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適合什么土壤
整體來講,玉米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大部分土壤都可以種植。
1、pH:6~7的pH范圍都可以種植,稍微酸堿的土地也可以種植。
2、有機質:玉米對有機質要求不高,一般1%以上的都可以種植,當然越高越好,能達到3%的含量對玉米的生長非常有利。對于土壤保水和疏松都非常有利,更利于生長。
3、元素:目前種植玉米普遍施用氮磷鉀復合肥,除此之外,需要根據土壤情況補施硅鈣鎂硫鐵錳銅鋅硼等多種元素,當然也需要根據投入產出比來決定用量。
補充:根據我們的種植經驗,種植玉米畝用15~25kg硅鈣鎂土壤調理劑就可以起到明顯的增產提質效果。
鹽堿地種植玉米應采取哪些措施
一、科學合理施肥 1、堅持以有機肥為主。每畝鹽堿地應施有機肥3~4立方米,并要堅持每年秸稈還田。 2、合理選用化肥種類。選用酸性、中性化肥,如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 3、注意配合施用有機肥料。 施肥要注意多次少量施用,以免土壤溶液濃度驟然過高,影響小麥、玉米吸收和生長。銨態氮肥在鹽堿地上施用易引起氨的揮發。因此,一定要深施埋嚴。鹽堿地地溫低,微生物活動減弱,有效磷釋放少,常表現缺磷,增施磷肥可以顯著增產,施肥方法是做底肥深施。 二、選擇抗鹽堿的品種 鹽堿地一般土壤瘠薄,地勢低洼,早春土壤溫度回升慢。要選用適合本地區種植的耐鹽堿,抗逆性、生育期適中的優良品種。 三、提高整地質量 鹽堿地可進行適當深耕,防止土壤返鹽,有效控制土壤表層鹽分的積累。要進行秋整地、秋起壟,第二年在壟上播種。 四、精細播種 鹽堿地的玉米受鹽堿危害和蟲害的影響較重,出苗率相對較低。種植時應適時晚播,適當加大播種量,并注意防治地下害蟲,提高出苗率。 五、加強田間管理 鹽堿地玉米出苗晚、生長慢、苗勢弱。在田間管理上要采取早間苗、多留苗、晚定苗的技術。
怎樣才可以讓土壤變得肥沃
良好的土壤條件是果樹優質豐產的基礎。如何培肥果園土壤,特別是如何培肥具有鹽漬、瘠薄、質地過重或過輕、缺肥等不良性狀的土壤呢?
1、客土:具不良性狀的土壤,不但土壤養分含量低,養分不平衡,而且土壤水、氣、熱狀況也不協調,土壤生物狀況也差。要給果樹特別是幼樹提供一個良好的土壤條件,可選用輕質、肥沃的耕層土壤,再摻入約為土重1/3~1/2的腐熟的雞糞、豬糞或牛糞,充分混勻,配成營養土做回填土。這樣,土壤養分變得豐富,土壤的物理性狀變好,土壤生物特別是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利于幼樹成活和生長發育。為了使良好的土壤空間盡可能大些,可增大樹坑,以1米~1.5米見方為宜。對于鹽漬土、客土還有隔鹽和緩沖鹽堿危害的作用。
2、覆蓋:春秋季兩次在樹周圍1米~2米處覆蓋一層3厘米~5厘米的碎麥秸、麥糠或碎玉米秸等作物秸稈,可起到抑鹽、保水、平抑地溫的作用。秸稈經耕翻漚制后,可轉化為土壤有機質,釋放出氮、磷、鉀、鋅、鐵等元素,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通氣狀況,利于土壤生物生長發育。最好結合覆蓋地膜,使其優點充分發揮。
3、增施有機肥:有機肥養分全面,富含有機質、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對于土壤供肥、保肥、耕性、土壤容重、土壤生物等是至關重要的。據研究,豐產果園土壤的諸多優良特性,均與其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密切相關。增施有機肥是培肥土壤,克服土壤缺肥、鹽漬、理化性狀差等的有效途徑之一。
4、平衡施肥:針對不良土壤存在的缺肥、供肥能力差、養分不平衡、鹽漬等特點,結合果樹的吸肥規律,均衡地施用氮、磷、鉀和微量元素肥料,可有效地培肥土壤,節約肥料,減輕危害,并能提高果品質量。
5、間作綠肥:綠肥作物產量高,肥效好,不但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保持水土,而且還可以做飼料,過腹還田。綠肥易于栽培,成本低,是一種優質肥源。間作綠肥是培肥和充分利用果園土壤的有效措施。苕子、草木樨、苜蓿、綠豆等綠肥作物都適合果園間作。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