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的固體廢棄污染現狀,產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染污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其中,人們在生活中遇到最多的問題恐怕就要數每天垃圾的處理問題了,通常我們丟棄的廢物都是象包裝袋、飲料盒、餐巾紙等之類的東西,這些我們稱之為固體廢棄物。廢棄物對于環境的影響又是如何呢?它們是否給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污染呢?我們對部分生活垃圾的污染問題作了一下大致的調查,希望通過本文使我們每一位市民都能夠做到“從我做起”,為把城市——我們共同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而貢獻一份力量。
一、日常生活中的固體廢棄物
1、主要的固體廢棄物
固體廢棄物可以分成三類。有機類,如果皮、菜皮、剩菜剩飯(就是我們所說的“泔腳”);無機類,如廢紙、廢玻璃、廢金屬等;有害類,如廢電池、廢熒光燈管、過期藥品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這三類固體廢棄物的蹤影,家庭泔腳桶里的剩飯剩菜,就屬有機類;每天工作學習生活中都免不了要用到稿紙,每天中午吃完飯后用餐巾紙,還有一些碎玻璃等等,都是十分常見的無機類固體廢棄物;另外,我們生活中使用的日光燈一旦發黑,開始“眨眼”了,就不能用了,成為有害固體垃圾中的一員;廢電池回收箱里所收集的廢電池也是有害類固體廢棄物……由此可見,城市生活垃圾“品種多樣”,很有分類回收的必要。
2、固體廢棄物的危害
以上這些垃圾我們平時都見多了,也從沒有想過小小一張餐巾紙,一張普通稿紙,一個食品包裝袋會對環境有什么影響,但是“聚沙成塔”的效應十分突出,只不過在這里應該說是“聚廢成山”。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每天產生的垃圾日益增多,但垃圾的回收率卻下降,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已陷入垃圾包圍之中。據統計,我國歷年垃圾存量達60多億噸,有近20座城市發展到無場地堆放垃圾,從而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垃圾混合收集,不但增大了其中塑料、紙張、金屬等廢品的回收價格,降低了可利用于堆肥的有機物的資源化價值,同時使大量有害物質如電池、廢油等進入垃圾,增大了垃圾無害化處理的難度,而且在垃圾焚燒處理時,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如毒性比KCN還強幾千倍的二惡英等一些劇毒氣體;混合垃圾中的廢電池等含有重金屬離子,會污染水體、土壤,最終危害人類的生存。
3、對固體廢棄物實行分類收集的益處
一位西方科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不存在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物資。非常富有哲理。固體廢棄物混在一起是垃圾,分開卻是財富,實行固體廢物的分類收集,是最大限度利用這筆財富最關鍵的一步。實行垃圾分類回收能把廢棄物中廢紙、廢金屬等可回收的材料重新利用,盡量地節約資源。如現在市場上出現的環保型的紙張,就是由回收的廢紙再加工利用而成的,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另外,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產生的泔腳主要成分是一些燃燒值較高的有機物,焚燒后產生的熱量能夠成為一個新的熱源;也可利用泔腳來堆肥……這些方案的實行都是建立于分類回收的基礎上。從長遠的利益來看,垃圾的分類回收很有益處,勢在必行。
二、對城市固體廢棄物污染狀況的調查
城市垃圾分布回收調查
城市垃圾分布回收調查表
編號 地點 存在狀態 清除頻率 有無分類回收
1 家庭墻角 桶裝 一天兩次 無
2 廢電池回收箱 箱裝 半年一次 有
3 垃圾 袋裝 一天一次 無
從上表可以看出,我們的城市里對于每天產生的垃圾都能做到及時清理至垃圾存放點,但是對于垃圾中轉站的垃圾斗、家庭的垃圾筒這兩片“垃圾聚集點”都沒有做到分類的回收。
三、城市固體廢棄物污染狀況的分析與研究
1、城市沿街中轉站、垃圾斗
城市的每個街道,都配備有垃圾斗,每條街上還有一定數目的垃圾屋、果皮箱,用于每天的垃圾存放、運輸。但是沒有做到垃圾分類收集。一天中所有形形色色的垃圾都放進垃圾斗。我們每天在吃飯的同時,吃完飯后把剩下的飯菜都倒在垃圾筒里。冬天還可以,夏天就難免會有異味,影響空氣質量;還有一些市民吃盒飯,吃完后就把泡沫塑料飯盒扔進垃圾斗,成為“白色污染”。
2、廢電池危害
(1)廢電池的來源
據有關資料統計,商丘市一年就要消耗電池大約200萬塊,去年全國年電池消費量約為30億節,今年預計將達到34~35億節;隨著通訊事業的發展和手機等普及,專家預計今后對電池的需求量還會逐年增加。在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電池的影子。從下表中可以看出,按照這個比例來算,我們一年中產生的廢電池可以說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但廢電池回收箱是否能收集到這么多的電池呢?筆者專程到垃圾處理場去問了一下,答案當然是不盡人意的,一個城市中每年收集到的電池僅僅只有一小部分。與我們估算出的相去甚遠,那么這么多的廢電池究竟去了何處,筆者在市區周圍作過調查,共有50人接受了調查。
