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纜掛斷修復過程?
修復工作的第一步是找到斷點。海纜工程師可以通過電話和互聯網中斷情況找到斷點的大概位置。岸上終點站可以發射光脈沖,正常的光纖可以一直在海中傳輸這些脈沖,但是如果光纖在哪里斷了,脈沖就會從那一點彈回,岸上終點站這樣就可以找到斷點。之后就需要船只運來新的光纜進行修補,但第一步是要把斷的光纖撈上來。
業內人士介紹說,如果光纜在水下不足2000米的深處,可以使用機器人打撈光纜,一般位于水深約3000米至4000米海域,只能使用一種抓鉤,抓鉤收放一次就需要12個小時以上。將斷掉的光纜撈到船上后需要在中間加纜,這一點也很難的,至少耗費16小時的時間,這個工作是由專業性很強的技師來完成的,這次這么大的事故,需要的技師很多,而這種活不是隨便就能做的。另外,這次故障點位于海纜密集區域,斷點不止一個,海纜還可能互相交錯,打撈時要注意不破壞其他光纜系統,所以任務很艱巨。
海底光纜的鋪設和維修都異常困難。海底電纜工程被世界各國公認為復雜困難的大型工程。在淺海,如水深小于200米的海域纜線采用埋設,而在深海則采用敷設。水力噴射式埋設是主要的埋設方法。埋設設備的底部有幾排噴水孔,平行分布于兩側,作業時,每個孔同時向海底噴射出高壓水柱,將海底泥沙沖開,形成海纜溝;設備上部有一導纜孔,用來引導電纜(光纜)到海纜溝底部,由潮流將沖溝自動填平。埋設設備由施工船拖曳前進,并通過工作電纜作出各種指令。敷纜機一般沒有水下埋設設備,靠海纜自重敷設在海底表面。
一旦光纜出現問題,在茫茫大海中,從深達幾百米甚至幾千米的海床上找到直徑不到10厘米的海纜,就如同大海撈針。再探測到光纜的斷裂點,并將之打撈上來,重新接續好放回海底,其技術難度可想而知。
海底光纜的具體修復過程如下
1、機器人潛下水后,通過掃描檢測,找到破損海底光纜的精確位置。
2、機器人將淺埋在泥中的海底光纜挖出,用電纜剪刀將其切斷。船上放下繩子,由機器人系在光纜一頭,然后將其拉出海面。同時,機器人在切斷處安置無線發射應答器。
3、用相同辦法將另一段光纜也拉出海面。和檢修電話線路一樣,船上的儀器分別接上光纜兩端,通過兩個方向的海底光纜登陸站,檢測出光纜受阻斷的部位究竟在哪一端。之后,收回較長一部分有阻斷部位的海底光纜,剪下。另一段裝上浮標,暫時任其漂在海上。
4、接下來靠人工將備用海底光纜接上中美海底光纜的兩個斷點。連接光纜接頭,可是個"技術含量"極高的活,非一般人能夠勝任,必須是經過專門的嚴格訓練、并拿到國際有關組織的執照后的人員,才能上崗操作。像這樣的"接頭工",上海電信方面目前只有三四名。
5、備用海底光纜接上后,經反復測試,通訊正常后,就拋入海水。這時,水下機器人又要"上陣"了:對修復的海底光纜進行"沖埋",即用高壓水槍將海底的淤泥沖出一條溝,將修復的海底光纜"安放"進去。
同時,海上大風大浪等惡劣天氣可能造成修復工作的緩慢。中國電信近日表示,如果一切順利,因為臺灣地震而受損的海底光纜將最快1月15日左右恢復到正常水平。而來自臺灣和香港的消息則稱,海底光纜要到1月底才能完全修復。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