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化藥房的溫度和濕度要求是多少
規范化藥房GSP認證溫濕度標準:
1、常溫:(0-30℃),多數藥品都為常溫保存。在藥品包裝或說明書中沒有說明的都是常溫保存。相對濕度均應保持在35%―75%之間。
2、陰涼:不高于20℃,常用針劑和遇熱、光易氧化分解的藥品等,需陰涼避光保存。藥品包裝或說明書中都有說明。相對濕度均應保持在35%―75%之間。
3、冷藏:2-8℃ ,需要冷藏的藥品有:諾和靈、等胰島素類注射劑,血液制品,媽咪愛、整腸生、金雙歧等活菌類制劑。
藥庫應按照藥品性質分類保管,注意溫度、濕度、通風、光線等條件,防止藥品過期失效、早蝕、霉壞變質。按性質分類的藥品應分別保管,編號管理,并設立庫在卡隨時登記,保證帳貨相符。有關毒、限劇藥的保密,按“毒、限劇藥管理制度執行。
擴展資料:
藥房是一個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藥房是集管理。技術,經營。服務等于一體的綜合性科室。是重要的環節。為保證用藥安全、有效、經濟,保障人民身體健康,規范化管理顯得特別重要。
藥房主要銷售西藥、中成藥、草藥等各種藥品,以方便人民群眾購買藥品, 以利于人民群眾健康。藥房是還負責藥品的計劃預算、驗收入庫、領發保管藥品、統計報銷等,對于藥房的工作人員,國家和醫療衛生部門都有明確的規定,并且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和從業要求。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藥房
目前我國對藥品生產企業在1999年就開始施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在2000年又發布了《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規范了藥品經營質量的管理。而對藥品使用的終端環節――醫療機構,目前還缺乏一套科學的完整的藥品質量管理規范來制約,也沒有公認的對醫院藥劑科工作檢查、驗收標準。藥庫是藥品進入醫院的第一環節,藥庫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藥品質量及臨床治療效果。本院參照《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管理模式對藥庫的管理工作進行探索,建立了藥庫藥品質量管理體系,并予以實施。1 實施情況 1, 人員素質 實行“以人為本”的質量管理。藥庫各級人員規定應是具有相關專業的學歷和從事該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工作責任心強的醫務人員。藥庫負責人需專科以上學歷,不但具有豐富專業知識,還應熟悉國家有關藥品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1.2 房屋與設施 本院投資近50萬元,分別建造了冷庫(2℃~10℃)、陰涼庫(0℃~20℃)和常溫庫(0℃~30℃),并配備了4臺除濕機、10只溫濕度計,溫度控制在規定范圍,濕度保持在45%~75%。每日上、下午各一次對溫濕度進行記錄,如發現溫濕度超出規定范圍,及時采取調控措施。購買了一批適合藥品儲存的專用貨架,使藥品與墻、屋頂的間距不小于30cm,與地面的間距不小于10cm。貨架的整齊排列,從根本上改變了藥庫雜、亂的面貌。1.3 建立了專用的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 利用計算機不但對藥庫的日常工作如藥品的購進、入庫驗收、在庫養護、出庫等進行詳細的記錄和管理,還開發一些特殊的管理系統,如在計算機內每一藥品都有特定的庫位碼,這就是“藥品地圖”,利用這些信息,就很容易找到藥品的位置。不僅有“有效期預測”系統,還建立了“滯銷藥品統計”,隨時了解隨意設定時間內未出庫的藥品,以便了解藥品的積壓情況,及時采取措施,減少損失。為了配合醫院的“總量控制”,還建立了“藥品消耗統計”,計算機除了提供藥品的消耗金額、數量外,還能提供金額、數量的排名,這對醫院用藥情況的分析,特別是對抗生素的用量控制起到積極的作用。