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土壤質量有何講究?
有機茶園對土壤的要求 有機茶園要求土壤深厚,有效土層超過80厘米,養分含量豐富,而且平衡,在0—45厘米土層的有機質含量不得少于15克/公斤,堿解氮含量不得少于120毫克/公斤,速效鉀含量不得少于100毫克/公斤,有效磷含量不得少于20毫克/公斤,鎂、鋅、鈣等微量元素含量豐富。同時,土質要疏松,質地砂壤,土壤通透性能良好,不積水。
土壤是茶葉生產的基礎。茶樹生長的優劣和茶葉產量的高低與土壤條件的好壞密切相關。調查浙江省一些畝產干茶500斤以上的豐產茶園,這些茶園土壤的共同特點是:有效土層深厚,表土層(耕作層)比較松軟肥厚,心土層稍緊而不堅實,土質不過粘過砂,既能通氣透水,又能保水蓄肥,水分和養分含量較多,土溫也相對穩定,也就是作為土壤肥力四因素的水、肥、氣、勢比較豐富協調。其具體表現為: 土層有效土層厚度在1米以上,中間無硬實層出現,表土層厚度在25厘米以上。地下水位很低。
土質,砂壤土至粘壤土,或夾雜少量礫石。
結構性,表土層多為粒狀、團塊狀結構。心土層多為塊狀結構。
松緊度,表土層(10-15厘米處)容得1.00-1.40克/厘米3,孔隙率50-60%。心土層(35-40厘米處)容重1.30-1.50克/立方厘米,孔隙率45-50%。
酸度和養分狀況,酸度(PH)4.5-5.5。整個行間表土層于十月到十一月間的養分含量不低于以下數值:有機質1.5-2.0%全氮(N)0.10-0.13%,有效氮(堿解N)100-150毫克/公斤,速效磷(稀鹽酸浸提P2O5)10-20毫克/公斤,速效鉀(醋酸銨浸提K2O)80-150毫克/公斤。
上述這些土壤條件中,土層、土質和具有酸性是最為基本的,凡是具備了這三個條件的茶園土壤,就有可能通過施肥、耕作等各種土壤管理措施,使其結構性改善,孔隙率增大,有機質和氮磷鉀養分增多,水分和空氣狀況良好,從而成為能夠實現豐產的土壤。因此,在生產上,首先要在建立茶園之前大力做好土地的基本建設。如果土地資源豐富,就要選擇有效土層深厚、土質砂粘適中、酸性、比較肥沃的土地來建立茶園。如果條件較并非,只能在土薄石頭多、高低不平的山坡地上建立茶園,這就要平整土地,筑坎修梯,深耕加泥,增厚土層。并且還要在種茶的時候,對種植溝進行深耕,換入表層肥土和施入多量有機肥料作底肥,以熟化種植溝土壤。其次,在種茶之后,經常采取多種措施,對茶樹行間土壤進行熟化管理,使之形成一個松軟肥厚的耕作層,并且也間接改良心土層。群眾的實踐經驗表時,新建茶園一般只要經過8-10年的持續努力,茶葉畝產500斤以上所需要的土壤環境是完全能夠創立起來的。
柑橘園如何進行土壤改良?
我國柑橘大部分土質較差,土層淺薄、粘重板結或河灘地漏水漏肥、偏酸偏堿性,對柑橘生長不利,必須進行土壤改良。下面壯鄉新農來分享柑橘園如何進行土壤改良。
一、果園土壤熟化1.酸性土村橘園土壤改良:酸性柑橘園土壤由于[H+]濃度高(pH值低),鋁離子活性高,同時粘重、燎薄,不適宜柑橘的生長,必須加以改土培肥才能利用。
酸性柑橘園土壤改良的主要措施有:
①施用石灰,降低酸度。我國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酸度歷史悠久,效果很好。石灰的施用量根據土壤酸度而定,土壤酸度高,石灰施用量大;酸度低,石灰施用量小。施用石灰可提高土壤堿度,還可消除鋁離子、錳離子對相橘生長的不利影響,石灰的施用可結合改土培肥進行。為防止柑橘缺鎂癥的發生,施用石灰的同時最好施用一些鎂肥或施用含鎂的白云石之類。已定植的柑橘園可采用全園撒施的辦法,也可部分施用,但必須結合土壤的翻耕,使土壤與石灰混合均勻。
②加強水土保持工作。酸性土壤多分布于我國南方,由于緯度較低,降雨多,氣候炎熱濕潤,土壤風化強烈,養分的釋放、轉化都很快,加上強烈的淋溶作用,土壤有機質缺乏,膠體性能差,養分流失嚴重。因此,要改良酸性土壤,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把治山、治水、造林結合起來,狠抓水土保持工作。
③壓埋有機肥料。有機質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對土壤肥力起著主要作用。有機質的主要成分是腐殖質,其中包括胡敏酸等高分子化合物。胡敏酸在低溫和干燥影響下,轉變成不溶物質與土粒粘合在一起,或成膠膜包被土粒,膠結分散的土粒,形成良好的團粒結構。
