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節能環保生活方式是什么
人的生活離不開環境,同樣環境的發展也離不開人,人類每天產生大量的對環境和人類自己有害的物質,如二氧化碳等,人類如果不及時的約束自己的行為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所以,人們提出了環保的理念,提出了低碳的口號。但是落實與執行的并不多,所以說人們雖然有了環保與低碳的意識,但是還有很多沒有落實到行動。但是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只要我們從大處著想,小處著手,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一)環保觀念
21世紀注定是環保的世紀,人類在飽受了大自然的殘酷報復后終于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也開始逐漸認識到環保是多么迫切緊要的現狀,環保不應該只是少數人該做的事情,而是應該全民一起行動,把環保融入到生活中。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環境,所以人類必須保護好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我們應當讓環保來引領人們的生活,讓每個人都樹立環保觀念,并且用實際行動來改變我們的生活。環保不應該只是句口號,我們需要的更多的是實踐,讓綠色環保充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讓綠色環保來引領生活的潮流。
環保觀念應該從生活的各個細節來體現出來,讓人們時時刻刻體會到環保是我們對自己生活的環境的一種態度,而不是敷衍的去執行。提高人們生活中的環保意識應主要從下面兩點提高:
(1)人們應該首先自己確立自身環保道德規范,主要是通過宗教及自身的道德兩種手段。自身規范的目的就是使人們在內心不愿去破壞環境,而是自己約束自己,破壞環境的事不去做而且見到了要去制止,通過自身的準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其目的在于使人產從良心上去遵守保護環境的規范,而這種制約是最為長遠以及最為有效的,同時也是成本最低的。
(2)國家通過制定法律來規范人們對環境的行為,法律對于環保的意義在于使人們不敢去隨意破壞環境。
(二)低碳意識
隨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全球氣候逐漸變暖,高山冰川也在逐漸消退,在過去的四十年里北極冰厚度已經下降了大約40%,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3倍。所以低碳環保勢在必行,每個國家每個人都應當積極的投身到這項活動中來。
經過世界各個國家的大力倡導與推行,低碳觀念已經得到了很多人的一致認同,并且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綠色時尚,但是要落實到實際和現實生活中還是有不小的障礙與阻力,人們的低碳意識仍待加強。低碳意識不僅是當今社會的流行語,更是關系到人類未來的戰略選擇。提升低碳意識,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費習慣進行簡單易行的改變。一起行動來減少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意義十分重大。積極自覺地踐行低碳生活,既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也是為了有效節約能源。樹立人們的低碳意識,僅僅靠口號與倡導是不行的,還需要貨真價實地去實行。公民和社會主體自身,更要有時不我待的低碳意識,多研究低碳哲學,多履行環保公民責任,多樹立碳預算、個人碳預算意識,多讓自己為低碳經濟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更多社會主體都行動起來了,低碳意識才能得到全面、踏實、自覺地落實。換言之,低碳意識是一件利國利民利環境的好事情,這種“好”要能讓公民和社會主體得到可觸可摸的經濟效能,低碳意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行為就會更強。
(三)低碳環保生活
“低碳環保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人們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 。如果說環境保護,保護動物,節約資源已經成為我們的行為準則,那么低碳生活則是我們需要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低碳環保生活”是一種態度,我們應當積極提倡并去實踐這種新型的生活。“低碳環保生活”是對舊的生活習慣的一種改變,我們會“犧牲”很多,但是在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速度加快的今天,我們不能夠讓“低碳環保”僅僅停留在概念與理念階段而是應該趕快行動起來,去積極倡導和實踐。我們應當注意節油,節電,節水,從點滴做起,低碳環保從我做起。
一 用節能燈替換一般的燈泡;不開汽車改騎自行車,或步行;
二 在使用電腦時,盡量使用低亮度,開啟程序少些等,這樣可以節電;
三 如果可以,盡量少看電視。建議多看書,既可節電,也可以增長知識;
四 一旦不用電燈、空調,隨手關掉;手機一旦充電完成,立即拔掉充電插頭;
五 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保護森林;
六 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
七 科學地勤儉節約;
八 電池不可以亂丟;
九 衣服多選棉質、亞麻和絲綢,不僅環保、時尚,而且優雅、耐穿。
以上這幾條都是生活中很容易做到的,但是他們卻對低碳生活的實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只要我們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慢慢發展成一種習慣,綠色生活就會逐漸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形成。低碳生活節能環保,有利于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的速度,此舉勢在必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選擇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應盡的責任。
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安全,更自然,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僅是企業行為,也是一種趨于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當讓低碳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同時主動參加各種和環保低碳有關的競賽,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低碳經濟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低碳經濟實質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為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操作性詮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綜合創新與實踐。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城市不僅是政府、專家的事積極樹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制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我們應當從自己做起,從每個細節做起,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對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社會的一種支持。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也是我國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轉變經濟發展模式難得的機遇。在全球氣候變暖的情形下,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熱點,節能減排勢在必行,低碳發展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低碳生活不僅是一種態度,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
