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環境監測的應用領域
2014年6月,由國家海洋局生態環境保護司組織實施的西太平洋海洋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2014年第一航次順利返航。本航次除完成既定監測任務外,還首次在部分站位現場檢出了日本福島核事故特征核素――銫134。 本航次由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牽頭實施,使用中國水產科學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南鋒”號監測船,歷時27天,總航程5500余海里,完成站位53個,采集125公斤海洋生物樣品,布放5個漂流浮標,完成2013年第一航次投放的核監測潛標系統回收。此外,監測人員還利用自主研發的多核素富集設備完成了61個表層海水樣品的監測,獲得了較好的數據,進一步測試了設備的性能,為現場多核素富集檢測設備定性打下基礎。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