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一、“鵲橋”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升空:
2018年5月21日5點28分,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抓總研制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升空。
按照計劃,“鵲橋”將在今年年底等到前來月球背面執行探測任務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巡視器。屆時,“鵲橋”將提供中繼通信服務,為地球和月球搭建一條跨越40多萬公里的通信“橋梁”。
二、高分六號衛星升空:
2018年6月2日12點13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通過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高分六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高分六號是國家高分辨率重大專項規劃衛星,牽頭主用戶是農業農村部,衛星入軌后與高分一號組網運行,將服務于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等多行業應用。
三、風云二號H星升空:
2018年6月5日21點0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云二號H星。這是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最后一顆,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氣象服務。
四、成功發射第35、36顆北斗導航衛星:
2018年8月25日7時5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35、36顆北斗導航衛星。兩顆衛星屬于中圓地球軌道衛星,也是我國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第十一、十二顆組網衛星。
五、發射高分十一號衛星:
2018年7月31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該衛星將主要用于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網路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北斗導航衛星
百度百科:高分十一號衛星
百度百科:風云二號H星
百度百科:高分六號衛星
百度百科:鵲橋(嫦娥四號中繼星)
我國首顆高通量衛星發射 天地互聯再提速
2017年4月12日19時04分,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迄今通信容量最大的寬帶衛星,也是國內首個應用電推進技術的衛星,同時也是東方紅三號B平臺全配置首發星,設計壽命15年,創下國內通信衛星技術的多個“首次”,將使我國通信衛星能力實現重大跨越。
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成功升空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模擬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供圖)
2017年04月20日,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4月27日晚19時07分,天舟一號順利完成了對天宮二號的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試驗,標志著天舟一號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至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順利地實現了“成功首飛、穩定運行、健康駐留、安全返回、順利補加、成果豐碩”的任務目標。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標志著我國即將開啟空間站時代。
“月宮365”計劃啟動 首次建立四生物鏈環系統
“月宮365”實驗計劃
近年來,中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登月計劃、空間站計劃等備受矚目,而要實現航天員長期在外太空,甚至在外星球工作和生活。很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建立一個有足夠氧氣、水和食物的,類似于地球的生態環境。
2017年5月10日,“月宮365”實驗計劃首批入艙志愿者進入月宮一號實驗艙。“月宮365”實驗計劃是在“月宮一號”中生活365天,實驗人員分兩組交替進行,每組4人,第一組60天,第二組200天,之后第一組再完成105天?!霸聦m一號”是我國第一個、世界第三個“空間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地基實驗裝置”。
首顆硬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慧眼”成功發射
2017年6月15日,我國第一顆X射線天文科學衛星――“慧眼”在酒泉成功發射,填補了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的空白,實現了我國天文觀測由地面觀測到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它將巡視銀河系中的X射線源,詳細研究黑洞和脈沖星,并監測伽馬射線暴,探索利用脈沖星為航天器導航。
“慧眼”全稱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是繼中歐合作地球空間探測雙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之后,我國又一顆重要的空間科學衛星。
中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實現三大既定目標
2017年8月10日,中國科學院宣布,中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完成了原定兩年完成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量子糾纏分發和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三大科學目標。這標志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達到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
“墨子號”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開啟了全球化量子通信、空間量子物理學和量子引力實驗檢驗的大門,站在了國際量子科技創新的制高點,實現了“領跑者”的轉變。
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四號在軌交付
風云四號
2017年9月25日,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四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衛星由研制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交付給用戶中國氣象局投入使用。風云四號衛星在軌交付標志著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觀測系統實現了更新換代,實現了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并跑”到“領跑”的跨越,對于保證我國靜止氣象觀測業務的連續、可靠和穩定運行,提高我國航天事業和氣象事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
“悟空”探測衛星“火眼金睛”找到暗物質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科學任務大廳屏幕上顯示的接收到的第一批科學數據(資料照片)。
2017年11月27日,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騰空700多天后,暗物質衛星團隊宣布:“悟空”獲得了目前國際上最精確的TeV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并首次直接測量到了該能譜在1TeV(1萬億電子伏特)處的拐折。這一疑似暗物質的蹤跡,是近年來科學家離暗物質最近的一次重大發現,將打開人類觀測宇宙的一扇新窗口。
8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
2017年11月5日19時4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這是北斗三號衛星的首次發射,標志著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步入全球組網新時代。