走向低碳化時代是大勢所趨。一直以來,人類對碳基能源的依賴,導致CO2排放過度,帶來溫室效應,對全球環境、經濟,乃至人類社會都產生巨大影響,嚴重危及人類生存,這比經濟危機更為可怕。解決世界氣候和環境問題,低碳化是一條根本途徑,也是人類發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經濟和社會的整體出發,努力構建低碳化發展新體系,著重在七個方面實現“低碳化”。
(1)能源低碳化
能源低碳化就是要發展對環境、氣候影響較小的低碳替代能源。低碳能源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清潔能源,如核電、天然氣等;一類是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 (2)交通低碳化
當今交通領域的能源消費比30年前翻了一倍,其排放的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占到全社會排放總量的30%。面對不斷惡化的氣候和環境,交通運輸領域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實施交通低碳化是必然趨勢。我國在實行交通低碳化中,發展新能源汽車和電氣軌道交通現已成為發展交通的新亮點。
(3)建筑低碳化
目前世界各國建筑能耗中排放的CO2約占全球排放總量的30%―40%。中國作為當今世界的第一建設大國,十分重視推廣太陽能建筑和節能建筑,積極推進建筑低碳化進程。
(4)農業低碳化
中國一直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在實施農業低碳化中主要強調植樹造林、節水農業、有機農業等方面。
(5)工業低碳化
工業低碳化是建立低碳化發展體系的核心內容,是全社會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工業低碳化主要是發展節能工業,重視綠色制造,鼓勵循環經濟。
節能工業包括工業結構節能、工業技術節能和工業管理節能三個方向。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促使工業結構朝著節能降碳的方向發展。著力加強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排放。主攻技術節能,研發節能材料,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快速有效地實現工業節能減排目標。
綠色制造是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益的現代化制造模式,其目標是使產品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從而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
工業低碳化必須發展循環經濟。工業循環經濟,一要在生產過程中,物質和能量在各個生產企業和環節之間進行循環、多級利用,減少資源浪費,做到污染“零排放”。二要進行“廢料”的再利用。充分利用每一個生產環節的廢料,把它作為下一個生產環節的或另一部門的原料,以實現物質的循環使用和再利用。三要使產品與服務非物質化。產品與服務的非物質化是指用同樣的物質或更少的物質獲得更多的產品與服務,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6)服務低碳化
中國服務業的發展必須走低碳化道路,著力發展綠色服務、低碳物流和智能信息化。
綠色服務,是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和能源的、無污、無害、無毒的、有益于人類健康的服務。
低碳物流要實現物流業與低碳經濟的互動支持,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流程、施行標準化等實現節能減排,先進的物流方式可以支持低碳經濟下的生產方式,低碳經濟需要現代物流的支撐。
通過服務智能信息化,可以降低服務過程中對有形資源的依賴,將部分有形服務產品,采用智能信息化手段轉變為軟件等形式,進一步減少服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7)消費低碳化
低碳化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同時也是一種新型的生活消費方式,實行消費的低碳化。消費低碳化要從綠色消費、綠色包裝、回收再利用三個方面進行消費引導。
綠色消費也稱可持續消費,是一種以適度節制消費,避免或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崇尚自然和保護生態等為特征的新型消費行為和過程。
綠色包裝是能夠循環再生再利用或者能夠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的適度的包裝。
消費環節必須注重回收利用。在消費過程中應當選用可回收、可再利用、對環境友好的產品,包括可降解塑料、再生紙以及采用循環使用零部件的機器等。對消費使用過可回收利用的產品,如汽車、家用電器等,要修舊利廢,重復使用和再生利用。
結語:在如今這個環保盛行的社會,我們要要綠化的不僅僅是我們周圍的環境,更要綠化我們的生活。我們要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從自身做起,積極倡導與參與到環保、低碳的實際行動中來,讓環保、低碳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創建一個和諧、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讓綠色真正成為一種時尚。
參考文獻:
田晨. 低碳生活是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J]世界環境,2008.
王宇寰.節能減排一一低碳的必由之路[M].濟南:山東教育出
版社,2OlO
孫桂娟.低碳經濟概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
低碳環保生活: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一、低碳節能環保方式概念
低碳節能環保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低碳節能可循環不僅是企業行為,也是一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二、低碳節能環保方式的舉例
(1)冰箱
冰箱內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積的60%為宜,冰箱里的食物過少時,熱容量會變小,冰箱開門會加速冷氣釋放,壓縮機啟動頻繁,增大用電量。儲存食品過滿,則不利于冷空氣循環,冰箱內容易結冰,會而增加壓縮機運行時間,增加耗電量。
(2)微波爐
較干的食品加水后攪拌均勻,加熱前用聚丙烯保鮮膜覆蓋,或使用有蓋的耐熱的玻璃器皿加熱。每次加熱或烹調的食品以不超過0.5千克為宜,最好切成小塊,量多時應分時段加熱,中間加以攪拌。盡可能使用“高火”。
(3)洗衣機
在同樣長的洗滌時間里,弱檔工作時,電動機啟動次數較多,也就是說,使用強檔其實比弱檔省電,且可延長洗衣機的壽命。按轉速1680轉/分(只適用渦輪式)脫水1分鐘計算,脫水率可達55%。一般脫水不超過3分鐘。再延長脫水時間則意義不大。
(4)計算機
短時間不用電腦時,啟用電腦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關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機等外圍設備;少讓硬盤、軟盤、光盤同時工作;適當降低顯示器的亮度。
用筆記本計算機要特別注意:對電池完全放電;盡量不使用外接設備;關閉暫不使用的設備和接口;關閉屏幕保護程序;合理選擇關機方式:需要立即恢復時采用“待機”、電池運用選“睡眠”、長時間不用選“關機”;電池運用時,在WindowsXP下,通過SpeedStep技術,CPU自動降頻,功耗可降低40%。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