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樣品處理的注意事項 怎樣采集土壤化驗的樣品?
一、怎樣采集土壤化驗的樣品?
土壤樣品采集后,若不能及時送到專門的化驗室進行處理,應將樣品風干,即將采集的土樣攤開于干凈的塑料布上,在通風、干燥、避免陽光照射和不靠近肥料、農藥處自然風干。樣品風干時,必需一張標簽紙放在樣品中,另一張標簽紙和樣品袋,用樣品及塑料布壓住。風干過程中要經常翻動土樣并將大土塊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時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體。樣品晾干后,按采樣裝袋的同樣方法裝袋,待送化驗單位分析化驗。
風干后的土樣按照不同的分析要求研磨過篩,充分混勻后,裝入樣品瓶中備用。瓶內外各放標簽一張,寫明編號、采樣地點、土壤名稱、采樣深度、樣品粒徑、采樣日期、采樣人及制樣時間、制樣人等內容。制備好的樣品要妥善貯存,避免日曬、高溫、潮濕和酸堿等氣體的污染。全部分析工作結束,分析數據核實無誤后,試樣一般還要保存3個月至1年,以備查詢。少數有價值需要長期保存的樣品,須保存于廣口瓶中,用蠟封好瓶口。
一些土壤成分如二價鐵、硝態氮、銨態氮等在風干過程中會發生顯著變化,必須用新鮮樣品進行分析。為了能真實地反映土壤在田間自然狀態下的某些理化性狀,新鮮樣品要及時送回室內進行處理分析,用粗玻璃棒或塑料棒將樣品混勻后迅速稱樣測定。新鮮樣品一般不宜貯存,如需要暫時貯存,可將新鮮樣品裝入塑料袋,扎緊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進行速凍保存。
二、土壤調查技術規范?
如果污染物濃度均未超過GB36600等國家和地方相關標準以及清潔對照點濃度(有土壤環境背景的無機物),并且經過不確定性分析確認不需要進一步調查后,第二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可以結束;否則認為可能存在環境風險,須進行詳細調查。
標準中沒有涉及到的污染物,可根據專業知識和經驗綜合判斷。
詳細采樣分析是在初步采樣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采樣和分析,確定土壤污染程度和范圍。
三、土壤預處理時為什么要加玻璃珠?
土壤預處理時為什么要加玻璃珠的原因如下:把土壤打撒,讓樣品中的成分分布均勻,以便于保證結果的準確性。
土壤樣品預處理的目的是使土壤樣品中待測組分的形態和濃度符合測定方法的要求,以及減少或消除共存組分的干擾。
土壤樣品的預處理方法主要有分解法和提取法。分解法用于元素的測定,提取法用于有機污染物和不穩定組分的測定。
四、四分法取樣步驟?
四分法取樣的用途廣泛,那么我們一起來看看四分法的具體取樣步驟。
1、將采集的土壤樣品放在干凈的塑料薄膜上弄碎,混合均勻并鋪成四方形。
2、劃分對角線,分成四份,保留對角的兩份,其余兩份棄去。
3、如果保留的土樣數量仍很多,可再用四分法處理,直至對角的兩份達到所需數量為止。
五、堿性土壤交換性鈣鎂測定注意事項?
回答如下:1. 樣品準備:選擇代表性土壤樣品,將樣品通過篩網分成2mm以下的顆粒,去除有機物質和雜質,并確保樣品干燥。
2. 試劑準備:測定交換性鈣鎂需要的試劑包括鹽酸、硝酸、氫氧化鈉、乙醇和EDTA等。在使用前,需要按照指定比例準備好試劑,并保證試劑的純度和質量。
3. 操作注意事項:在進行測定前,需要對儀器進行校準和標定。在樣品處理和試劑添加過程中,應注意操作規范,避免誤差。同時,需要注意避免樣品和試劑受到污染或氧化,影響測定結果。
4. 數據處理:測定完畢后,需要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在處理數據時,需要注意正確使用統計方法,并參考相關標準和規范,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5. 結果解釋:最終結果應該根據實驗數據和相關標準進行解釋和分析,以確定土壤的交換性鈣鎂含量和土壤性質。同時,需要注意結果的誤差和不確定性,及時進行修正和調整,以確保結果的可靠性和科學性。
六、什么叫土壤樣品的預處理ffa?
土壤樣品的預處理是指將土壤樣品中無關的雜質去除,方便后續進行目標成分的測定。
七、對于微生物的土壤環境樣品的采集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土壤脫離原狀土后其微生物特性容易變化.采樣應該快速,樣品保存在低溫條件下,如放入冰盒.如果要測定微生物特性,應盡快完成.如果短期內不能完成測定,可先進行前處理,如進行提取后冷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