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姜維自殺殉國后,仍然被人剖腹取膽?
為什么?氣憤啊,蜀國都滅亡了,姜維卻造成了魏國兩員名將和大量士兵的死亡;蜀國其他人,包括后主都高高興興當魏國的官了,姜維還要謀反;蜀國滅亡了,魏國士兵都想回家了,姜維卻造成了一個大叛亂。這樣的人,讓人太氣憤,叫人太好奇,究竟長了顆什么膽啊。
魏國滅亡,姜維是很不甘心的。
姜維
鄧艾由景谷道偷渡,兵至綿竹,擊破諸葛瞻,劉禪開城投降,并敕令姜維投降。姜維軍士各個都拔起刀劍揮砍石頭發泄心頭的憤怒,但主子都投降了,還有什么辦法,姜維率軍向鐘會投降。
投降了的姜維,看出了鐘會的異心。
鐘會十分敬重姜維,出則同車,入則同席,認為征蜀的官屬雖然都是天下才俊,但沒有能夠比得上姜維的。姜維利用鐘會的信任,發現他懷有異志,于是決定使用詐降計,來復興蜀漢政權。
姜維的計劃是先利用鐘會的異心,挑唆他先消滅兼并鄧艾的軍隊,然后再消滅鐘會,把北來的魏兵全部坑殺,重新扶立蜀漢。他給劉禪寫密信說,“原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但是,這樣的做法無異火中取粟,風險極大。姜維為此也深為魏軍所痛恨。
一個絕好的機會來臨,這是鄧艾送上門來的。
鄧艾
鄧艾拿下成都,自認立下大功,擅自循東漢將軍鄧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群臣,則根據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們為朝廷官員,或讓他們領受自己屬下的職務。
鄧艾任命師纂兼領益州刺史,任命隴西太守牽弘等人兼領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綿竹把作戰中死亡的戰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筑高臺作為京觀,用以宣揚自己的武功。
鄧艾建此大功,居功自恃,深感驕傲,并且常常顯示夸耀,引以為榮。
在姜維的一番慫恿之下,鐘會乘機向司馬昭誣告其謀反。于是,朝廷下詔書派監軍衛瓘逮捕鄧艾父子,用檻車將其送到京都來。正景元五年(264年)月十五, 鐘會抵達成都,將鄧艾押往洛陽。
鐘會當然也知道鄧艾被收拾,自己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這時,鐘會麾下有魏、蜀軍隊二十余萬。掌握如此龐大的遠征軍,鐘會在姜維助力下,遂密謀反叛。此事正在籌劃之中。司馬昭卻動起手來了。他遣中護軍賈充率一萬步騎入蜀進占樂城,隨即親率十萬大軍進駐長安,使鐘會措手不及。
利用鐘會拿下鄧艾,然后解決鐘會,對司馬昭威脅最大的兩個人物就被鏟除了。
鐘會謀反,固然有其異心,有姜維的鼎力推動,但也是司馬昭逼的。
問題出在謀判一事過于匆忙。司馬昭大軍壓境,事不可緩。
正月十五,鐘會到成都把鄧艾抓起來。正月十六,鐘會借魏明帝郭皇后發喪的名義,召請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的將士以及蜀國舊官,假借她的遺命,矯詔起兵廢掉司馬昭,但是魏將們并不跟從。這一要怪事起倉促,二也要怪平日鐘會的思想工作做得太不到位了。
