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酸化原因? 土壤酸化的地方?
一、土壤酸化原因?
1、土壤過度消耗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農作物產量有大幅上升,實現了長季節栽培和反季節栽培,導致作物對土壤養分的攝取有極大增加,有的土壤全年無歇,養分持續消耗,導致土壤無法修養恢復養分平衡,造成土壤貧瘠和酸化。
2、灌溉方式不當
多雨季節的雨水集中沖刷,或是大水漫灌的方式造成淋溶作用加劇,導致鈣、鎂等堿性鹽基的大量流失,這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3、施肥方式不當
為了提高農作物產,化肥是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但有些種植戶在使用化肥時,施用方式不當,大量使用酸性肥料肥、偏施氮肥等,這不僅會造成土壤酸化,還會影響土壤的有機質,減弱土壤的緩沖能力。還有大氣污染所形成的酸雨也對土壤酸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土壤酸化改良方法
1、化學物品調節PH值,比如施用一些堿性物品,通過中和反應降低土壤的酸性,比如施用適量的生石灰、堿渣、氯化鈣等等。
2、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有機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有非常大的緩沖性,能夠調節土壤的酸堿性,改良土壤環境。
3、科學施肥、澆水,改掉不良的施肥習慣,平衡施肥、科學澆水,作物缺啥補啥,切忌盲目用肥、過度用肥。
二、土壤酸化的地方?
從省份區分,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廣東、廣西、海南等省份。我國土壤近年來酸化的時間周期越來越短,范圍也越來越大。除了長江地區之外,北方的環渤海灣地區、四川、浙江、河南等地都成為了重要的土壤酸化發生地。
以土壤類型來分,可化為華中和華南的紅壤地帶和四川、貴州、云貴高原的黃壤地帶兩區。這些地區酸化土壤的pH多數在5.5以下,嚴重的pH甚至小于4.5,并且這種酸化程度和面積仍在增加。
三、怎樣使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是指土壤pH值在原有基礎上逐漸下降的現象,當土壤酸化至影響作物正常生長時就會變成酸性土壤。土壤自然酸化過程一般較為緩慢,但人為因素會加快酸化過程。哪些因素會導致土壤酸化呢?土壤酸化怎么治理? 一、土壤酸化的原因 (一)長期應用化學肥料 連年使用化學肥料,特別是過量使用氮肥,在中性或堿性土壤上,單施酸性化肥,銨被吸收后,剩下的酸根與土壤中氫離子結合生成酸,會導致土壤板結,酸性增強,土壤結構遭到破壞。 (二)土壤有機質過低 連年貪圖省事、便宜,長期習慣使用化學肥料,而不舍得使用優質有機肥料,加重了土壤酸化程度。 (三)盲目購買應用強酸性肥料 1、味精廠的下腳料生產的有機肥,該肥能吸引人們購買主要原因是顆粒光滑、均勻,氣味芳香,內含氮16%以上,有機質、氨基酸因含氮高,作物應用后長勢虛旺,許多人因無知而感到用了好肥料,哪知已嚴重的加重了土壤的酸化程度。 2、應用含有大量硫酸銨的化學肥料。因柱狀化肥含水量大,如果氮肥用尿素做原料,柱狀很快吸潮散開,而用硫酸銨吸潮后柱體變硬,不散碎。“尿素”屬于中性肥料,適宜任何土壤。“硫酸銨”屬酸性肥料,只適合中性或堿性土壤,所以, 土壤使用硫酸銨肥料會越來越酸化。 3、個別農戶還在使用“過磷酸鈣”,該品是磷礦石 + 硫酸反應而成,酸性土壤對作物的生長和微生物的活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既降低肥料利用率(特別中微肥),又降低了作物產量。并且造成土壤堿性鈣離子的淋失,苦痘病發病重,還造成錳離子的解釋、釋放--錳中毒發生嚴重。 二、防治措施 (一)施有機肥,平衡酸堿度 有機肥有極大的緩沖性,有調節土壤酸堿度的作用,長期施用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平衡酸堿。覆蓋栽培,減輕淋溶。在農業生產中覆蓋栽培(地膜覆蓋和草覆蓋),減輕降水對土壤的沖刷,降低土壤中堿性鹽基的淋溶。 (二)施用石灰,調酸補鈣 施用石灰,一調酸二補鈣,調節酸堿,可以增加養分的有效性,所以,調酸(施石灰)就相當于施肥。秋收后,把地里的秸稈雜草收拾干凈,畝撒生石灰100公斤,翻耕,鈀勻。 (三)測土配方,精準施肥 按土壤按作物需求進行測土配方施肥,降低化肥的施用量,能有效的防治土壤酸化。
四、土壤酸化的特點?
