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節能的中國工業節能行業潛力
工業節能的中國工業節能行業潛力
中國工業節能的潛力巨大,通過節能減排措施,可以降低能源投入,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也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領域,中國工業節能領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十一五”期間,工業能源消耗總量逐年增加,由2005 年的15.95 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010 年的24 億噸標準煤左右,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重由2005 年的70.9%上升到2010 年的73%左右,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和電力六大高耗能行業的能源消耗量占工業總能耗的比重由2005 年的71.3%上升到2010 年的77%左右。
2012年,中國生產原油2.04億噸,進口2.8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58%左右,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天然氣12年進口依存度達到29%左右,較2011年的22%有顯著上升。2013年,WTI原油期貨結算價維持在90多美元的高位區間震蕩,原油價格保持高位運行。
中國將加快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中國未來工業發展趨勢是什么?
中國未來工業發展的趨勢是5g工業智能。未來工業將建立在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互動平臺之上,將更多的生產要素更為科學地整合起來,變得更加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化、系統化,而生產制造個性化、定制化將成為常態。企業利用互聯網采集并對接用戶個性化需求,推進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和供應鏈管理等關鍵環節的柔性化改造,開展基于個性化產品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ヂ摼W企業應進一步整合市場信息,挖掘細分市場的需求與發展趨勢,為制造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提供決策支撐。
經過數十年的飛速發展,我國工業產業結構正在逐步完善,關鍵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制造國家。但是,單位工業效能卻仍然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上急需提升,除此之外,還面臨眾多安全和環保問題,如何積極有效的應對全球化形勢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傳統工業生產中面臨的經營決策問題,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的快速融合發展,實現生產、管理和營銷方式的變革,已經成為高端制造業發展的關鍵。
為實現制造業模式的創新和企業變革,我國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以便解決資源、能源和環保的約束問題,提高生產制造水平和應用效能,現代智能工業的發展必須貫徹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戰略,從生產工藝的優化出發,推動智能制造高端化、綠色化,這對促進中國制造業,特別是傳統高耗能企業的轉型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發展意義。
未來工業制造側重于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我們需要在原有的制造業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知識技能優勢,將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到工業生產營銷的全過程,使得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最大化。實現智能制造,能夠提高整個行業的資源配置與運行效率,使得我國的工業發展水平能夠快速的趕超其他國家,提升國家的整體競爭力。
未來中國工業的發展趨勢大致是這樣的,你可以參考了解:
1.工業發展呈現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的新常態。
增長狀態的變化主要是由于我國工業發展的內外部條件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導致工業的潛在增長率出現趨勢性下降。這種下降不僅是周期性的變化,而是具有發展階段轉換帶來的趨勢性減速特征。
2.工業發展的要素支撐條件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
作為我國工業30多年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條件,低成本要素的保障程度不斷下降,工業增長面臨著全方位的高成本約束,原有的“低成本投入、低水平擴張、低價格競爭”的增長模式面臨重大挑戰。但另一方面,我國技術創新能力有所增強,在部分產業領域取得突破。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指引下,我國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技術創新環境得到改善,技術創新意識和技術創新能力得到增強。
3.產能過剩普遍存在導致很多行業面臨嚴峻的市場挑戰。
在外部需求低迷、國內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影響下,我國一些行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情況。產能過剩長期持續不僅導致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而且阻礙企業技術進步,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近年來,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不斷深化,新產業新業態逆勢增長,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正在呈現出集群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態勢,增勢強勁。制造強國建設穩步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取得階段突破,我國的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位勢明顯提升。
在2020年,我們可以看到,工業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企業生產經營明顯改善。目前境外疫情仍在不斷蔓延,對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仍會造成不利影響。隨著中國工業發展實力提高,2021年直至未來,中國工業將繼續高質量發展,預計未來我國工業發展主要表現為工業互聯網普及、產業鏈供應鏈、體制改革和區域融合以及綠色轉型等。
未來中國工業的發展趨勢大致是這樣的,你可以參考了解:
1.工業發展呈現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的新常態。
增長狀態的變化主要是由于我國工業發展的內外部條件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導致工業的潛在增長率出現趨勢性下降。這種下降不僅是周期性的變化,而是具有發展階段轉換帶來的趨勢性減速特征。
2.工業發展的要素支撐條件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
作為我國工業30多年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條件,低成本要素的保障程度不斷下降,工業增長面臨著全方位的高成本約束,原有的“低成本投入、低水平擴張、低價格競爭”的增長模式面臨重大挑戰。但另一方面,我國技術創新能力有所增強,在部分產業領域取得突破。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指引下,我國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技術創新環境得到改善,技術創新意識和技術創新能力得到增強。
3.產能過剩普遍存在導致很多行業面臨嚴峻的市場挑戰。
在外部需求低迷、國內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影響下,我國一些行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情況。產能過剩長期持續不僅導致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而且阻礙企業技術進步,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近年來,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不斷深化,新產業新業態逆勢增長,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正在呈現出集群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態勢,增勢強勁。制造強國建設穩步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取得階段突破,我國的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位勢明顯提升。
在2020年,我們可以看到,工業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企業生產經營明顯改善。目前境外疫情仍在不斷蔓延,對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仍會造成不利影響。隨著中國工業發展實力提高,2021年直至未來,中國工業將繼續高質量發展,預計未來我國工業發展主要表現為工業互聯網普及、產業鏈供應鏈、體制改革和區域融合以及綠色轉型等。
未來工業將建立在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互動平臺之上,將更多的生產要素更為科學地整合起來,變得更加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化、系統化,而生產制造個性化、定制化將成為常態。企業利用互聯網采集并對接用戶個性化需求,推進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和供應鏈管理等關鍵環節的柔性化改造,開展基于個性化產品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互聯網企業應進一步整合市場信息,挖掘細分市場的需求與發展趨勢,為制造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提供決策支撐。
中國未來工業發展的趨勢是5g工業智能工業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