鐘會問姜維意見。姜維慫恿鐘會誅殺被扣將領,坑殺不順從的魏兵。鐘會沒想到的是,姜維還有第三步。捉鄧艾是第一步,策動鐘會謀反,殺掉那些不聽命的魏軍將領和士兵是第二步,第三步,他還要趁機殺掉鐘會,恢復蜀漢。
但鐘會在這時遲疑了一下。消息很快泄露。正月十八日中午,護軍胡烈之子胡淵率烈部眾擂鼓吶喊而出,各營官兵為營救本部將領也一起響應,蜂擁殺入蜀宮,被拘宮內的將領們沖出與其部眾會合。雙方在宮城內外展開激戰。姜維、鐘會及部眾數百人被殺,蜀漢太子劉璇和姜維妻兒也全部遭難。
鄧艾這時還沒死,正在送往洛陽的路上。監軍衛瓘覺得鐘會死了,鄧艾到了京城會對己不利,因為鐘會上表誣諂鄧艾,他也出了一份力,就派護軍田續追殺鄧艾父子于綿竹(今四川德陽)西。
成都這邊陷入一片腥風血雨之中。姜維死后,那些知道是他獻計要殺死自己的魏將和魏兵,對姜維自殺而死很不解恨,對姜維遺體還要剖腹發泄。據《三國志·姜維傳》注引《世語》記載,姜維死時腹部被剖開,膽跟斗一樣大,所以后世有“大膽姜伯約”的說法。斗大的膽是不可能的,這個怕是傳說的成分居多。
但姜維不止是被殺,還被分了尸,棄于荒野,不許別人掩葬。
姜維被殺
有一個姜維的部下,也是其老鄉,偷了部分衣物(據姜維家鄉人說還有兩個斷臂),回到甘肅甘谷縣,在一個山中埋葬,沒有碑文。聽說當地人說,現在還可看到這座姜維的衣冠冢。
魏軍殺了姜維及全家,還不解恨,在成都大開殺戒。這里有亂兵掠殺,也有仇恨相殺。原蜀漢太子劉璿、左車騎將軍張翼、漢城護軍蔣斌、太子仆蔣顯、大尚書衛繼等也被亂兵所殺。關羽家被龐德子龐會滅門。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姜維所沒料想到的。
姜維一定知道恢復蜀漢失敗,魏軍絕不會放過自己。不說如何慫恿鐘會謀叛,就拿他此前十一次伐魏來說,殺了多少魏兵,早被魏軍視為大魔頭。別的不說,延熹二十年姜維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于洮西,使得王經的部眾戰死數萬人。這數萬人的子弟、親屬,想必在鐘會、鄧艾的南征軍中不少。這樣一個殺害無數魏軍的魔頭,若不是有鐘會護著,估計姜維早就被魏軍抹殺了。
姜維一定是有充分思想準備。但是禍及蜀國一眾投降的大大小小官員和成都的無辜百姓,這個他估計是沒想到。
據說姜維最后大呼:“吾計不成,乃天命也!”令對蜀漢保有同情之心的人不勝痛惜。但放遠了看,成了又如何,還不是這樣殺來殺去。成已不可能,不成已是現實,成都城無數無辜眨眼化為冤魂。
最后,衛瓘約束諸將,成都之亂方平。
有人說,這是三國時期的一個至暗時刻,三位一代名將,鐘會、姜維、鄧艾,在一日之內全部被殺。是否真是至暗時刻不知道,但絕對是成都人的至暗時刻。
謝邀,為什么姜維死了以后,卻依然被人剖腹取膽?這個就要從當時的背景說起,且聽小編來講故事。
公元263年,司馬昭任命鐘會為三軍統帥,指揮三路大軍進攻蜀漢。鐘會自領東路軍十幾萬人。進攻漢中。
諸葛緒領中路軍,進攻陰平橋頭。切斷姜維后路。鄧艾領西路軍,同在沓中的姜維展開正面決戰。
東路軍很快占領漢中。姜維率軍巧妙跳出諸葛緒的包圍圈,趕到劍閣,將鐘會大軍阻擋在劍閣。一時間,鐘會是進也進不去,就這么退回去,他也不甘心啊。
就在此時,素有謀略的鄧艾想了一個奇招,他準備撞撞運氣,偷渡陰平小道,直插蜀漢心臟。如果蜀漢有兵把守在那兒。他們的小命兒可就交待這兒了。
