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污水處理常用技術有哪些?
1.化糞池:污水與沉淀污泥直接接觸,有機廢棄物經過厭氧細菌分解的一種沉淀池。2.沼氣凈化池:一種集水壓式沼氣池、厭氧過濾器及兼性塘于一體的多級折流式污水處理裝置。3.自然處理技術:包括人工濕地、土地處理、穩定塘等處理技術。也有采用厭氧反應裝置和人工濕地組合系統,可以去除污水中的固體顆粒、有機質,還可脫氮除磷,同時殺滅病原體。
科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常用方法
農村與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有何差別
農村污水不同于城鎮污水,有大量的工業廢水和徑流污水等,農村污水主要是居民生活污水,主要是廁所排放污水、洗浴、洗滌和廚余污水等。 在處理技術上,考慮到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財力狀況薄弱、農民實際承受能力較低這一普遍情況,從污水收集方式到處理技術,都要量力而行,應著重考慮選用成熟可靠又適合農村特點和實際的污水處理適用技術,一般采用生化處理加生態處理方式,如A/O+人工濕地等,處理后的污水要盡量考慮回用要求,與當地的生態農業相結合,形成污水回用與再利用的生態農業模式,實現污水的無害化和資源化。
農村的污水以處理農藥毒害性的污染水,城市生活污水處理餐飲富營養的水污染。
村民對生活污水處理意識不足,生活污水尚未得到有效處理,怎么該短一點
摘要
政府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但農村污水治理是難點重點,農村污水無序排放是造成農村水環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也是造成湖泊富營養化的重要因素。 隨著農村的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加快,農村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迫切需要完善現有的排水系統和相應的污水處理技術。
目前,省縣政府部門已加大力度,投入巨大資金,開展農村污水整治工程,利用民生,具有重要歷史意義,但經調研,農村污水治理具有點多、面廣、量小等特點,存在著特有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短缺 農村供排水設施建設和運營需要可靠的資金來源。農村污水處理終端不管工藝如何簡單、操作管理如何方便,都需要動力消耗,需要運行、管理、維護的經費。以一個處理規模為200噸/日的污水處理站為例,采用常規工藝,建設資金100萬元,日常運行費用以0.5元/噸計,則運行費用為3.6萬元/年,這是一筆長期開支。
二、設計規模與實際污水量不匹配 (1)污水收集管網建設不完善,污水排放率和污水收集率設計參數不合理,造成處理工程建成后收集的實際污水量小于設計規模。基礎數據掌握不準確,設計人員不了解農村實際用水需求和污水排放特點,照搬城鎮用水規范,造成“大馬拉小車”現象。 (2)規劃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旅游流動人口及農村養殖、鄉鎮企業排水等,造成設計處理規模偏小及設計進水水質的偏差,引起處理效果差,不達標現象嚴重。
三、工藝選擇不合理 選擇合適的工藝是污水處理設施成功運行的關鍵,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其建設投資、出水水質、運行成本、管理維護要求差別很大。不同工藝噸水運行成本一般在0.2-2.0元。一些農村污水處理工藝選擇時沒有充分考慮農村的經濟情況、排放標準、中水回用、污泥處理、運行管理水平,使得工程完成后難以正常運轉。 (1)排放標準要適當 參照地方標準確定污水排放標準。如果農村所在地區不是國家重點控制區域或環保熱點地區,排放標準可根據當地情況予以適當調整,如在封閉及半封閉水體區域,可考慮脫氮除磷的要求,而在開放式水體區域,可適當降低氮、磷等有關標準,簡化運行管理、節省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以求建成后產生實效。也不是出水水質越高越好,而是應與當地水環境保護要求及用水需求相結合,適用就好。 (2) 中水回用優先,量力而行 工藝選擇并非越新越好;
咨詢記錄 · 回答于
村民對生活污水處理意識不足,生活污水尚未得到有效處理,怎么該短一點
您好,我這邊正在為您查詢,請稍等片刻,我這邊馬上回復您~
三、工藝選擇不合理 選擇合適的工藝是污水處理設施成功運行的關鍵,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其建設投資、出水水質、運行成本、管理維護要求差別很大。不同工藝噸水運行成本一般在0.2-2.0元。一些農村污水處理工藝選擇時沒有充分考慮農村的經濟情況、排放標準、中水回用、污泥處理、運行管理水平,使得工程完成后難以正常運轉。 (1)排放標準要適當 參照地方標準確定污水排放標準。如果農村所在地區不是國家重點控制區域或環保熱點地區,排放標準可根據當地情況予以適當調整,如在封閉及半封閉水體區域,可考慮脫氮除磷的要求,而在開放式水體區域,可適當降低氮、磷等有關標準,簡化運行管理、節省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以求建成后產生實效。也不是出水水質越高越好,而是應與當地水環境保護要求及用水需求相結合,適用就好。 (2) 中水回用優先,量力而行 工藝選擇并非越新越好;
四、缺乏政策和標準支持 農村水污染治理問題缺乏科學可行的對應政策和標準,這個反復循環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各個標準和政策。從具體的實踐來看,現有的很多建設問題都遇到了依據不足的情況。有的污水處理站的電力增容問題得不到電力部門有效解決,這其中除涉及到與電力部門的溝通協調外,電力增容而產生的電網改造費用沒有很好的出處。
五、環保意識淡薄,污水處理積極性低。 一些村民及村干部對污水處理認識還很膚淺,他們歡迎政府投資污水處理設施,但不愿意支付污水站運行管護費用;有的試點村存在著“等、靠、要”思想;有的試點村在工程建設中不積極配合,甚至收取場地費、臨時設施費等。
為此建議: 為實現 “建得起、用得起、管得好”的目標,農村污水處理工程規劃建設應從農村實際出發,結合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生態農業及經濟發展水平,采用經濟、簡易、節能和有效的處理技術。在污水處理的同時實現污水的無害化和資源化, 實現水的良性循環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現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農村污水的處理只靠單戶農民很難實現,處理設施的建設費用主要有三個來源:政府投資、村鎮自籌資金和市場化運作。基礎設施投資方式要從單純依靠財政性資金向多元投資、融資還貸、多方參與、合作方式轉變,廣泛運用多種渠道拓寬農村環境保護的資金渠道、籌集建設經費。推行農村污水治理的優惠政策(如稅收優惠等),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力量和資金投入農村污水治理。
二、適當確定處理規模 農村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生產廢水及畜禽養殖廢水。生活污水量通常根據當地生活用水量來計算,對于城市一般可按生活用水量的80%-90%進行計算,對于小城鎮可按60%-90%進行計算。生產廢水量可按產品種類、生產工藝特點及用水量確定,也可按生產用水量的75%-90%進行計算。畜禽養殖廢水可按養殖種類、規模、清掃方式等因素估算其糞便污水和沖洗廢水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