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資源化的意義?
建筑垃圾資源化是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要求。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中國要堅持走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低碳發展之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可以大大減少廢棄物處置不當或再生技術不先進而引發的環境污染或二次污染問題,同時降低對原生礦產資源開發的需求,緩解資源短缺瓶頸,對實現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目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現實可操作性。
建筑垃圾資源化是消化城市垃圾的有效途徑。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建設持續快速推進,垃圾圍城現象日趨嚴峻,其中建筑垃圾已占城市垃圾40%左右。對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不僅減輕了城市垃圾壓力,改善了塵世環境,也使垃圾“變廢為寶”,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建筑垃圾資源化是我國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從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基本定義和內涵可見,建筑垃圾資源化是指通過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措施,將建筑垃圾轉化為各類可利用資源。聯盟實施的技術創新工作,重點突破了建筑垃圾在混凝土特別是預拌混凝土中的實際利用的關鍵共性技術,包括利用建筑垃圾制作高性能的混凝土摻和料和再生集料的生產技術和裝備,預拌高性能再生集料混凝土的生產技術、性能和應用技術,并提出和制定相關的技術標準。這些技術創新和先進的生產裝備及標準,是實施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實踐成果,對加快推進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進程將發揮積極作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