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地怎么進行土壤耕作?
農民回答謝邀,
水稻田的耕作好與差,能直接影響產量的高低,在我們平原地區,水田的耕作是很講究的,我們這里無牛耕作,都用機械耕作,有兩種方法,一先用大型機械旱地耕作好,然后上水漫田,漫田前下基肥,畝用復合肥25一30公斤為宜,人工撒,后漫田平整好等插秧,二是用大型機械帶水耕作,然后漫田,在漫田前同樣下基肥,畝用復合肥25一30公斤為宜,人工撒,后平整,等插秧
在我們這地區,水田耕作是這樣的,總之,種糧下地,父母落葬是正經大事,不能馬虎,慎重其事。
水田地怎么進行土壤耕作呢?在我們老家湖南卲陽地區是這樣的,農田分為兩種:水田和旱田,水田是靠近池塘或水庫的下面,常年有水。旱田是水比較緊張的農田,一般靠水庫放水放到水渠里,然后再流到農田里,要么就用抽水機抽水直接進農田。
題目是:水田地怎么進行土壤耕作呢?水田比旱田好耕做些,水田常年累月有水,又很少有雜草,耕田時用牛先犁田,然后再用牛耙平,犁耙各一次就可以插秧了。
旱田地進行土壤耕作,就復雜得多,如果水明天進田,你今天下午就要去田里打除草劑,第二天,水進田后,田里的水蓋了土壤后,你就可以牽牛來犁田,犁完之后就耙田,這是第一次,第二次也是這樣,先犁田,后耙田。第二次完畢后,就把肥料灑到田里,一畝田一百斤復合肥,十擔(原來準備好)牛糞或豬糞灑在田里。再第三次再犁田耙田。
有些讀者感到好奇,為何犁田和耙田去搞三次呢?水田犁田耙田只有一次呢?旱田和水田不一樣,水田常年有水,土壤細膩一些。旱田平時沒有水,土壤干燥些,只有犁田耙田多搞幾次,把土壤犁細膩,這樣的旱田以后不會輕易漏水了。
只有農田犁好耙好,然后就插秧,插秧就是早上和中午扯秧,下午插,就可以了。
水稻變黃須要補肥再曬田嗎?
多謝頭條君!關于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記的幾十年前,我父母與我堂兄從討論這個問題,演變成爭論這個問題,弄得差點不歡而散。我父親堅持“曬田”后,不宜再追施尿素,而我堂兄識為水稻葉片發黃,缺氮肥,可以不“曬田”或縮減“曬田”時間。我歸納總結他倆的觀點,分享給大家。
一、我堂兄的關于“曬田”觀點我堂兄是在集體干抽水灌溉工作,就是水稻柴油機抽水灌溉,自命不凡,年輕氣盛,爭強好勝,自以為給水稻抽水灌溉幾年了,掌握了水稻種植技術。他認為水稻“曬田”亦可,不“曬田”亦可,“曬田”工序,在水稻種植中,可有可無,并不重要,他還舉例說明,某某塊水稻田葉發黃了,已經土壤中缺少氮肥了,如果“曬田”水稻不就更加缺肥了嗎?他還言辭鑿鑿地說,完全沒必要“曬田”一個星期,相反,應該及時補充尿素。我堂兄初中畢業后,沒正兒八經干過農活,在農業種植上是個“半油簍子”,還不服氣,不虛心,不謙遜,總覺得自己是“文化人”,有初中文憑,了不起。不過那個時候,農村初中文化的人確實鳳毛麟角,屈指可數。我父親當場駁斥了他的觀點,目的也是教訓他一下,讓他別無知者無畏,在外“出洋相”,丟人現眼。其實,“曬田”是水稻種植不可或缺的工序,在水稻完全封行后進行,將水稻田里水放干排出,停止灌溉7——10天左右,水稻田不能干裂,人站在水稻田里雙腳不會陷入泥巴里為宜。葉片變黃后,要立即停止“曬田”,進行抽水灌溉。
