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不排水可以噴施除草劑嗎?
近年來由于用工成本的增加,糧價的低迷,為了節約各水稻產區相繼探索推廣新的種植方式,比如機插秧、水直播、麥茬免耕等等。這些水稻種植方式較以往的水稻移栽來講具有用工少、種植速度快的優點。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較移栽來說除草更加困難。所以我們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對于機插秧、水直播等要帶藥下田進行前期的封閉處理,以減少用藥成本。但是如果前期沒有封閉好,后期水稻噴施藥劑的時候需不需要排水呢?
答案是可以排水打除草劑效果肯定好于不排水。理由如下:
1、排水施藥增大藥液和雜草接觸面積。
水稻田噴施除草劑前把水排干能把高于水面的雜草充分的暴露出來,噴藥的時候能夠增大藥液和雜草的接觸面積,讓雜草更多的吸收藥液,能夠更好的達到防除雜草的目的。另外在田中有部分雜草還沒有露出水面,如果不放水雜草將無法或很少能夠接觸、吸收藥液,達不到除草的效果,過段時間雜草又露出來,不能徹底的解決田間雜草的目的。
2、加快雜草死亡速度。
對于有些禾本科雜草(尖葉草)來說,如果田間有水噴藥,那么藥液被雜草吸收以后,在雜草體內濃度變小,達不到致死劑量,會造成雜草死而復活,防除不徹底。有時候農戶在噴施過除草劑以后,過了幾天發現雜草發黃了,但是又過了幾天發現雜草又活了,就是這個道理。
3、對于一些特殊的雜草需要定點噴霧,這時候也需要放水。
比如有的圩田中有野荸薺,此種草有很大的塊根,如果田間只有此種雜草不需要滿田噴霧,只需要對著雜草進行定點噴霧,這時候把水放干,對著野荸薺噴霧就可以了,可選用藥劑唑草酮、或唑草酮與二甲四氯的復配劑,效果都不錯。
所以我們在水稻田噴施除草劑的正確做法是:噴藥前排干田中水,然后噴施除草劑,然后5-7天后灌水,保持5-7厘米的水層。那為什么是施藥后5-7再灌水呢?這是因為我們一般施用的除草劑具有內吸性,雜草從接觸藥液到藥液發揮作用需要5-7天。那為什么又需要灌水呢?這是因為噴施除草劑后5-7天雜草已經中毒,逐漸失綠,這時候灌水能夠使其缺少氧氣而死的更徹底,正所謂:趁它病,要它命!另外因為水稻本身也屬于禾本科,在防除禾本科雜草的同時也對水稻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及時回水也能夠使水稻快速恢復,使水稻的生長速度快速超過雜草,水稻生長速度快了,雜草就無法和水稻爭奪養分,最終造成雜草缺乏養分加速死亡。
總之:水稻田除草的正確操作是施藥前排干水,用藥5-7天后再灌水,這樣就能夠更徹底的達到除草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到你!
水稻田不排水可以噴施除草劑嗎?這個問題顯然是不可以的。打藥的時候,特別是對于水稻田里除草劑的噴灑,排過水的除草劑效果自然要比不排水的好。
如今已經是6月下旬,昨天才過完端午節,因為今年閏四月的緣故,時間上比往年晚了一些。又因為前段時間連綿陰雨的緣故,我們5月上中旬下田的水稻,一直到現在也沒進行過除草管理。昨天天晴下田施了肥才發現,滿田長都是稗子、馬唐、莎草等,還有一些闊葉類雜草。可能是這些天雨水的緣故,長的很猛。今天也上街買了點除草劑,上午剛去田里放了水,趁著這兩天天晴,準備好下午打藥。
那為什么說水稻田打除草劑最好要放完水呢?原因其實很簡單!1.雜草間高度差不一樣。水稻移栽之前是進行過水田翻耕的,幾乎沒什么雜草,但是等水稻下田之后,雜草也慢慢長起來了,但相比較于水稻苗,雜草的個頭不大,而且品類多,有的到了3-5片葉期,有些甚至還剛出水面。如果不放水打除草劑就不容易殺死這些苗齡小的雜草,藥物與雜草之間的接觸少,除草的效果不徹底。
2.水田蒸發大,藥效易稀釋。目前除草劑基本是都是以接觸雜草,使其內吸到體內,從而產生殺害效果。而水田水量大,雜草再吸收接觸到的藥液后,根部也在吸水,體內藥液濃度增大,自然也會導致根系等部分的吸水能力,從而緩解高濃度環境,藥液濃度達不到,致死的效果也就不徹底,容易復發。
3.方便打藥,噴灑更有針對性。在田間打過農藥的朋友都知道,特別是水田,因為有水,田地比較泥濘,下田打藥行走并不是很方便。而排過水后,雖然也會有些滑,但至少行走方便些;而且排過水后田間的情況更能看清楚,打藥也會針對性的噴灑,效果好。
所以,綜上所述,提前將水田的水量放干,選擇在晴天的下午打藥,這樣的效果會比較好,另外可以選擇在打藥完的一兩天后淺層灌水,一是為了覆蓋已經干枯的雜草,缺氧讓其死亡,二是為了防止稻苗的藥害情況。
對此,你們有什么其它不同的看法或意見?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哦!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