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定位設備
gps定位設備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可能是你手機問題也有可能是網絡的問題!如果是手機的問題,你看一看這片子設置那權限有沒有打開?如果權限沒有打開,那附近的人肯定是,搜不到你的。因為定位不精準,所以搜不到你。其實你可以換個手機,再試試。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可能是你手機問題也有可能是網絡的問題!如果是手機的問題,你看一看這片子設置那權限有沒有打開?如果權限沒有打開,那附近的人肯定是,搜不到你的。因為定位不精準,所以搜不到你。其實你可以換個手機,再試試。
GPS定位器是內置了GPS模塊和移動通信模塊的終端,用于將GPS模塊獲得的定位數據通過移動通信模塊(gsm/gprs網絡)傳至Internet上的一臺服務器上,從而可以實現在電腦或手機上查詢終端位置。[1][2]
安裝在車上的GPS定位設備基本分兩種,磁性和線接,磁性的基本是內置電池和強性磁鐵組成,優點是安裝方便,靠磁鐵吸附在車體外殼任意的地方,缺點就是電池使用受到局限性,總會有沒電的時候。另外一種就是線接的,是直接接在車內電源線上的。[1][2]
中文名
gps定位器
類別
定位器
原理
使用多個GPS衛星定位
功能
實時定位
用途
車輛管理
產品原理
GPS的空間分布是由24顆GPS工作衛星所組成,這些GPS工作衛星共同組成了GPS衛星星座,其中21顆為可用于導航的衛星,3顆為活動的備用衛星。這24顆衛星分布在6個傾角為55°的軌道上繞地球運行。衛星的運行周期約為12恒星時。每顆GPS工作衛星都發出用于導航定位的信號。GPS用戶正是利用這些信號來進行工作的。[2]
安裝在車上的GPS定位設備基本分兩種,磁性和線接,磁性的基本是內置電池和強性磁鐵組成,優點是安裝方便,靠磁鐵吸附在車體外殼任意的地方,缺點就是電池使用受到局限性,總會有沒電的時候。另外一種就是線接的,是直接接在車內電源線上的。
GPS定位器是內置了GPS模塊和移動通信模塊的終端,用于將GPS模塊獲得的定位數據通過移動通信模塊(gsm/gprs網絡)傳至Internet上的一臺服務器上,從而可以實現在電腦或手機上查詢終端位置。[1][2]
安裝在車上的GPS定位設備基本分兩種,磁性和線接,磁性的基本是內置電池和強性磁鐵組成,優點是安裝方便,靠磁鐵吸附在車體外殼任意的地方,缺點就是電池使用受到局限性,總會有沒電的時候。另外一種就是線接的,是直接接在車內電源線上的。[1][2]
沒設置自己的定位,打開別人就能看到了,操作為:設置“對附近人可見”也就是要打開你的GPS定位導航,在設置中,開發者選項就可以打開。
想手機就有這種定位功能啊 現在手機的功能是很大的 還有就是PS定位器是內置了GPS模塊和移動通信模塊的終端,用于將GPS模塊獲得的定位數據通過移動通信模塊(gsm/gprs網絡)傳至Internet上的一臺服務器上,從而可以實現在電腦或手機上查詢終端位置。
GPS是什么意思
GPS是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縮寫形式,它是一種基于衛星的定位系統,用于獲得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準確的通用協調時間。
該系統由美國政府放置在軌道中的24顆衛星組成。GPS可提供精確度在10米之內的導航。它可在任何天氣條件下、全球任何地方工作。使用GPS無需支付定購費或安裝費。該系統由美國政府運營,且其精度和維護也由美國政府完全負責。
擴展資料:
利用GPS定位衛星,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定位、導航的系統,稱為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簡稱GPS。GPS是由美國國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種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時段、高精度的衛星導航系統,能為全球用戶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維位置、速度和精確定時等導航信息,是衛星通信技術在導航領域的應用典范,它極大地提高了地球社會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動了數字經濟的發展。
GPS的前身是美國軍方研制的一種子午儀衛星定位系統(Transit),1958年研制,1964年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用5到6顆衛星組成的星網工作,每天最多繞過地球13次,并且無法給出高度信息,在定位精度方面也不盡如人意。
參考資料:GPS-百度百科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的簡稱。
GPS起始于1958年美國軍方的一個項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紀70年代,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制了新一代衛星定位系統GPS 。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并用于情報搜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經過20余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星座己布設完成。
在機械領域GPS則有另外一種含義: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簡稱GPS)。另外一種含義為G/s(GB per second)。GPS(Generalized Processor Sharing)廣義為處理器分享,網絡服務質量控制中的專用術語。
擴展資料:
GPS導航系統的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后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要達到這一目的,衛星的位置可以根據星載時鐘所記錄的時間在衛星星歷中查出。
