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土怎么改良營養土?
我原來不知道我老家的黃泥巴土到底屬于哪個土壤類型,查了很多資料,都很像,有沒辦法確定,幾個專家說的都不一樣,我也懶得再較真,不過我以為就是所謂的黃泥土,這個土壤類型全國分布并不多,屬于中低產田才有的一個類型,各地叫法可能都不一樣,豬肝土、死黃土、料姜黃土和苦黃泥等是不是一回事呢?反正我搞不懂。
據說,長江南岸的黃褐色土也叫黃泥土,好像和這個不搭邊,就像野蔥和野蒜的爭執一樣,小蔥和四季蔥等類型各地叫法不一樣一樣,糊里糊涂一輩子也分不清,我也懶得計較了。 我們這里的黃泥巴土分布很少,也只有我所處的生產隊(現在叫村民小組)有,干旱的時候硬如鐵,鋤頭真的拿它沒辦法,拖拉機碾過去就留下一個印,絕對不會出現凹印的那種。一下雨,就成泥巴,一腳下去就會淹沒20厘米以上,所以,當地人是這樣描述的:“黃泥巴硬如鐵,下雨天活捉爺”,這樣的地方,女孩子他爹是不愿意讓她嫁的,于是就出現了許多未婚先孕才出嫁的趣事。
黃泥土性狀 1.黃泥土土壤質地粘重,土壤結構特差。基本上沒有團粒結構,屬于低產田。
2.黃泥土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含磷量更低,即便是施入大量的磷肥,也會迅速被變成磷酸八鈣等被土壤固定,無法為農作物提供磷元素。
3.黃泥土因為缺少養分,耕層很薄。所以,根系扎不下去,農作物最早出現缺水缺肥狀態,十年九不收。因為耕作層淺,質地差,積蓄不了多余的水分,才會出現水分迅速滲出,雨后幾天就沒有土壤水分了。
4.土壤酸堿度不合理。黃泥土土壤酸堿度大部分在4.5~6之間,很多農作物生長發育不良。
5.耕作困難。
黃泥土理化性狀差,只有在天晴以后短短的2~3天以內耕作,以后就像鐵板一樣堅硬,無法深耕、除草和耙耱等。有時候,冬前深翻,如果秋冬雨水不足,春季依然是鐵疙瘩一樣,無法打爛。種植小麥的時候,如果缺墑,小麥無法播種,強行播種,根系懸空居多,小麥幼苗生長不良,也會出現缺苗現象。如果播種后遇到連續陰雨,經常出現“漿包”,也就是種子吸足水分后處于水分過多的泥土里無法發芽。
如何改良黃泥土?我的家有5畝地經過17年的不斷改造,種什么都長,土壤質地發生了質的提升,多虧了已故的老父親,他的做法是:
1.每年夏秋季節積攢泥沙每年的6~10月,金錢河水都會漲水,每次漲水過后,都會有一定的淤沙產生,其中就有一部分泥沙。等到河水退去,盡快的將泥沙挖出來運到地塊,絕大多數都是用籠子挑回來的,年復一年,估計有50噸的數量吧。每年種植小麥的時候,就將泥沙撒在土壤表層,再用牛耕地,將土壤改良。對于種植小麥以外的其他春季作物和蔬菜的地塊,一般在霜降以后潑灑泥沙,土壤變得越來越疏松,土層變得越來越厚,農作物產量和中藥材產量比其他人的高出來一倍以上。
2.用熟石灰改良土壤黃泥土屬于酸性土壤,農作物缺鈣、鋅等微量元素嚴重,用熟石灰改造土壤效果最好,一般在冬閑地進行有效處理,也是在土壤結凍以前施入,避免石灰濃度過高對農作物產生肥害。一般每畝地施入200公斤,然后翻耕。一般間隔3年再施入一次,防止局部鈣離子過多。
3.積攢農家肥農民依靠養豬、養雞補充土壤有機質含量很顯然遠遠不夠,很難滿足農作物對于有機質的要求。所以,老父親每年利用伏天在溝渠、河邊、路邊割草,然后放進地邊建好的水泥池子里,再用人糞尿澆濕,表面用菜園子用過的廢舊農膜覆蓋,到第二年芒種以前施入夏玉米地塊,這樣的割青漚肥效果非常好。 除此之外,廄肥都加入磷肥和一部分碳酸氫銨堆悶,加速腐熟,變成腐熟優質農家肥,用于小麥、洋芋和菜園子肥料。收獲的玉米秸稈及時用鍘刀切碎,麥秸也切碎后加入尿素放進水泥池子里腐爛后施入土壤。這樣一來,每年施入的速效化肥就少了很多,配合深翻地,土壤耕作層逐年加深,農作物根系發達,產量高,品質好。
4.補充磷鉀肥黃泥土嚴重缺少磷肥,加上雨水經常帶走大量的鉀元素,所以,也缺鉀,根據不同作物類型,根據不同的產量預期和不同需肥臨界期,我給父親制定了詳細的施肥方案,而且每年修正方案,及時改變了他原來重施氮肥的習慣,糧食產量逐年提高,蔬菜品質也發生改變,經濟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5.輪作換茬黃泥土除了以上措施,還需要輪歇地和輪作倒茬,便于在伏天和冬季深翻地,加厚土層,促使土壤養分均勻,疏松透氣程度增加。伏天利用高溫和雨水加上有機肥、泥沙等迅速提高土壤速效養分和改善土壤質地。冬季利用低溫和雨雪,必要時抽水灌溉,促使土壤分解更多的營養。這兩種措施也對于病蟲害防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盡量的利用玉米、小麥等禾本科作物和豆科作物、薯類作物、芝麻、蔬菜等輪作倒茬,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蟲基數。
農耕子語:黃泥土改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急功近利效果并不好,而且會影響農作物生長。同時要根據當地實際,靈活運用各種改良方法,最好是同時進行或者輪流實施,比如石灰和氮素化肥就不能同時使用,草木灰也不能和氮素化肥接觸等。只有持之以恒,黃泥土也會變成中性土壤,而且疏松透氣,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類型,適宜于各種農作物的種植。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