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如何控制總氮超標
1、科采用生物法
在該過程中,池體數量較多,使生化的結構較為冗雜,特別是厭氧池溶解氧含量難以控制,反硝化的效率受到抑制,一方面反硝化菌富集較慢,且容易滋生雜菌爭奪生存環境
另一方面,龐大的池體結構使產生的氮氣不能及時排出,增加了占比較大的無效空間,反硝化菌的數量始終維持在一個總數較低的水平,致使脫氮負荷難以提高
傳統生化中培養出的反硝化菌脫氮負荷通常小于0.2kgN/m3d,而針對工業廢水而言,其較高的鹽分及毒性會使大量反硝化菌死亡,從而進一步降低此過程中的脫氮負荷,是脫氮效率再次降低。
2、化學方法
通過氧化使氮化合物直接從有機氮、氨氮直接轉化為氮氣。發電機用化學法脫氮存在多項缺陷,首先,高級氧化成本較高;其次,多數化學物質使用及反應時僅適合實驗室的嚴格操作條件
使危險性在可控范圍之內,而實際廢水處理中,水量較大,環境較差,在加上工人的專業性不強,使反應過程中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另外,常常由于不能精準反應而造成效果相對較差。
3、對氨氮,分解吸收,增強反硝化。提高硝化率。
4、迅速修復硝化系統脫氮作用混亂狀態。
5、快速分解高濃度氨氮,協助其它微生物菌群。提高系統低溫季節對氨氮的去除能力。
擴展資料:
總氮為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與有機氮的總稱,是反映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指標。
《雜環類農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在環境承載能力開始減弱,或環境容量較小、生態環境脆弱,容易發生嚴重環境污染問題而需要采取特別保護措施的地區,現有企業和新建企業要執行總氮特別排放限值30mg/L。
新修訂的《合成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中,對總氮排放的要求是,現有企業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0年6月30日執行50mg/L的限值,自2010年7月1日起執行30mg/L的限值。新建企業自2008年7月1日起就要執行30mg/L的限值,而特殊地區的企業要執行20mg/L的限值。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總氮量
1、化學法去除總氮,先測試總氮的濃度,如果濃度差值不大,建議直接用氨氮去除劑處理,這樣氨氮處理下來了,總氮也會隨之降低(PS:氨氮去除劑只適用于去除總氮中的氨氮,而總氮和氨氮的比例會根據水質不一樣而有所不同,所以使用的處理效果不一,也根據實際情況判斷)
2、?污水廠內的生物脫氮反應是一個兩段式反應過程,在每一段進行合理的工藝控制,從而使出水總氮合格達標。這也是總氮的控制難點,在污水廠中實現總氮的控制達標,首先要了解生物脫氮的反應機理,然后有選擇的進行工藝管控。
比較常見的就是AO工藝,還有增加了除磷的AAO工藝,也有SBR工藝及其變種,還有各類氧化溝工藝,利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替實現的總氮處理。
擴展資料:
控制總氮的排放的原因
水中氮元素的過量排放會引起水體富營養化,使藻類大量繁殖,出現水華赤潮,當水中總氮含量大于0.3mg/L時,即達到富營養化的標準;另外,硝酸鹽本身對人無害,但在體內會被還原為亞硝酸鹽。
一方面,亞硝酸鹽會與血紅蛋白反應生成高鐵血紅蛋白,影響氧的傳輸能力,特別對于嬰兒,易導致高鐵血紅蛋白癥(藍嬰病);另一方面,亞硝酸鹽過高,會與蛋白生成亞硝胺,屬于強致癌物質,對健康危害極大。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總氮
參考資料:人民網-彭永臻院士:生物脫氮是處理城市污水的唯一方法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