而用戶到衛星的距離則通過記錄衛星信號傳播到用戶所經歷的時間,再將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氣層電離層的干擾,這一距離并不是用戶與衛星之間的真實距離,而是偽距(PR,):當GPS衛星正常工作時,會不斷地用1和0二進制碼元組成的偽隨機碼(簡稱偽碼)發射導航電文。
GPS系統使用的偽碼一共有兩種,分別是民用的C/A碼和軍用的P(Y)碼。C/A碼頻率1.023MHz,重復周期一毫秒,碼間距1微秒,相當于300m;P碼頻率10.23MHz,重復周期266.4天,碼間距0.1微秒,相當于30m。而Y碼是在P碼的基礎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導航電文包括衛星星歷、工作狀況、時鐘改正、電離層時延修正、大氣折射修正等信息。
它是從衛星信號中解調制出來,以50b/s調制在載頻上發射的。導航電文每個主幀中包含5個子幀每幀長6s。前三幀各10個字碼;每三十秒重復一次,每小時更新一次。后兩幀共15000b。導航電文中的內容主要有遙測碼、轉換碼、第1、2、3數據塊,其中最重要的則為星歷數據。
當用戶接受到導航電文時,提取出衛星時間并將其與自己的時鐘做對比便可得知衛星與用戶的距離,再利用導航電文中的衛星星歷數據推算出衛星發射電文時所處位置,用戶在WGS-84大地坐標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
GPS監控主要應用車輛調度監控行業,近幾年GPS廠家也推出了適合老人、小孩等使用的GPS監控設備,也有公司專門為企業員工開發的調度設備,如快遞行業的收件人員可通過GPS監控設備,實時傳輸所處的位置,便于公司指揮調度。
無線數據傳輸設備作為基站與各移動目標進行信息交換的樞紐,是整個車輛調度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選擇方案包括以下幾種:
1、公網設備:GSM、CDMA 、CDPD(無線數據公網);
2、集群通信:如公安上用的350M、800M集群系統;
3、常規電臺:采用專用信道和無線MODEM。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GPS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簡稱,意思是全球定位系統。
利用定位衛星,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定位、導航的系統,稱為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簡稱GPS。GPS是由美國國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種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時段、高精度的衛星導航系統,能為全球用戶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維位置、速度和精確定時等導航信息,是衛星通信技術在導航領域的應用典范,它極大地提高了地球社會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動了數字經濟的發展。
隨著GPS技術的發展,如今已經可以應用到諸如道路工程、巡更、汽車導航和交通管理、信息查詢和緊急救援等方面,并將有可能在未來取得更多方向的發展。
擴展資料: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是開發的最具有開創意義的高新技術之一,其全球性、全能性、全天侯性的導航定位、定時、測速優勢必然會在諸多領域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在發達國家,GPS技術已經開始應用于交通運輸和交通工程。GPS技術在中國道路工程和交通管理中的應用還剛剛起步,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高等級公路的快速修建和GPS技術的應用研究的逐步深入,其在道路工程中的應用也會更加廣泛和深入,并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資料:
GPS(詞語)--百度百科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的簡稱。
定義
利用GPS定位衛星,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定位、導航的系統,稱為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簡稱GPS。GPS是由美國國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種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時段、高精度的衛星導航系統,能為全球用戶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維位置、速度和精確定時等導航信息,是衛星通信技術在導航領域的應用典范,它極大地提高了地球社會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動了數字經濟的發展。
拓展資料:
GPS
GPS起始于1958年美國軍方的一個項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紀70年代,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制了新一代衛星定位系統GPS 。
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并用于情報搜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經過20余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星座己布設完成。
在機械領域GPS則有另外一種含義: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簡稱GPS)。另外一種含義為G/s(GB per second)。GPS(Generalized Processor Sharing)廣義為處理器分享,網絡服務質量控制中的專用術語。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GPS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