④種植綠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⑤施用堿性肥料。酸性土壤長期施用堿性肥料如鈣鎂磷肥等,既可以調節土壤的酸堿度,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磷素營養。
鹽堿土柑橘園土壤改良:建立柑橘園以前,必須首先進行土壤改良。改良的措施:
①灌水洗鹽。把排水與灌溉結合起來,灌溉和排水是全面根治鹽堿土的不可分割的有效辦法。為此要求治理骨干河道,降低地下水位,同時健全排水系統。
②洗鹽壓鹽相結合。結合作物灌溉,采用加大定額的辦法,達到灌溉壓鹽的目的。
③淤灌、參入客土。采用淤灌、挑培客土的辦法,改良鹽堿性土壤。
④平整土地,種植綠肥。
⑤施用有機肥料,如腐熟的既肥,豬、牛、禽糞等。
⑥施用石膏、白飛粉、糖廠石灰沉淀渣、磷石膏、氯化鈣、腐殖酸類肥料等。此外,化學改良措施亦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提高復種指數、改革輪作制度、深翻深松等,也是鹽堿土壤改良的重要措施。
二、維持和增進肥力1.山地村橘園土壤的改土培肥:山地柑橘園土壤由于地形地貌的制約,土層淺薄,土壤肥力即使經過改土培肥后,肥力亦普遍較為低下,加以地面傾斜、水土流失嚴重;地下水位低,多缺乏水源,易發生干旱;土層深厚不一,土壤差異性大;風害嚴重;沒有天然屏障的山地果園日照強烈,地表氣溫上升較快,易傷根群等不利因素使土壤肥力容易退化,柑橘長勢不良。因此,山地柑橘園土壤培肥的主要措施應從果園的水土保持工作著手。在果園的上方營造和保護好水土保持林,既可蓄積水源,增加土壤水分,又可攔阻泥沙,減少地表徑流,防止土壤侵蝕;在坡度大的地區要修整梯田,理順排灌系統;深翻改土,深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結構,改善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為根系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酸性土壤應施用石灰,不要施用酸性肥料,堿性土壤施用石膏,不施堿性肥料;堅持種植綠肥;中耕除草,同時采用全園覆蓋或樹盤覆蓋,以減少水分蒸發,防止雨水對地表的打擊和沖刷;耕作時最好采用橫坡耕作,即沿等高線進行,以降低水土流失,雨季不要中耕;土層淺薄的果園可挑培客土,改良土壤,挑培客土在冬季還有保暖抗凍的作用;果實采收后,進行全面清園,如修枝、清除果園雜草等,以減少養分的消耗。
2.平地村橘園土壤的改土培肥:平地村橘園土壤由于耕作的影響,土壤熟化度較高,肥力也較高,但由于柑橘果樹對肥水的要求較多,故應注意施肥尤其是有機肥的施用。深耕深施有機肥是平地柑橘園獲得持續豐產的主要土壤管理措施,也是維持地力的關鍵。一般來說,山地柑橘園的土壤培肥措施也適用于平地柑橘園,但平地柑橘園由于地勢較低,地下水位相對較高,故要注意開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水是影響柑橘生長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勢低、地下水位高的柑橘園容易積水,影響根系的呼吸和土壤的養分供應,嚴重的可爛根,所以豐產村橘園一般要求能灌能排,地下水位在地表1米左右為好。
總結:以上是我對柑橘園如何進行土壤改良的方法,主要分為兩個大點,一是果園土壤熟化,酸性土壤改良和堿性土壤改良。二是維持和增進肥力,山地柑橘園改良和平地柑橘園的改良。
柑橘果園的土壤改造,可為柑橘生長創設良好的環境。其方法如下:
1:撒石灰粉。柑橘生長的土壤酸度為PH5.5~6.5,若土壤酸度低于5.5以下果園,則柑橘很難生長的。在采果后或春季施肥前半個月,全園可撒施石灰粉,來降低土壤酸度。
2:深翻改土。由于果園撒施化學肥料,土壤板結。采果后,結合清園,對全園土壤進行深翻,并按果樹大小增施有機肥或微生物肥,以改良土壤,保持土壤疏松,提高肥力。
3:種綠肥。冬季果園撒上綠肥種子,綠肥生長后,還原于果園,綠肥干枯腐爛變成有機質,可提高土壤肥力,疏松土壤,利于果樹生長。
4:中耕除草和果樹樹盤蓋草。中耕除草和松土,可使土壤保持疏松。樹盤蓋草可保持土壤濕潤,利于果樹生長發育。當草腐爛可肥地,提高土壤肥為。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