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鹽堿地怎么改造。
一、技術內涵及適用范圍
鹽堿地改造是指針對不同類型或不同程度的鹽堿地存在的主要問題,因地制宜地實施工程、化學、農藝、耕作等措施,達到降低鹽堿危害、提高地力水平、為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環境的一種中低產田改造技術。主要適用于我省四大盆地一級階地輕、中度硫酸鹽、氯化物鹽及蘇打鹽鹽化潮土的改良和部分重度鹽堿地的改造。
二、分區治理措施
根據不同區域鹽分特點及改良治理措施的差異,劃分為四個治理區域。
1.輕度危害,農藝措施治理區
該區域灌溉水資源較豐富,水質良好,排水條件好,大部分已有排灌工程,多為中產田。宜采取增施農家肥2噸/畝和過磷酸鈣50公斤/畝,同時實施秸稈還田、秋深耕及地膜覆蓋等為主的農藝改良措施。
2.輕度危害,工程、農藝措施結合治理區
該區域水源一般,土質偏粘,排灌設施不完善,產量偏低,部分蔬菜種植區鹽漬化有加重趨勢。大同盆地宜采取整修排水渠、種植綠肥牧草、施用過磷酸鈣50~75公斤/畝、秋深耕等措施,晉中、晉南盆地宜采取完善灌溉系統、增施有機肥2~3噸/畝、測土配方施肥、施用硫酸亞鐵50公斤/畝,秸稈還田及地膜覆蓋等幾項措施。
3.中度危害,綜合措施配套治理區
該區域水源不足,水質較差,排水困難,產量較低,多數排灌工程不配套或年久失修。應采取整修排水溝、因地制宜實行引洪灌淤或深井灌溉、增施有機肥3噸/畝及糧肥輪作或間作,施用DS1997和腐殖酸銨類改良劑100~150公斤/畝,并結合平田整地、秸稈還田、秋深耕、地膜覆蓋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4.重度危害,綜合措施配套開發治理區
該區域水質差,排水困難,目前大部分地塊農業難以利用。應因地制宜地采取開挖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引洪灌淤或深井灌溉降低鹽堿濃度,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施用泥炭提高土壤抗鹽能力,施用脫硫石膏、DS-1997或硫酸亞鐵等調節酸堿平衡,同時,結合鏟除鹽結皮、秋深耕,實行田林溝渠路綜合開發治理。
三、實施效果
多年來,在不同區域,通過采取完善排溉渠系工程排鹽,秸稈還田、增施農家肥農藝抗鹽,合理施用土壤結構改良劑、鹽堿地專用肥化學改鹽,深耕加厚耕作層耕作壓鹽,種植耐鹽作物生物降鹽等“排”“壓”“降”“抗”綜合配套措施,項目區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0.03~0.05個百分點,耕層土壤鹽分含量降低0.05~0.1個百分點,鹽堿危害明顯減輕,土壤肥力提高一個等級,糧食增產在100~150公斤/畝以上。
腐植酸水溶肥料對鹽堿地土壤改良有哪些作用
您的提問是一種誤解。腐植酸水溶肥料屬于高端肥料,主要用于可耕作土壤的噴施、滴灌或沖施,不應該用于土壤改良。將腐植酸水溶肥作為土壤改良劑是一種浪費,而且不一定有效。要用于土壤改良,應該采用含腐植酸的風化煤、腐植酸銨、腐植酸鈣等廉價的腐植酸產品。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