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溶性碳的測定? 測定土壤重金屬的總量的意義?
一、土壤水溶性碳的測定?
1.稱過2mm篩的風干土樣10g,
2.按水土比2:1添加蒸餾水,
3.在25℃下恒溫振蕩30min后,用0.45μm濾膜抽濾,
4.濾液直接在TOC-1020A有機碳分析儀測定。
各種有機質的測定方法
(1)活性有機碳(CL):高錳酸鉀氧化法。秤取過0.25mm篩的風干土樣1.59于l00ml離心管中,加入333mM(或167mM、33mM)高錳酸鉀25ml(易氧化態碳),振蕩1小時,離心5分鐘(轉速2000次/min),取上清液用去離子水按1:250稀釋,然后將稀釋液在565nm比色。根據高錳酸鉀濃度的變化求出樣品的活性有機碳。
(2)總有機碳:重鉻酸鉀氧化法。
(3)非活性有機碳(CNL):總有機碳與活性有機碳的差值為非活性有機碳(CNL)
(4)碳庫活度(L):土壤碳的不穩定性,即碳庫活度(L)等于土壤中的CL與CNL之比:L=樣本中的活性有機碳CL/樣本中的非活性有機碳CNL。
(5)碳庫指數(CPI)=樣品總有機碳含量(mg/g)/參考土壤總有機碳含量(mg/g) (6)活度指數(LI):碳損失及其對穩定性的影響,LI=樣本的不穩定性(L)/對照的不穩定性(L)
(7)基于以上指標可以得到碳庫管理指數(CMI):CMI=CPI*LI*100
土壤活性有機質是土壤有機質的活性部分,是指土壤中有效性較高、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利用、對植物養分供應有最直接作用的那部分有機質。土壤活性有機質在指示土壤質量和土壤肥力的變化時比總有機質更靈敏,能夠更準確、更實際的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物理性質的變化、綜合評價各種管理措施對土壤質量的影響。土壤活性有機質還可以表征土壤物質循環特征,作為土壤潛在生產力和由土壤管理措施變化而引起土壤有機質變化的早期預測指標。
二、測定土壤重金屬的總量的意義?
重金屬進入土壤后,首先和必然發生的過程是吸附和解吸,而吸附和解吸是控制土壤重金屬活性的重要物理化學過程之一。因此研究土壤中重金屬的影響因素對預測重金屬的環境效應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可以為確定環境容量,也可以為制定相關土壤環境標準,研究重金屬再土壤中的遷移提供理論依據。
重金屬通常高度富集存在金屬顆粒物、灰分和類似物質中。分析樣品中是否含有金屬顆粒物,對結果的影響很大。如1g左右的分析樣品中有一體積約為1立方毫米的純鋅粒,那么結果就是土壤中鋅的含量達到7000mg/kg。如果存在上述富含金屬的顆粒物,開展以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基于場地歷史信息調研結果,確定場地是否發生過污染物的排放(如金屬類型、排放方式),提出富含高濃度金屬顆粒物在場地周邊可能發生擴散的假設,分別研究場地以及周邊可能的受污染區和可能的清潔區域。
2.場地的有效劃分:金屬含量顯著增高的土層可能非常薄。如金屬顆粒物主要是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只要是地表未被遷移走,則可能僅比較薄的土層(水平或者豎直,比如沿著墻壁)受到高濃度金屬的污染。金屬也有可能在土壤中積累,比如粘土或者泥炭層。
3.正確處理分析樣品:如果污染物的擴散明顯不均勻,那么進行泵取/均質化處理就顯得極為重要。而且這種處理不會影響到金屬顆粒物。一般的,必須避免金屬高含量土壤與金屬低含量土壤混合到一起。
如果擴散顆粒或受污染土層未在第一時間被發現,也可能在隨后獲得更多樣品分析結果時被發現,接下來的重點就是確定污染物擴散的原因了。在對金屬含量較高土層進行監測和劃分界限時,首先可通過肉眼對土層質地和顏色差別進行評估。場地活動的歷史信息,對于從空間上劃分污染區以及判斷污染類型具有重要意義。除了現場研究外,有時候必須進行實驗室研究,深入了解污染的本質。同樣,在以開始就必須對樣品進行認真細致的檢測,對樣品進行(濕法,濕法篩分是一種有效的分離手段)篩分,對不同組分分別進行檢測。
在眾多土壤污染中,重金屬污染對生態鏈來說最為嚴重,因此研究重金屬污染對未來土壤修復的發展將有重大的意義。
三、石灰性土壤鹽基的測定鈣鎂鉀鈉為何偏低原子吸收和火焰光度法。?
石灰性土壤鹽基的測定鈣鎂鉀鈉偏低是因為原子吸收和火焰光度法在測量這些元素時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原子吸收法測定時需要將土壤試樣進行酸解和高溫干燥等處理,這些操作可能會使土壤中的一部分元素喪失或降低活性,從而導致測定值偏低。其次,火焰光度法在測定鈣、鎂、鉀、鈉時可能會受到其他成分的干擾,因為土壤是復雜的混合體系,其中可能含有多種元素,這些元素可能會互相干擾或掩蓋,從而導致測定值偏低。因此,在測定石灰性土壤鹽基中的鈣、鎂、鉀、鈉時,需要綜合考慮不同的測試方法,同時注意樣品準備和處理等細節,以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信度。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