所謂的土壤酸化,實際上一種土地退化的表現,簡單的說,就是因為自然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原因,所造成的土壤PH值下降、土壤酸性增加(呈強酸性或極強酸性)的現象,土壤自然酸化過程十分緩慢,而人為因素造成的酸化速度十分快。
在植物生理學上來說,土壤酸化的原因主要可以分為三方面:
第一,土壤中的各類氮肥會在土壤轉化成硝酸鹽,當硝酸鹽流失的時候就會把土壤中大量的鈣、鎂等離子帶走,進而導致土壤酸化,所以過量施肥,特別是過量使用氮肥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第二,降水量大且集中、大水漫灌式澆水,也會使土壤中的鈣、鎂、鉀等堿基離子被沖刷流失,而殘留的氫離子和硫酸根等離子會結合,進而導致土壤酸化,所以在農業種植管理過程中,不合理澆水,尤其是過量澆水也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因為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從土壤中吸收和消耗掉大量的養分,其中就包括鈣、鎂、鉀等堿基離子,在作物收獲后這些堿基離子被徹底帶出田外,如果田間不能及時補充這些養分或者補充不足,也會導致土壤酸化,所以施肥不合理或者說有效養分補充不足,也是造成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
土壤酸化有什么危害?
1、一旦土壤酸化問題出現,就會抑制作物根系發育,容易形成老小樹,老僵苗,根系發育不良吸收功能降低,長勢弱,最終導致產量降低。
2、酸化土壤地塊作物長勢減弱,抗病能力差,容易害各種病蟲害,因此我們就不得不增加農藥用量。同時導致農業投入成本增加!
3、酸性土壤根系吸收養分困難,肥料投入大浪費大。從而加重土壤殘留使土壤問題更嚴重!
4、酸化土壤作物營養不良,缺素癥嚴重,如蘋果苦痘病、紅點、根瘤、叢葉、花葉、果銹病及梨鐵頭、斑點、雞爪印等缺素癥及病毒等病容易發生。作物品質差,農產品賣價上不去,嚴重影響農民收入!
土壤酸化要怎么解決?
1、施用石灰,一調酸二補鈣,調節酸堿,可以增加養分的有效性,所以,調酸(施石灰)就相當于施肥。秋收后,把地里的秸稈雜草收拾干凈,畝撒生石灰100公斤,翻耕,鈀勻。這也是調節土壤酸堿度,我們有條件的話可以買一個土壤酸堿度的測量儀,這樣可以根據土壤的酸化程度有針對性的進行土壤改良!
2、增施有機肥料。因為有機肥料的酸堿度是5.5-8.0屬于中性,而酸化土壤的酸堿度一般在3.0-4.0左右。所以,堅持使用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酸化情況。
3、實行測土配方,精準施肥。這樣可以避免盲目施肥造成的土壤問題,首先杜絕肥料浪費,作物土壤缺啥補啥,酸了調酸,缺氮補氮,這是最科學之道!
4、使用土壤調理劑。
按照功效特點可大致分為礦物源調理劑、土壤調酸調堿劑、疏松劑或免深耕劑三類。
● 礦物源調理劑:目前用作土壤改良調節劑的礦物源主要有牡蠣殼、石灰石、白云巖、膨潤土、泥炭、泥炭藍鐵礦、蛭石、硅藻土、皂石、海泡石等。這些礦物常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質,用于改良土壤。
● 調酸、調堿劑:以堿渣為主原料生產的粉狀酸性土壤調理劑,是比較有效的酸性土壤調理劑之一。堿渣是制堿廠的廢棄物,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硫酸鈣等鈣鹽和氫氧化鎂等,偏堿性(pH9~12),富含鈣、鎂、硒等作物生長有益元素。
● 疏松劑或免深耕劑:通過水分激活它的有效成分而垂直作用于土壤,將被土壤吸附的氫離子游離出來,增加土壤陽離子交換量,使土壤形成更多的孔隙,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的透氣性和肥水滲透能力,從而達到疏松土壤的目的。
5、使用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菌肥能夠以菌制菌,動態長效,有效解決根部病害和重茬病害,從“根”上解決各種真菌、細菌、病毒引起的種傳和土傳病害,減輕根結線蟲危害。快速分解累積在土壤中“傷根”的除草劑,農藥殘留,亞硝酸鹽,氯根及作物根系分泌的自毒物質,強根壯苗,顯著提高作物抗病性,減少發病率,連續使用能大幅減少用藥次數及成本。
五、酸化土壤種植什么作物?
酸性土壤有機質含量小,貧瘠,適合種植茶樹,馬尾松。
六、南方土壤酸化的原因?
這是指土壤中鹽基離子被淋失而氫離子增加、酸度增高的過程。
土壤酸化出現在以下條件下:①排水良好的土壤常有不同程度的酸化;②在氧化還原條件下氧化亞鐵氧化成氧化鐵時,土壤膠體被交換氫離子占據,可使土壤酸化;③濱海紅樹林下的硫酸鹽鹽土經排水之后,由于硫化物氧化生成硫酸,導致土壤高度酸化;④茶園土壤由于茶樹富集鋁而使土壤活性鋁增加,引起土壤酸化;⑤酸雨攜帶的酸性物質沉積于土壤;⑥植物對鹽基離子的吸收,二氧化碳的溶解和有機酸的解離都可導致土壤酸化。此外,在農業生產中施用生理酸性化肥也是引起土壤酸化的原因之一。酸化土壤中的氫離子和活性鋁離子對作物有毒害作用,而且在酸化土壤中磷肥的有效性降低。
七、如何科學改良酸化土壤?
