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適合哪里種植? 麥冬適合哪種植物?
一、麥冬適合哪里種植?
雖然麥冬在很多地區(qū)都有種植,但是由于麥冬的種植,對氣候氣溫和土壤都有一定的要求,這就造成了不是所有種植麥冬的地區(qū),都有一個好的收成,所以現(xiàn)在市場上對麥冬的需求量還是比較大。
麥冬是一種喜好溫濕的植物,所以一般都是在四五月份,雨量充足的時節(jié)栽種,種植的地塊應選擇土質疏松,土壤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地塊。
種植麥冬忌諱連續(xù)在同一地塊續(xù)種,就算續(xù)種也不能超過兩年,同時不要選擇之前種番薯和瓜果類的地塊,這樣的地塊土壤中蟲害多,土壤不肥沃。
麥冬雖然喜溫,但也不能在溫度很高,陽光很強的地塊上種植,這樣會對其生長不利,造成葉片發(fā)黃,根塊不發(fā)達,同時也不能在沒有陽光的地塊種植,這樣的地塊種出來的麥冬大多只見株苗,不見根塊(麥冬)。
所以根據(jù)麥冬的生長環(huán)境,適合種植麥冬的地區(qū)有四川、福建、湖南、江蘇、廣西和浙江等省份,雖然在華北地區(qū)也有種植,但由于氣溫低的原因,其種出來的麥冬根塊一般都比較少和小,而所有的種植地區(qū)又以四川和浙江為主要產地,在市場上形成了川麥冬和浙麥冬。
二、麥冬適合哪種植物?
植麥冬宜選擇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和沙質壤土,過沙和過黏的土壤,均不適于栽培麥冬。忌連作3年及三年以上,需隔2~4年才能再種。麥冬喜溫暖、雨量充沛,蔭蔽度大的生態(tài)條件;在常年氣溫較低的山區(qū)或華北地區(qū),雖亦能生長良好,但塊根較小而少。
宜稍蔭蔽,在強烈陽光下,葉片發(fā)黃,對生長發(fā)育不利。但過于蔭蔽,易引起地上部分徒長,對生長發(fā)育也不利。干旱和澇洼積水對麥冬生長發(fā)育都有顯著的不良影響。
三、種植麥冬需要什么樣的土壤?
種植麥冬需要的土壤: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和沙質壤土。
多采用分株繁殖。于4-5月收獲麥冬時,挖出葉色深綠、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抖掉泥土,剪下塊根做商品。然后切去根莖下部的莖節(jié),留0.5厘米長的莖基,以斷面呈白色、葉片不散開為好,根莖不宜留得太長,否則栽后多數(shù)產生兩重莖節(jié),俗稱高腳苗。高腳苗塊根結得少,產量低。
敲松基部,分成單株,用稻草捆成小把,剪去葉尖,以減少水分蒸發(fā)。立即栽種。栽不完的苗子,將莖基部先放入清水浸泡片刻,使其吸足水分,再埋入陰涼處的松土內假植,每日或隔日澆1次水,但時間不得超過5天,否則影響成活率。
麥冬的栽培技術:
栽種:栽前須深翻土壤,結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肥或廄肥1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栽種前再淺耕1次,整平耙細,做寬1.3米的平畦,畦溝寬40厘米,四周開好排水溝。
管護:麥冬栽后約15天返青,發(fā)現(xiàn)死苗及時拔除,選陰天或傍晚補種。栽后15天須松土除草1次,以后選晴天每隔1個月或半個月除草1次,促進幼苗早分蘗,多發(fā)根。10月以后,宜淺松土,勿傷須根。麥冬植株矮小,應做到田間無雜草,避免草荒。
采收:麥冬于栽后第2年或第3年的4月上中旬收獲。選晴天先用犁翻耕土壤25厘米,使麥冬翻出,抖去泥土,切下塊根和須根,分別放籮筐內,置流水中用腳踩搓淘凈泥沙。將洗凈的麥冬攤放在曬席或曬場上暴曬,干后再用手輕輕揉搓,再出曬,如此反復幾次,用篩子篩去雜質即成。
防治方法:選用健壯無病植株做種株,栽前用1:1:100波爾多液浸5分鐘;雨季及時排除積水,降低田間濕度;發(fā)病初期,在清晨露水未干時每畝撒草木灰100公斤;發(fā)病期間,噴灑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每10天1次,連續(xù)3-4次。
麥冬主要蟲害是根結線蟲。防治方法:實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前作或間作物不選甘薯、豆角、土豆等根性蔬菜;結合整地每畝施20%甲基異硫磷乳劑或5%顆粒劑250-300克,做成毒土撒于畦溝內,翻入土中,可防治線蟲。蠐螬在8-9月發(fā)生,用90%敵百蟲200倍液噴殺即可。
四、麥冬適合什么地方種植?
麥冬適合在溫暖濕潤的氣候和土壤環(huán)境下種植。因為麥冬是適應亞熱帶地區(qū)生長的藥材,對于溫度和濕度的要求相對較高,土壤要求松散肥沃,并保持一定的濕度。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種植,可以使麥冬生長茁壯并產生出更好的藥效。另外還需要注意,麥冬的生長期較長,一般需要1-2年才能收獲,而且一年只能收獲一次。因此,在選擇種植地點時,需要考慮到長期投資和管理成本。同時,也需要注意麥冬在生長過程中會遭受一些蟲害和疾病,需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理和防止。
五、紅棗適合什么土壤種植?