2018年3月30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新華社發(梁珂巖攝)
2017年11月,我國采用一箭雙星方式,將北斗三號全球組網首發星送入軌道,奏響了北斗走向世界的序曲。
2018年3月30日,我國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它們也是北斗三號第七、第八顆衛星,與此前發射的6顆北斗三號衛星成功進行全球組網運行。
據介紹,我國2018年計劃發射18顆左右北斗衛星,預計今年底就能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優先提供服務。根據北斗“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到2000年,我國建成北斗一號系統;第二步,建成由14顆組網衛星和32個地面站天地協同組網運行的北斗二號系統,并于2012年底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第三步,到2020年前后,將建成由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組成的北斗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 天宮一號成功回收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對接效果圖。
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遨游太空6年多的天宮一號,在中國航天人預測的時間范圍內再入大氣層,化作流星,歸隱中心點位于西經163.1度、南緯14.6度的南太平洋。
天宮一號于2011年9月發射升空,此后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3艘飛船6次交會對接,成為中國首個“太空之家”。它的設計壽命原本只有兩年,但卻憑借出色表現,超期服役了兩年半,超壽命工作了1000多天。
2016年的春天,天宮一號中止服務,功成身退; 2018年的春天,天宮一號作別太空,回到地球。
在這兩個春天之間,天宮一號默默迎送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頻繁招手老朋友北斗的新成員,驚奇打量“太空新星”墨子、悟空……太空星舟穿梭之間, 中國人的太空之旅沒有謝幕。
值得期待的2018中國航天
中國嫦娥四號五號穩步推進 高分五號六號年內發射
2018年4月19日,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司長、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李國平表示,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五號正按計劃穩步推進。嫦娥四號任務如期轉入正樣研制階段,即將在今年實施嫦娥四號中繼衛星和探測器發射,實現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并開展巡視探測。
2018年,高分五號、六號兄弟倆將接連出征。
國際首顆大氣和陸地綜合高光譜觀測衛星高分五號、國內首顆設置紅邊譜段的多光譜遙感衛星高分六號研制順利,將于年內實施發射。
1、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35秒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并于4月27日成功完成與天宮二號的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
2、2017年6月21日09時47分,在經過2個月的組合體飛行后,天舟一號按計劃與天宮二號實施撤離,開始進入獨立運行階段。
3、“天舟一號”發射成功,首次實現了對空間站的貨運補給。先進技術探索衛星“墨子號”成功實現量子通信
4、“悟空號”在暗物質探測方面也取得重大進展,“慧眼”探測到引力波?!氨倍贰睂Ш较到y三代衛星成功發射,距組網更進一步。
5、“風云四號”實現了氣象衛星更新換代。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航天事業起始于1956年。中國于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見“東方紅”1號),是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太空,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貫徹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 中國航天
下載領68元
百度知道
十分鐘內有問必答
立即下載
2018年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我來答
2條回答
小英英小陽陽
來自科學教育類認證團隊
一、“鵲橋”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升空:
2018年5月21日5點28分,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抓總研制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升空。
按照計劃,“鵲橋”將在今年年底等到前來月球背面執行探測任務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巡視器。屆時,“鵲橋”將提供中繼通信服務,為地球和月球搭建一條跨越40多萬公里的通信“橋梁”。
二、高分六號衛星升空:
2018年6月2日12點13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通過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高分六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高分六號是國家高分辨率重大專項規劃衛星,牽頭主用戶是農業農村部,衛星入軌后與高分一號組網運行,將服務于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等多行業應用。
三、風云二號H星升空:
2018年6月5日21點0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云二號H星。這是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最后一顆,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氣象服務。
四、成功發射第35、36顆北斗導航衛星:
2018年8月25日7時5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35、36顆北斗導航衛星。兩顆衛星屬于中圓地球軌道衛星,也是我國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第十一、十二顆組網衛星。
五、發射高分十一號衛星:
2018年7月31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該衛星將主要用于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網路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北斗導航衛星
百度百科:高分十一號衛星
百度百科:風云二號H星
百度百科:高分六號衛星
百度百科:鵲橋(嫦娥四號中繼星)
0 1
更多回答(1)
周圍人還關注
元氣騎士九游
怎么會導致糖尿病
怎樣下載糖豆廣場舞
三亞拍婚紗照
去日本留學的條件
日本動漫專業大學
游戲ui培訓學校
邪惡漫畫全集下載
相關問題
2018年,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哪些成就?
2018年中國的航天發射計劃預計為35次。這個數量讓每個人都驚呆了!
、“鵲橋”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升空:
2018年5月21日5點28分,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抓總研制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升空。
按照計劃,“鵲橋”將在今年年底等到前來月球背面執行探測任務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巡視器。屆時,“鵲橋”將提供中繼通信服務,為地球和月球搭建一條跨越40多萬公里的通信“橋梁”。
二、高分六號衛星升空:
2018年6月2日12點13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通過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高分六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高分六號是國家高分辨率重大專項規劃衛星,牽頭主用戶是農業農村部,衛星入軌后與高分一號組網運行,將服務于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等多行業應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