處理方法 人數 占總人數%
放在家里 16 32%
與生活垃圾一起扔掉 24 48%
放進專設的廢電池回收箱 6 12%
交給附近的廢品回收站 4 8%
從表中我們驚訝的發現,把廢電池與生活垃圾一起扔掉的人竟然占了一半以上,而后兩個選項卻相對來說少了許多,可見,人們對廢電池對環境和人體危害的認識甚少。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廢電池對于環境和人體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2)廢電池對于環境和人體的危害
在很多人看來,小小的一粒電池,似乎構不成什么危害。其實廢舊電池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生活中使用的電池大部分屬于鋅錳干電池,分為含汞和不含汞兩類,含汞電池可延長使用壽命。卻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排入自然環境中的汞既會污染水體,又會污染土壤。汞等重金屬在土壤中衰減緩慢,一粒紐扣式電池廢棄后能污染60萬升水導致無法飲用;一節1號電池爛在農田里,可使1平方米的土地喪失農用價值,栽種出來的莊稼植物含有較多的汞、鎘、鉛等污染物質,吃了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我國是電池生產和消費大國,去年電池的產量和消費量高達30億節,占世界總量的1/3。廢電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如汞、鎘、鉛、鎳以及酸、堿等有毒有害物質,泄漏到環境中,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很大。進入水體的汞轉化成二甲苯,毒性增強,大量富集在魚、貝殼類動物體內。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由于廢舊電池產生的汞總量可達到100噸。揮發后不僅對大氣產生極大的污染,而且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
當然,廢電池對人體也不會心慈手軟。有一年冬天。日本冡市郊區發現16個腦炎患者。他們吃飯時兩手顫抖,握不住筷了;走路時雙腳僵硬,邁不開步,一會兒哭、一會笑。醫生懷疑是細菌作怪,但沒有發現符合病情的細菌或病毒。后來,2人死亡,1人投河自殺。經解剖,引起上述癥狀的不是細菌,而是金屬類物質中毒。20世紀50年代,日本曾發生震驚世界的“水誤病”環境公害事件,但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人們才最終確定是一種汞中毒。可見,廢電池對于人類的危害比比皆是。作為這類問題,從調查中我們發現市民做的并不是很好。被訪問的市民中只有29.4%的人了解廢電池的危害,其余的市民大部分都不知道。對于“樓道的廢電池回收箱設在哪兒”這個問題,回答不知道的市民占了70.6%.看來對于這個問題,政府方面要加強教育了。
也許有人會問:“那么多的電池回收后有什么用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3)回收廢電池的意義
廢電池說廢其實也不“廢“,其中含有大量的有色金屬,而有色金屬是地球上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我國電池生產的主要產品是鋅錳電池和鎘鎳電池。從目前現狀和發展趨勢來看,含汞、含鎘的電池應受到生產與使用的控制。對于含鉛電池,國外采用的主要處理手段是進行再生利用。國外現有鉛生產量的約55%均來自于再生鉛。可見,廢鉛蓄電池的再生處理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在日常使用中,我們還會遇到大量的堿錳干電池、鎳金屬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等。對于這些電池,除了堿錳電池中的錳有毒外,其余電池中的如銀、鋅、鎳、鋰等都是比較貴重的金屬,有很高的回收價值。舉個例子:手機是現代人們使用的日益增多的通信工具,手機的鋰電池消費就很大,鋰電池是比較貴的,但如果能在回收來的廢鋰電池中回收鋰,那么鋰電池板的價格就會有所下降。這樣看來收廢電池對于節約能源是一項很好的工作。
四、可行性建議
對于以上所提出的問題,我們想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在現在倒垃圾的地方設幾個垃圾箱,要求人們在倒垃圾時利用一至兩分鐘時間,將上述各種物質分類倒入幾個垃圾箱內。使這些廢棄物在丟棄前有一個較為粗略的分類。然后,能回收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在作無害化處理。
對于廢電池的回收問題,也可以從孩子做起、從教育入手、從每個班級、每個學校做起。班中設置一個小型的廢電池回收箱(這個回收箱可以利用大的可樂瓶),動員學生把家里用下的廢電池都投放在里面,然后再由專人負責每隔一個月集中投放到學校的廢電池回收箱里。這樣的話回收的效率就會比較高。另外政府要加強對市民的環保教育,城市的廢電池回收箱可以放在垃圾斗附近顯眼的地方,以便于人們投放。
城市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家園的干凈整潔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希望通過本文,人們都能自覺的維護城市環境,讓我們綠樹紅墻的城市煥發它更迷人的風采。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