一般要選擇地勢開闊、日照充足、土層深厚、肥力較好的土壤。如栽生食品種,宜選擇在砂性和水肥條件較高的土壤,栽制干用品種則應相對選擇鉆質的土壤,但過于粘重的土壤不適合栽植棗樹。
六、什么土壤適合種植葡萄?
葡萄根系發(fā)達,對土壤的適應性廣,幾乎可以在各種類型的土壤中栽培生長。最適宜葡萄生長的土壤是土質疏松,孔隙度適中,容重較小的沙壤土或輕壤土。這類土壤通氣、排水及保水保肥性良好,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長。沙性強的土壤雖疏松透氣性強,排水良好,雜草少,病蟲害輕,葡萄根瘤蚜不易繁殖,晝夜溫差大,有利養(yǎng)分積累,但營養(yǎng)物質含量低,保肥保水力差,導熱性高,溫變大,冬、春兩季植株易受凍害。在這類土壤上種植的葡萄常表現(xiàn)成熟早,含糖量高,但果粒較小。
含有大量礫石和粗沙的土壤也適宜葡萄栽培,它不僅通氣、排水良好,且晝夜溫差較大,有利于養(yǎng)分積累,有益于花芽形成,有助于提高果實品質。
黏重的土壤對葡萄最為不利,因其透氣性差,雨季易積水,根部窒息,促進嫌氣微生物活動,毒害根系,干旱時又易板結,對葡萄根系、地上部生長和果實品質均為不利。
土層的深淺、含水量、地下水位高低均影響葡萄根系的分布。土層厚度在1米以上,質地良好,根系分布必深而廣,枝蔓生長健壯,抗逆性強。土壤表層太薄,則不利于葡萄生長。葡萄根系在通透性強、水分適度、含氧量高的土壤環(huán)境中,生長良好。土壤水分以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80%為宜,低于30%時植株停止生長,降至5%時葉片凋萎,土壤含水量過多必然使空氣相對減少,缺氧會產生硫化氫等有毒物質,抑制根系活動,嚴重時根系停止生長并中毒。地下水位過高或過低均不適于葡萄生長,一般以1.5~2米以下較好。土壤酸堿度對葡萄生長亦有影響,pH一般以5~7為宜,最為適宜的pH為6~6.5,pH低于5或高于8,葡萄生長不良。不同種類品種對pH反應不一,美洲種和歐美雜交種抗鹽堿力弱、適應性差。
葡萄園地的坡度、坡向亦是影響山地葡萄栽培的因素之一,坡度應以200°~250°以下為好。50°~100°的緩坡地既有利于排水,又不易積聚冷空氣,光照條件也優(yōu)于平地,是栽培葡萄的最佳地塊。在坡向選擇方面,南坡優(yōu)于北坡,東坡和西坡的優(yōu)缺點介于南北坡之間。
七、哪種土壤適合種植酸棗?
微酸性砂質土壤適合種植酸棗
酸棗品種:酸棗分北方酸棗和南方酸棗,北方酸棗屬于我國藥典用酸棗,適應性強,抗旱耐寒;南方酸棗為又名四眼果、化郎果、鼻涕果,為漆樹科植物酸棗樹,一般說的酸棗仁為北方酸棗果仁。
酸棗的栽種模式:酸棗苗栽植密度應依土壤、整形方式、品種而定,目前由于矮化劑唑及多種新的應用,酸棗苗栽植密度,株行距多為1米×2米,1米×3米等模式,畝栽220~330株左右。樹形宜用雙主枝V字形或自然開心形。
八、半夏適合什么土壤種植?
宜選濕潤肥沃、保水保肥力較強、質地疏松、排灌良好、呈中性反應的沙質壤土或壤地種植,亦可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前茬選豆科作物為宜,可連作2~3年。澇洼鹽堿地不宜種植。可于玉米地、油菜地、麥地、果木林進行套種。
也可采用適宜于半夏生長的人造土,施以營養(yǎng)液并予光照條件,結合半夏生長習性等相應栽培措施,一次播種后每年可從人造土中收獲0.5千克/米。人造土原料易得,又不用占用耕地,收獲方法簡便,可以節(jié)省大量勞力,適宜于產業(yè)化生產,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其具體方法系將人造土鋪設在水泥地、三合板或農膜上,厚度控制在6~8厘米,使半夏翻收后留在土中的小塊莖的珠芽都易于長出土面,從而又可解決后續(xù)種源問題。
人造土可由鋸木屑、腐殖土、生活垃圾(除去塑料、玻璃、金屬)、中藥渣、堆肥、谷殼、兔屎、草木灰、河沙等為原料,按不同比例配置。其較好的配比為:腐殖土50%,木屑30%,河沙20%;腐殖土40%,草木灰5%,鋸木屑30%,河沙25%;堆肥40%,煤灰40%,谷殼10%,兔屎10%;或中藥渣50%,煤灰30%,細沙土20%等。
營養(yǎng)液應含有氮、磷、鉀、鈣、鎂、硫、鐵、鈉、鋅、銅、鉬、錳、硼等元素,既可根施,也葉面施用。
九、蓖麻適合啥土壤種植?
蓖麻耐瘠薄,耐鹽堿,適應性強,耕作較為粗放,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幾乎所有農田土壤都可種植。但是在土層深厚,質地疏松,鹽堿適度和有機質豐富的優(yōu)越土壤條件下,蓖麻的增產潛力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
它最適宜的土壤是沙壤土,不宜在沙土、重黏土、泥濘地以及沼澤地和重堿地上種植。
十、砂石土壤適合種植什么?
砂石土壤適合種植根系發(fā)達,怕澇,需養(yǎng)分少的植物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