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其益的促進國際交流
沈其益早年留學英國時就為中華自然科學社成立歐、美分社,促進了學術交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曾三次到蘇聯、東歐各國參加國際植保植檢會議,并任該會秘書長,組織在我國召開的會議。1979年改革開放之后,他又任我國植保學會代表團團長先后三次分赴美、英、菲等國參加國際植物保護大會,介紹我國植保科學發展情況。在國際植物保護科學界,他享有很高的聲望,當選為國際植保大會的常務委員和名譽副會長。為提高我國植物保護科學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作出了貢獻。
在中國科協的國際學術交流中,他于1956年與李四光、周培源、華羅庚等同志籌備了世界科協在我國召開的世界科協十周年紀念會。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在我國召開的第一次科學盛會,國際著名科學家數十人參加,他當選為世界科協區域理事和該會機關刊物《科學世界》的中國編委。1959年他赴莫斯科和波蘭籌備召開世界科協華沙學術討論會,翌年與周培源等代表中國科協參加了大會。1963年他任中國科協代表團團長,出訪加納、幾內亞、馬里、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國,邀請各國派科學代表團參加北京科學討論會。在訪問摩洛哥期間,他得知周總理訪摩時曾提出摩柑桔品種較我國為優,希望使館引進摩柑桔品種,他當即拜訪了在摩的法國專家,經商定后,摩方同意無償為我國嫁接良種苗木1000株,次年苗木如數運到。這次訪問為發展亞非拉國際科學事業,增進國際友誼,作出了貢獻。此外,他還帶領中國科協代表團訪問了西澳大利亞大學,簽訂了對干旱地區土壤改良及發展草原和畜牧業合作協議,并接受日中農交、日本農業協同組織的邀請赴日本考察,推動了中日兩國農業科技界的交往和合作事業的發展。
1979年我國與美國建交伊始,他借率我國植物保護代表團訪美之便,邀請十余位美國學者訪華,建立了中美兩國學術界的友好協作關系,并為北京農業大學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的學者互訪簽訂了合作協定。他在推動北京農業大學與聯邦德國霍恩海姆大學兩校合作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由于他與該校校長萊施教授的友好關系,雙方實現了從兩校協作,發展為與巴登州際合作,直到促成聯邦德國政府與我國政府間合作的重大項目;從學者互訪講學、合作研究,發展為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并建立了中德農業發展中心。沈其益為推動國際科學技術交流,提高我國科技水平,培養高科技人才作了大量工作,其功績為廣大科學工作者所稱頌。
我家有了土地糾紛了,誰能幫助解決一下呢?
新頒布的《物權法》對農村土地的承包,使用,征收有了很詳細的規定,該法將在今年6月1日實施,如果你當初簽有承包合同或者是協議,或者是有證明人。可以到書店去購買《物權法》來看看就明白了。很便宜,只要幾塊錢。
有承包合同嗎?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