但沒想到的是,蜀漢沒有派兵把手,他們到達摩天嶺之后,知道田章已經把江油的三千士兵擊潰。于是鄧艾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取涪城,占綿竹,諸葛瞻父子皆陣亡。
隨后直插成都。后主劉禪率百官,舉城而降。劉禪投降的詳細傳到了劍閣,姜維等人聽說后,紛紛拔劍砍石,十分不甘心。悲憤交加。
沒辦法,蜀漢的皇帝都投降了。姜維也只能投降于鐘會。但他沒有死心。投降鐘會以后,鐘會對待姜維也是禮遇有加。
姜維為鐘會建言獻策。兩人關系迅速升溫,其實姜維心中還有一個復國的心愿,他要攛掇鐘會謀反自立。然后自己再殺掉鐘會,光復蜀漢。不知道怎樣的信念,來支持他完成復國大業。
他修密書一封給劉禪:愿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這是何等的執著!在命運的夾縫中,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依然選擇逆天改命,光復蜀漢。這是后三國時期的唯一一個。
他也是在后三國時期充滿爾虞我詐、背叛與反背叛層出不窮的環境中一股清流。
姜維和鐘會開始密謀,第一步,必須先奪了鄧艾的兵權,正好鄧艾率先攻破蜀漢,立下不世之功。開始忘乎所以。
自己擅自以天子的名義與劉禪簽訂協議,并大肆分封自己的將領擔任蜀漢的地方官。可謂是愚蠢之極。此舉正好給了鐘會等人的借口。
于是鐘會向司馬昭打了電報說鄧艾在蜀漢這邊代天子行事等等。各種添油加醋。司馬昭聽了必然是大怒。讓鐘會進軍成都,接管兵權。把鄧艾放進囚車,押到洛陽。監軍衛瓘先鐘會一步抵達成都,繳了鄧艾的械。
鄧艾倒也沒反抗。乖乖的進了囚車。鐘會隨后趕到,接管兵權。此時的鐘會掌管了三路大軍,加上蜀漢的降兵。共20多萬大軍。一時間風頭無兩。威震蜀漢。
姜維加緊說服鐘會自立,不然司馬昭也不會饒他。后來鐘會腦袋一拍,想出來一個假借魏太后遺詔,奉命討伐司馬昭的理由。
但是這個理由毫無說服力和讓大伙兒信服。首先大伙兒懷疑這詔書的來歷。其次魏軍出征,家眷都在國內。
所以,沒什么人同意。反倒讓大伙兒覺得你鐘會是在造反而不是什么護駕。鐘會見魏軍將領不愿意造反,于是把他們都抓起來。
姜維建議,鐘會把這些軍官都殺了,換成自己的親信。但是鐘會心中也有小九九。
一旦殺了這些將領。自己或許就不是姜維的對手了。但是眼下,他又拿這些將領無可奈何。
最終,還是聽從了姜維的建議。挖了坑,準備讓這些魏軍將領填坑。
但這個事兒讓人走漏了風聲。一時間,這些牙門將都知道自己的小命不保了。為求自保,只能前去把鐘會他們殺掉。
于是爭先恐后,殺向鐘會和姜維。雙拳難敵四手。
鐘會和廖化、張翼這些蜀漢舊將被魏軍殺死,姜維眼見大勢已去,心想:“剛伺候完一個弱智的劉禪,又碰上優柔寡斷的鐘會,這個計謀不能成功,乃天意如此”。功虧一簣。于是拔劍自刎。可憐姜維的妻子家眷全部慘死。
為什么剖腹取膽姜維自刎以后,魏軍發現姜維的尸體,也知道這一切都是姜維鼓搗鐘會謀反,并且想要坑殺他們。這個姜維,太壞,這么死了就太便宜他了。
血海深仇不可不報。所以氣就不打一處來。拿刀剖開姜維的尸體,取出他的膽,發現有雞蛋那么大。而后又為了泄憤,把他的尸體砍成幾段,暴尸荒野,并且不許下葬。
姜維的親信在月黑風高的晚上,偷偷的把姜維的四肢撿了回去。埋葬在成都。自此,一帶名將就此隕滅。
姜維死,蜀漢亡。
覺得小編叨叨的不錯的,可以加波關注,關于這個問題,你們怎么看?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