4 制定了保證藥品質量的規章制度及工作程序 制定了部門和人員的質量責任,首營企業和首營品種的審核制度,藥品采購、入庫驗收、在庫養護和出庫管理、特殊藥品管理、近效期藥品管理等制度和相對應的程序,共28條,還對各項工作都建立質量管理記錄,如藥品驗收記錄,特殊藥品出入庫記錄,不合格藥品報廢、銷毀記錄,藥品退貨記錄,倉庫溫、濕度記錄,儀器使用、檢定記錄等。5 加強各環節的質量控制1.5.1 規范藥品采購工作。主要控制3個環節,供貨單位的法定資格及質量信譽的確定、所購入藥品的合法性和質量可靠性的的審核、供貨單位銷售人員合法資格的驗證。特別加強對首營企業和首營品種的審核。5.2 嚴把入庫驗收關。驗收藥品時做到“三查三看”,查注冊商標、批準文號、生產廠家,看藥品包裝、生產日期、藥品質量。如發現其批準文號、廠家名稱、包裝等有改變時,立即向廠家索取有關變更的證明材料。驗收完畢做好驗收記錄。5.3 保證在庫藥品的質量。藥品按溫、濕度要求分類儲存在相應的庫中,藥品的堆垛留有一定距離。對于易變質的品種、有效期較短的品種及其他重點監測的品種作為重點養護品種。一般品種每季檢查1次,重點養護品種適當增加檢查次數。6 及時收集藥品質量息定時對藥房及臨床科室反映的、平時自己在驗收養護中發現的藥品質量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及時反饋給廠家及醫藥公司,以便他們改正。一些廠家為了表達自己產品的關聯性,不但不同藥外包裝很相似,就連內包裝也非常相似。如一個廠家注射用的氨芐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80萬單位、青霉素160萬單位不但標簽格式一模一樣,就連標簽的顏色也差不多,這樣無意中增加了差錯的發生率。我們就向廠家反饋了這信息,使其改正,減少不必要的差錯。還有一些藥品的批號不能反映藥品的生產日期,雖然它們的外包裝有生產日期、有效期。但病房搶救車上的藥品外包裝都已經沒有,這樣就無從知道有效期,不利于安全地使用藥品。我們及時地向廠家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7 質量管理目標的量化 針對藥庫的“以質量為核心,確保用藥安全、有效、經濟”的質量管理方針,提出了5條質量管理目標:①供貨單位、藥品合法性100%;②首營企業和首營品種的審核率100%;③帳物相符率100%;④保障臨床藥品供應率99.5%;⑤特殊藥品管理符合率100%。其它指標還有庫存限額不超過半月的銷售額等。這些目標每年都要進行一次考核。實施效果,由于藥品儲存條件的保證,在2004年未發現變質失效的藥品,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的充分利用,不僅使過期失效藥品的報損率降低到零,而且發貨清單上藥品庫存量、庫位編碼的自動打印,保證了帳物相符率100%,并縮短了新員工的熟悉時間。嚴把驗收關,將假劣藥品杜絕在醫院之外。由于對每個藥品每批批號從入庫到出庫都有全過程的記錄,一旦發現質量問題有源可追,確保了用藥安全。討論 3.1 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必要性醫院藥劑科由于缺乏統一的規范化管理具體要求,又無醫院藥劑科認證許可,在過去一直被稱為輔助科室,現在雖然屬于醫技科室,但醫院對藥劑科的軟、硬件投入相當有限,常把藥庫選建在簡陋的舊房子里,面積、基本設施均較差。倉庫沒有溫濕度調控措施,貨架為最簡易的貨架,人員常安置些需要照顧者,管理制度也不完善,藥品在醫院儲存期間質量得不到保證,直接影響到病人所使用藥品的安全及臨床治療效果,所以急需一套科學的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以保證藥物的質效。2 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可行性 我院從2003年下半年到現在已施行了兩年,藥庫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程式化、文件化,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單憑責任心、經驗、直覺來管理藥庫的局面。藥庫的規范化管理,不但使醫生治療計劃能順利進行,而且提高了醫院醫療工作質量,提升了醫院服務檔次,為醫院藥劑科標準化管理奠定了基礎。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