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花生水稻谷子適宜哪種土壤
水稻:
1、土壤整體構造良好。土壤剖面形態特征反映了土壤的水、肥、氣、熱狀況。土壤剖面層次鮮明,則是水、肥、氣、熱協調的標志。耕作層松軟,伴隨著土壤質地適中, 結構和通透性良好,耕性適宜,富含植物養分。犁底層發育良好并較緊實,有保水、保肥能力,又有一定的滲水性,不影響根系的向下延伸。要使土壤整體結構良好,關鍵是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搞好排灌系統,使地下水位下降。并實行水旱輪作,適當加厚耕作層,重施有機質肥料, 使之松軟肥厚。
2、土壤中養分含量充足而協調。高產水稻的土壤多為微酸性到中性( pH值6.0~7.0) , 有機質含量2%~4%, 全氮含量0.13%~0.23%, 全磷含量0.11%以上( 每畝有效磷5 千克以上) ,全鉀含量1.5%以上( 每畝速效鉀15 千克) ,以及較高的陽離子帶換量( 每100 克土不低于20 毫克當量) 和較高的鹽基飽和度( 60%~80%) ,主要營養元素充足,又不缺微量元素。既要有較多的活性有效養分,還要有大量的非活性有效養分, 才能保證在整個生長期間源源不斷地供應,不致缺素脫肥,影響稻株順利而健壯的生長發育。要使土壤養分豐富而平衡,就得不斷培肥土壤,關鍵是大量施用有機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和生物性。施用化肥要注意配合與補充缺素。
3 、土壤的保水、保肥性好。水稻在栽培過程中要求土壤有較好的保水性,才能減少灌溉水量的消耗,避免有效養分流失。但犁底層過分緊密和土壤粘重的稻田,滲漏量過小,土壤還原性增強,產生的有毒物質難以及時排除,有益微生物和養分的釋放受阻,水稻生長就會受到抑制,甚至產生毒害。因此,稻田土壤保持一定的滲漏量可隨水向土壤輸送一定數量的氧氣,使氧氣能更好地移動和平衡,促進水稻的營養環境不斷更新, 對于保持水稻根系健康生長是必要的。稻田的日滲透量以9~15 毫米較為合適,灌溉1 次水能保持5~7 天。如果滲漏量過大,引起養分大量流失也是不利的。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貯存有效養分的能力,同時也包含著耐肥性。土壤保肥性好既能積累保存大量養分,又能源源不斷的充分而持久供應養分。養分過濃時,能起緩沖作用,不致 燒苗 ;養分較稀薄時,也不致把養分固定而不釋放,妨礙稻苗吸收。土壤的保水性、保肥性相關,且有一致性。保水力低的田,保肥力往往也低。沙田土壤粘粒含量少,有機質分解快,滲漏量大,保水性差,保肥性也差,養分也容易流失, 肥效也不持久。這類田宜灌水后多耕,加深犁底層,或用客土法增加粘粒含量,增施有機肥來改善保水保肥能力。對于漬水田或滲漏量過小的粘土田,則需要挖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實行深耕,增加犁底層通透性,調整土壤水、氣狀況,加速有機質的礦質化,發揮潛在肥力。
4、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活動旺盛。稻田土中仍然發育著大量能適應稻田環境條件的微生物類群,微生物對創造和調節土壤肥力起著重要的作用。盡管不同類型的水稻土微生物類群不完全一樣, 作用的機理也完全不同, 但是高產稻田中的有益微生物數量還是很多的。
具體來說是壤土,它的性質則介于砂土與粘土之間,其耕性和肥力較好。這種質地的土壤,水與氣之間的矛盾不那么強烈,通氣透水,供肥保肥能力適中,耐旱耐澇,抗逆性強,適種性廣,適耕期長,易培育成高產穩產土壤。
花生:
花生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格,除過于黏重的土壤外,一般質地的土壤都可以種花生。最適宜種花生的土壤是肥力較高的沙壤土。這種土壤通透性好,花生根系發達,結瘤多;土壤松緊適宜,有利于莢果發育,花生果殼光潔,果形大,質量好,商品價值高。黏質土壤,若采用覆膜栽培,保持土壤疏松,也可取得較高的產量。花生適宜微偏酸性的土壤,pH以6.0至6.5為好。適宜花生根瘤菌繁育的pH為5.8至6.2,適于花生對磷肥吸收利用的pH為5.5至7.0,6.5時最為有效。花生屬于耐酸作物,pH到3.42的土壤仍能生長花生,但必須施用石灰等鈣肥。花生不耐鹽堿,在鹽堿地就是發芽也易死苗,成長的植株矮小,產量低。花生是喜鈣作物,在土壤中碳酸鈣含量約達9%的陜北黃土高原,土壤pH雖高達9,花生每公頃產量仍可達到4500千克
具體來說花生適合生長在砂土類土壤中,因為花生生長發育要求土壤疏松,活土層深厚。便于果實埋入土中。
谷子:
谷子適合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1%以上,PH值在6.5-7.5的土壤,也就是偏堿性的土壤。
棉花:
棉花生長要求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首先要求土壤耕性好。如發育在沖積土上的潮土,質地輕壤質。粘性較重的土壤,不利于出苗。土壤也不松散。為此,要求耕層土壤容重在1.25——1.4之間,孔隙度為45——50%,砂粘適中,通透性好,能保持土壤適宜的水分。
具體說一般是鹽堿地,如果是沙質壤土最好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