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南光學儀器廠歷史?
原國營南京江南光學儀器廠(簡稱江光廠)的前身系1943年創立的中華科學儀器制造所,其首任所長由馮延昌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工廠先后隸屬國家文化部、國家教育部、國家一機部,先后更名國營南京科學儀器廠、國營南京教學儀器廠、國營江南光學儀器廠、江南光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江光廠生產的大型金相顯微鏡20世紀50年代初,工廠僅能生產中學教具,如幻燈機、月地運行儀等。1954年9月研制成功市內第一臺675倍直筒生物顯微鏡,開創南京生產光學儀器的歷史。后來自行設計的大型金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多倍投影測圖儀等大型精密儀器,代表了國內先進水平。
?
1952年,陶石年(右)與虞景兆(左)在簡陋廠房內的兩軸機前磨玻璃,地點是中央門外小市廠部老車間。光學儀器的關鍵環節是光學零件的加工,經過江光廠幾代光學人的努力,光學加工規模由一個7人小組發展為車間,其生產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列為全國排頭兵,被譽為“中國光學儀器的搖籃”。
?
1954年新光學車間落成后拋光間現場。為適應生物顯微鏡的批量生產,長春光研所光學專家呂大元專程來寧調研指導,且選定邁皋橋十字街興建新光學車間,與老車間相比工房、設備和操作工均有明顯改觀。1955年,光學車間青年生產組14名成員,到雨花臺開展活動時的留影。當年江光廠凡遇重大節日,總會以各種形式組織赴雨花臺開展悼念革命烈士的活動。
?
1956年3月31日江光廠馬福倫的先進事跡刊登在《南京日報》上,成為佳話。1958年,“光學第三連隊”支援北京廠離別留念。1958年江光廠按教育部要求,抽調180余名技術骨干支援北京教學儀器廠上馬生物顯微鏡。當年,大型國企均系準軍事化,江光廠光學車間就是企業民兵組織的“光學第三連隊”。
?
1968年江光廠大球面組員工在光學車間前合影(后排左一為作者)。1993年9月1日,江南光學儀器廠建成國內最大的顯微鏡生產基地。作為國家最早的光學儀器企業之一,該廠曾創造了多項第一:1978年3月15日,研制成功國內第一臺電火花機床;1980年至1984年,先后研制成功國內第一臺相襯顯微鏡、第一臺萬能金相顯微鏡、第一臺具有70年代水平的大型精密分析儀器——XQF—1型圖像自動分析儀、第一臺中型電鏡測角臺等,填補了中國光學儀器的多項空白。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