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農村的鄉間小路到處是雜草,秸稈,怎么處理?
跑過十來年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現在范圍更大一點,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采訪報道,對這個路邊雜草和田間秸稈、枯枝雜棍的治理,有較多了解和觀察。
1.眉山有經驗。四川省在全國率先搞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還出了《條例》,而眉山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又是全國首批經過國家10部門檢查驗收過關的地市,在處理雜草、秸稈、枯雜等垃圾方面,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對題,只說路邊雜草和田間秸稈咋整。
2.路邊雜草的清除。路邊雜草掩路,有的甚至蓋掉道路一大幅,影響通行和交通安全。眉山市在最初的時候,集中組織黨員干部突擊隊對全市所有影響公路通行的路邊雜草進行清除。注意,只是路沿和邊溝一線一米寬范圍,別把兩坡兩岸草草全鏟了,搞成光坡坡就破壞植被生態了。鄉村保潔機制建立之后,村組道路的路邊雜草清理管護,就一起打在了管段保潔員身上了,形成常態治理、長效治理格局。
3.路邊雜草的消納。問題是鏟下來草草咋處理呢,前提是不準燒、不準埋。咱們把它漚肥,青草草容易腐熟。所以眉山整個鄉村,依托大型農業產業園區或較大規模的種植基地,按合理片區半徑建了很多標準化的易腐垃圾腐熟池,不僅僅堆漚雜草,還包括濕生產垃圾:濕秸稈、爛菜、爛果、爛紅苕等等,有的還把餐廚垃圾放進來(當然油污分離不嚴有點小問題,在當下分類處理條件不具備時只得將就)。園區、基地無償使用這池有機肥,承擔標準化建池、管護責任,政府給予適當補貼。這個在彭山區的石山村做有很好的樣板,不信你去看看。
4.秸稈處理難題。這個問題比較大。由一家一戶去堆漚還田,想法很好,但是實際操作很難到位,堆到干朽了都無人過問,而且你能見到的秸稈垃圾多數是干枯的秸稈堆堆。有的地方也嘗試過由專業的秸稈處理企業來做這個事,但實踐證明也太理想化了,為什么呢?運輸處理的成本其實并不高,而漫山遍野去把秸稈收集攏來,這個代價沒哪家企業承擔得起。
5.彭山區公義鎮的做法。這是一個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正在崛起的鄉鎮,種植業發達生產垃圾同樣多。濕垃圾的處理同前面講的標準化腐熟池模式一樣,關鍵是干秸稈和枯枝雜木咋處理?該鎮在環衛所設立了一個秸稈處置隊,購置了幾臺車載式粉碎機,巡回全鎮各村粉碎加工,產品或賣或送交給大型養豬養雞養鴨場,做圈舍無菌發酵床的墊料,廢墊料出場后就進入柑橘園、葡萄園、菜地甚至稻田作活土有機肥。很受歡迎,供不應求了開始賣錢了,收入逐漸能夠支撐運行成本了。
6.田間秸稈搜集難題。既然是難題,那就要采取特殊辦法來解決。一方面,通過宣傳教育,引導農戶自覺將生產垃圾投送到公路邊指定空地上整齊堆放,當然包括禁止點火焚燒、傾入水溝、亂丟亂甩。事實上,農民可能不會那么上心,而且秸稈垃圾大量產生是在農忙季節,農忙顧的是搶收搶種干有收獲的活兒,哪顧得上好好侍弄垃圾呢?對這個我們要體諒、寬容和耐心,慢慢來養成習慣。另一方面,把黨員干部和積極分子拉上補位。該鎮每個村民組都有一個環境治理黨員突擊隊,只要農忙大勢告一段落,突擊隊就開始漫山遍野地毯式搜集秸稈,帶領農戶或村務臨時用工,把秸稈清運到就近的粉碎機作業指定地點,等候鎮環衛所秸稈處置隊來收拾。
農村路兩旁的草,村干部也經常組織村民用割草機割,桔桿之類的村民要放到指定的垃圾池堆放,由垃圾管理員處理,但我覺得這些還得靠我們村民共同努力,愛護家園,才能有干凈整潔的家園。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