二、我父親的“曬田”經驗我父親只念過幾年私塾,沒有文憑,但對農業種植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說,種植水稻必須“曬田”,讓水稻停止分蘗,增加有效分蘗,使水稻營養集中供給孕穗枝,“曬田”還能增強水稻根系生長發育,防止水稻倒伏,防止水稻旺長貪青,對水稻病蟲害也有一定扼制作用,還能消耗水稻田里多余氮肥。但我堂兄只認為水稻“曬田”是為了節水灌溉。我父親說,水稻“曬田”以后,水稻生長從分蘗轉向孕穗期,是水稻生長發育的一個轉折點,水稻“曬田”以后,莖稈粗壯,從扁平,變為圓實,水稻會齊穗一致,揚花授粉一致,灌漿期一致,成熟期一致,尤其是在灌漿期至成熟期,水稻整齊劃一,象刀削的一樣一般高,沒有不抽穗的分蘗枝,沒有倒伏現象,象一幅美麗的圖畫一樣,成為鄉村一道風景。如果水稻“曬田”前葉片發黃,可以追施少量尿素,每畝不超過5公斤,要酌情處理。“曬田”后,如果葉面發黃,可以立即抽水灌溉,在孕穗期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0公斤左右(穗肥)。
三、水稻“曬田”前,可以補肥,但酌情施肥水稻“曬田”前葉片發黃,可以追施尿素,補充氮肥。但追施多了,會貪青旺長,水稻會繼續分蘗,不孕穗,后期稻飛虱會偏重發生。因此,水稻“曬田”前,如果追肥,要在“曬田”前10天追施尿素,每畝追肥量控制在10斤以內。“曬田”后,就忌追施氮肥了。水稻葉片發黃要仔細檢查一下葉片,查明原因,對癥下藥,不可盲目施肥,增加成本。水稻高溫熱害也有可能葉片發黃,打除草劑也可能葉片發黃,葉瘟病、紋枯病也有可能葉片發黃,水稻補肥要看是不是缺肥,如果不是缺肥,就沒必要追肥。
一、缺素發黃。缺氮發黃。先從老葉片的尖端開始發黃,后逐漸由莖葉延及心葉,最后發展至全株成黃綠色。秧苗生長緩慢,遠看秧苗綠中帶黃。嚴重時由葉尖、葉緣向內枯焦。應及時追施速效性氮肥如碳銨及尿素等。缺鉀發黃。主要發生在大量施氮、磷的高產稻田。病苗初期表現為生長緩慢,株型矮小,分蘗少,葉片挺直,頂端葉片叢生狀。新葉暗綠無光澤下部老葉尖端首先發黃,有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斑點,后沿葉脈向基部擴展,最后整體葉片變成赤褐色枯死,遠看像被火燒焦一樣,這種典型的缺鉀赤枯癥,要立即排水,采用間隙灌溉及時追施鉀肥,如氯化鉀、草木灰等。缺鋅發黃。主要發生在山區的冷浸田,一般在插秧后20天左右出現發病高峰。葉基部中脈先黃化,后面黃紅色或紅褐色斑,葉片變窄,葉脈發脆易斷,葉片老化較快,新葉出葉速度慢而細窄基部和。中脈失綠褐色,可用.硫酸鋅等肥料進行補救,如用0.1%的硫酸鋅進行多次葉面噴施。
二、中毒發黃。硫化氫中毒。根系發黑,并有臭雞蛋氣味冒出,白根少而細弱;基部老葉呈黃褐色,葉尖枯焦,隨后老葉枯死,上部僅剩1—2片綠色新葉。有機酸中毒。稻株根系萎縮,很少發生新根,植株根系表皮發生脫落。葉色顯黃,或產生萎縮現象。嚴重時下部葉片枯黃而死。救治的辦法是凡發生中毒性發黃的稻田立即排水曬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氧排毒。并結合中耕,在曬田復水時施用氮、磷鉀速效肥料,改善稻株的營養條件。在有機酸過多的田塊,施用土壤改良劑,如生石灰等以中和酸性,消除有害物質。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