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豐縣土特產
1、豐縣牛蒡 地理標志產品
別名牛菜、大力子、牛子、蝙蝠刺、東洋蘿卜、東洋參、牛鞭菜等。牛蒡的纖維可以促進大腸蠕動,幫助排便,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毒素、廢物在體內積存,達到預防中風和防治胃癌、子宮癌的功效。西醫認為它除了具有利尿、消積、祛痰止泄等藥理作用外,還用于便秘、高血壓、高膽固醇癥的食療。中醫認為有疏風散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等功效。可用于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疹、咽喉腫痛。《本草經疏》稱其為“散風除熱解毒三要藥”。《本草綱目》稱其“通十二經脈,洗五臟惡氣”“久服輕身耐老”。我國《現代中藥學大辭典》、《中藥大辭典》等藥典中把牛蒡的藥理作用概括為:有促進生長作用;有抑制腫瘤生長的物質;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詳細]
2、羊方藏魚
此菜系彭城古典菜,始于彭祖。據<大彭烹事錄>記載:彭祖的小兒子夕丁喜歡捕魚。彭祖恐其溺水堅決不允。一天,夕丁捕到一條魚,讓母烹制,恰巧家中正燉羊肉,其母趁彭祖不在,把羊肉割開將魚藏入,與羊肉同燉,至魚熟取出,與夕丁食之。彭祖回來后吃羊肉時,覺有異香之味,即問其故。經妻子說明,彭祖如法重制,果然鮮美異常。有人認為,漢字中的“鮮”字即源于此。羊方藏魚為漢高祖劉邦青壯年時所愛吃菜肴之一。豐縣流傳著這樣一首打油詩:“豐生豐長漢高祖,魚汁羊肉飽口福。東征西戰探故鄉,樂吃魚汁羊肉方。”這道菜源于彭祖的“羊方藏魚”。羊方藏魚的制作,古法取材十分講究,夏秋季用羯羊配鯽魚,冬春季用閹過的牝羊配鱖魚。其菜的特點是原汁原味,滋濃味醇。 提起“羊方藏魚”這道菜,蜚聲淮海大地,仍是徐州的一道名菜,無人不知不曉。追溯歷史,此菜源遠流長。 我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有龜、豬、羊骨用作占卜契刻文字材料。甲骨文中羊字有40……[詳細]
3、大沙河白酥梨
推薦3
大沙河白酥梨是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大沙河鎮的特產。大沙河牌優質白酥梨個大酥脆、皮薄汁多、營養豐富,連年被評為部優、省優、市優產品稱號,獲全國梨王桂冠和全國農博覽會金獎。大沙河鎮萬畝白酥梨示范園,地處蘇、皖兩省交界處的黃河故道,總面積1.8萬畝,年產優質白酥梨6000kg,是江蘇省最大的白酥梨生產基地。 該示范園創建于1958年,40多年來,堅持科技興果,以江蘇省農科院為技術依托單位,聘請果樹專家常有宏副院長為顧問,以科學測土配方施肥、合理剪枝、人工授粉、疏花疏果、病蟲害生防等,努力提高優質果率。1996年以來,該示范園投資200多萬元,修筑了12km長的梨園路,方便了果品的外運銷售。并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園內的水利硬件設施,保證了果品生產旱澇奪豐收,使昔日的黃河灘變成了今日的花果園。該示范園生產的大沙河牌優質白酥梨個大酥脆、皮薄汁多、營養豐富,在國家、省、市各級舉辦的大型水果評比中,榮獲40多項大……[詳細
4、豐縣山藥
豐縣山藥是江蘇省徐州市豐縣的特產。豐縣山藥以其碩大的塊莖暢銷國內20余個大中城市,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60%,同時還遠銷日本和東南亞市場,出口量達40%,成為名揚全國的特色產品。豐縣屬黃河沖積平原,土壤、氣候非常適宜山藥的生長,山藥栽培歷史悠久,品種主要有水山藥和淮(懷)山藥。在長期山藥種植栽培中,豐縣人民積累了豐富經驗和技術,尤其重視良種選育。上世紀中葉的一次良種選育,對山藥的高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1953年,豐縣金陵鄉(現為范樓鎮)金陵村村民李全順、李全忠在自家田里發現幾棵不接山藥豆,且葉片小、秧蔓細的山藥,以為這幾棵山藥可能施肥少或其它原因長勢不好,也就沒管它。但到收獲時,卻發現其塊莖長的特別大。一家人感到好奇,決定第二年再進行試種。結果同樣是葉小、蔓細、不接山藥豆,塊莖卻又粗又長。經李全忠、李全順兄弟繁衍推廣,越種越多。到1960年,金陵全村都開始種植這種山藥。1962年推廣至本鄉……[詳細]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