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回收意義?
一、節能回收意義?
蒸汽作為一種能源在各行各業中被廣泛應用,如發電、石油、化工、印染、造紙、輕紡、釀造、橡膠、制陶等工業領域中。蒸汽多用作熱源,而實際上被使用的僅僅是蒸汽的潛熱,蒸汽的顯熱--冷凝水所具有的熱量幾乎全部被丟棄。這是因為要提高蒸汽使用設備的生產效率,即加熱效率,就必須盡快把傳熱效率低的冷凝水人蒸汽中排出去。然而,蒸汽做功后的冷凝水仍具有很多熱量,利用好這部分熱量可收到很大的節能效益。
蒸汽在各用汽設備中放出汽化潛熱后,變為近乎同溫同壓下的飽和冷凝水。由于蒸汽的使用壓力大于大氣壓力,所以冷凝水所具有的熱量可達蒸汽全熱量的20%-30%,且壓力、溫度越高,冷凝水具有的熱量就越多,占蒸汽總熱量的比例也就越大,這一點可從蒸汽表中看出。如果能夠100%的回收冷凝水的熱量,并加以有效利用,則鍋爐所需要的燃料可節約20%-30%。
冷凝水的回收,就是對蒸汽冷凝水的熱量和水量進行回收再利用,其效益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技術經濟效益:
1、節約鍋爐燃料。
2、節約工業用水。冷凝水一般可以直接作為鍋爐補給水,可以大幅度降低工業用水。經處理后的水仍可有效利用。
3、節約鍋爐給水處理費用。由于冷凝水可直接用于鍋爐給水,因此可節約這部分水的軟化處理費用。
4、提高鍋爐實際熱效率。由于冷凝水的利用,使鍋爐給水溫度上升,節省燃料,使鍋爐實際熱效率提高,充分發揮了鍋爐的潛力。可見,冷凝水回收的節能潛力是巨大的。
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通過冷凝水節能技術改造,不僅能帶來良好的節能效果和客觀的經濟效益,也可以產生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1、 減少環境熱污染
冷凝水從用汽設備排入大氣的一瞬間,由于壓力突然降低,產生大量二次閃蒸汽,噴出的高溫冷凝水夾帶閃蒸汽極易燙傷現場操作工。在北方的冬季,由于環境溫度較低,易形成霧幕,影響行人視線。在夏季,是導致環境高溫的幫兇。
2、減少煙塵及有害氣體排放量
余熱的回收伴隨供熱量的減少,對燃煤鍋爐而言,意味著燃煤量減少,煙塵排放減少,其中的有害氣體CO2、SO2相應減少。
3、提高我國能源利用整體水平
由于蒸汽熱力系統的應用非常普遍,幾乎各種行業都大量使用。同時冷凝水回收受到具體生產條件和回收技術條件的限制,普遍回收率偏低。因此通過實施冷凝水回收節能改造可以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對減輕我國能源需求壓力和環境壓力都非常重要
二、城市污水處理的合理化建議
法律分析:1、污水處理要形成產業化, 并且加大宣傳使各級管理機構能夠充分認清污水處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使各級政府明確城市污水的處理水平和環境承載能力對各地城市的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能提供主要保證和強大推動作用。各級政府和管理機構要把污水處理工作的好壞作為年終績效考核的主要指標, 干部的提升、任免也要考核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情況。只有這樣, 才能使環境保護工作不至于被污水處理拖住后腿, 才能使我國的天更藍, 水更綠, 經濟發展更健康, 人民生活更幸福。
2、 加大科技、人才和資金投入。目前, 影響我國城市污水回用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資金投入短缺、技術落后。為了有效發展城市污水回用, 在借鑒、汲取和總結國內外城市污水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 因地制宜, 加大科技投入、人才投入和資金投入的力度,緊緊圍繞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率和利用率, 建立專門的研究和開發機構, 提高技術水平, 加快城市污水回用技術和設備的改造, 積極開發、研制和應用城市污水回用新技術和新設備, 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和回用的能力。
3、城市污水回收利用應納入節能減排計劃中。城市污水是可利用的水資源, 增加一些技術使城市污水就近處理就近回收利用, 不僅可回收水資源, 而且還可節省管道投資和運輸消耗, 因此污水的再生回收利用應作為節能減排的組成部分納入總體規劃。
法律依據:《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
第四條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應當遵循尊重自然、統籌規劃、配套建設、保障安全、綜合利用的原則。
第六條 國家鼓勵采取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鼓勵、支持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促進污水的再生利用和污泥、雨水的資源化利用,提高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能力。
三、污水處理怎么實現水資源再生利用?
城市污水是城市中各種污水和廢水的統稱,它由各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入滲地下水三部分組成。城市污水處理系統是指收集、輸送、處理、再生和利用城市污水的設施以一定方式組合成的總體。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越來越大,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處理,將嚴重污染環境,影響人居環境質量和城市可持續發展。資料顯示,整個水體污染中,農業畜牧養殖業排放量約占40%,工業約占30%,城市污水約占30%~40%。因此,城市污水處理事業的發展好壞十分重要。
在對城市污水的認識上,人們經歷過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由于技術手段和認識的限制,人們曾經把城市污水看做“廢水”。既然是廢水,自然就是簡單處理完后向下游排掉就可以了。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水資源短缺的壓力越來越大,追究城市水危機的根本原因,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是水的社會循環超出了水的自然循環可承載的范圍。因此,只有充分尊重水的自然運動規律,合理科學地使用水資源,使上游地區的用水循環不影響下游水域的水體功能、社會循環不損害自然循環的客觀規律,從而維系或恢復城市乃至流域的良好水環境,才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
這就要求我們從“取水―輸水―用戶―排放”的單向開放型的用水模式轉變為“節制地取水―輸水―用戶―再生水”的反饋式循環流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實現這一重大用水模式的轉變,加強污水再生利用是關鍵。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城市污水已不再是廢水,而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既然是一種資源,就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提高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率,一是可以減少污染物排放,二是節約了有限的水資源。華東理工大學教授陸柱建議,城市應當大力推廣循環用水、一水多用、污水回收利用等節水措施,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廢水排放量由2001年的432.9億噸增長到2006年的536.8億噸,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39%,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與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別增長19.5%與30.1%。另據建設部普查,到2006年年底,全國656個城市共有城市污水處理廠814座,日處理污水能力為6310萬立方米,排水管道長度26.1萬千米,城市污水年處理總量201億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57.01%,其中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為44.1%。此外,按照《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10年,全國設市城市的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污水處理仍存有較大差距。就污水處理率而言,歐美發達國家都在80%以上,美國、荷蘭等國家的污水處理率近些年甚至超過90%。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