所謂土壤酸化,具體指的就是在自然條件與人為條件下,土壤的酸度明顯增強,導致土壤pH值下降。土壤酸化可降低土壤養分的有效性,而重金屬的活性提高,土壤逐漸退化,對作物的發育與生長造成負面影響。目前所采用的改良措施主要是施用土壤改良劑,主要有以下幾種:
1.施用石灰
在改良土壤酸化方面,可以合理地施用石灰,使作物充分吸收所需的養分,這也是提高作物產量與品質的主要措施。目前,對石灰改良酸化土壤的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成果。石灰的施用能夠改善土壤酸化的情況,提高土壤酶活性的改善速度。
2.施用生物質炭
作物秸稈等有機物在缺氧,且不超過700 ℃的條件下裂解而形成的固體產物被稱作生物質炭。在高溫裂解后,生物質的芳香化程度會加深,表面積與空隙率也會逐漸增加,同時在表面形成堿性基團。施用生物質炭,可以使土壤的容重下降,而土壤陽離子交換量則會增加,作物吸收氮素的能力與利用效果不斷提高。由此可見,生物質炭可以改善土壤的酸化情況,提升土壤鹽基飽和度,一定程度上優化土壤的理化性質,為其保肥能力的恢復提供必要的保障。
3.施用土壤調理劑
所謂的土壤調理劑,具體指在土壤當中添加可以對其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生物性質有效改善的物料,使土壤結構不斷改良,減少土壤鹽堿的危害,對已經污染的土壤加以修復。就目前來講,土壤調理劑的類型較多,最常見的就是白云石與堿渣。其中,白云石屬于碳酸鹽礦物,含有豐富的鈣元素和鎂元素。
八、土壤酸化的研究意義?
一是土壤中的各類氮肥會在土壤轉化成硝酸鹽,當硝酸鹽流失的時候就會把土壤中大量的鈣、鎂等離子帶走,進而導致土壤酸化,所以過量施肥,特別是過量使用氮肥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二是降水量大且集中、大水漫灌式澆水,也會使土壤中的鈣、鎂、鉀等堿基離子被沖刷流失,而殘留的氫離子和硫酸根等離子會結合,進而導致土壤酸化,所以在農業種植管理過程中,不合理澆水,尤其是過量澆水也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因為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從土壤中吸收和消耗掉大量的養分,其中就包括鈣、鎂、鉀等堿基離子,在作物收貨后這些堿基離子被徹底帶出田外,如果田間不能及時補充這些養分或者補充不足,也會導致土壤酸化,所以施肥不合理或者說有效養分補充不足,也是造成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
九、土壤酸化與土壤鹽漬化的異同?
相同點:土壤濃度過高過酸,都會導致植物無法生存不同:土壤酸化是屬于PH值小,可能腐蝕植物根部。
鹽漬化是土壤濃度過高,植物本身細胞液濃度低,水會從植物體內往外流,引起植物脫水導致死亡
十、土壤酸化和鹽漬的表現?
土壤酸化,pH值不斷下降,指的是土壤吸收性復合體接受了一定數量交換性氫離子或鋁離子,使土壤中堿性(鹽基)離子淋失的過程。可以施用石灰,調酸補鈣。
當耕地土壤出現青、紅、白霜是土壤障礙對地面顏色最直觀的反映,出現這三種情況是土壤中磷鉀和微量元素大量積累了。
一般大棚作物種植3-5年后開始出現土壤障礙現象,主要表現為土壤酸化鹽堿化(南部酸化、北部鹽堿化)。土壤鹽堿超標初期是土壤表層出現泛“白霜”, “白” 是地表面積累了一層鹽霜;進一步鹽堿化加重時土壤變“綠”色,即土壤出現銅青綠色斑紋斑點,綠色是長綠苔,綠苔是一種藻類。在土壤鹽堿超標高溫髙濕下綠苔長勢茂盛;土壤鹽堿嚴重時土壤表面出現“紫球藻”棕褐色“紅”土現象,紫球藻這是一種鹽堿的指示植物。它的出現說明土壤里的鹽分已經很高,鹽份含量已經達到土壤安全臨界線了。
出現以上三種現象就說明土壤鹽漬化已經比較嚴重,土壤需要進行治理改良了。白綠紅現象的出現,直接反映出我們向土壤中投入的化學肥料嚴重過剩,或土壤有機質的降低使土壤性狀惡化,保肥能力下降。土壤出現紅、白、綠現象都會對作物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