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管理的原則有哪些,請列舉出來并加以解釋
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以下簡稱“三化”)是我國固體廢物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則。由于其通俗易懂、指向性強,且順應了國際上固體廢物管理的發展趨勢,成為社會各界廣泛接受和使用的概念,并在促進固體廢物處理行業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盡管“三化”概念深入人心,但在應用于固體廢物管理的具體實踐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帶和混亂之處。其中,較為典型的是認為“三化”是平行并列關系,并且減量化、資源化的優先序高于無害化,甚至有人將無害化和減量化、資源化對立起來,揚減量化、資源化而抑無害化。
擴展資料
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缺乏明確定義如果不加區分地將前端分流的廢物全部納入減量化、資源化指標,無異于認同電子廢物的作坊式金屬回收、餐廚垃圾“野火私煉”、地溝油煉制后回餐桌也是資源化手段。產生上述模糊認識的主要原因,是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在法律和學術上缺乏統一、明確的定義。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施行,2015年修訂)是我國固體廢物管理的主要依據,但只出現了無害化字眼,并未出現減量化、資源化的提法,相關定義并未涉及“三化”。
第三條規定,“國家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實行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體廢物和無害化處置固體廢物的原則,促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
其中,“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危害性”對應于減量化,“充分合理利用固體廢物”對應于資源化,“無害化處置固體廢物”對應于無害化。但這些僅是在內涵上大致對應,并非明確定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固體廢物管理
依據《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我國固體廢物管理的原則主要有以下三項。(1)“三化”原則。“三化”即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原則。其中無害化是指對于那些不能被再利用或依靠當前的技術水平無法對其再利用的固體廢物進行一定的處理和處置,使其不能對環境、人體和社會發展構成任何危害;減量化是指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和能源,以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對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處理處置,壓縮其體積和質量,盡量減少固體廢物的排放量;資源化是指對已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回收,并輔以相應的技術進行處理處置,將其生產成二次原料或能源再利用。(2)全過程管理原則。全過程管理是指對固體廢物從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到最終處置的全過程實行一體化的管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規定:產生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采取措施,防止或者減少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污染。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采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固體廢物。產品和包裝物的設計、制造,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清潔生產的規定。生產、銷售、進口依法被列入強制回收目錄的產品和包裝物的企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該產品和包裝物進行回收。以上規定正是體現了全過程管理這一原則。(3)分類管理原則,即根據固體廢物的不同來源和性質對其進行分類管理的原則。如國家對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的管理都分別做了規定。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