被破壞的數量 達到化學平衡時,大氣中的臭氧含量是穩定的,于是就形成臭氧層。如果臭 氧的破壞速度小于形成速度,臭氧層濃度就會加大;如果臭氧被破壞速度大于形成速度,臭氧層就會逐漸變稀薄,紫外線就會到達地面,損害和殺傷大 多數生物,后果不堪設想。
??
。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