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全氮試驗偏低的原因?
一、土壤全氮試驗偏低的原因?
土壤的全氮實驗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氮肥施入量少
二、gb 7173-1987 土壤全氮測定?
GB 7173-1987是關于土壤全氮測定法方面國家強制標準。本標準主要適用于土壤中氮的測定方法,本標準實施日期為1987-08-01。該標準的具體的編號及名稱為:GB 7173-1987土壤全氮測定法(半微量開氏法)。
該標準的具體的情況如下:
本標準適用于測定土壤全氮含量。
三、土壤肥力速效氮磷鉀與全氮磷鉀區別?
速效養分一般是土壤中水溶性和交換態的養分,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或者可以很快從土壤膠體上交換出來供植物利用的養分。
全量養分是土壤中各種形態氮磷鉀養分的總量,包括速效養分、緩效養分和相對無效的養分。但土壤中氮磷鉀各種形態養分間是一個動態可以相互轉化的關系,速效可以向無效轉化,無效也可向速效轉化;速效養分和全量養分之間是源和庫的關系,速效養分是源,全量養分是庫。四、采用濕燒法測定土壤全氮時,土壤中氮的形態是如何變化的?
答:樣品在加速劑的參與下,用濃硫酸消煮時,各種含氮有機化合物經過復雜的高溫分解反應,轉化為銨態氮。
堿化后蒸餾出來的氨用硼酸吸收,以酸標準溶液滴定,求出土壤全氮含量(不包括全部硝態氮)。
包括硝態和亞硝態氮的全氮測定,在樣品消煮前,需先用高錳酸鉀將樣品中的亞硝態氮氧化為硝態氮后,再用還原鐵粉使全部硝態氮還原,轉化成銨態氮。
五、土壤氨氮意義?
氨氮是游離氮,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氮。和施肥水平有關;和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揮發越快,其它條件相同時,氨氮越低);和植物的種類有關:有的植物吸收快,那么氨氮很快就會降低,慢的相反;有的植物還有固氮作用,那么也會提高氨氮含量。
六、土壤含氮標準?
耕種的土壤一般性標準,單位是毫克/公斤,氮在150-200,磷60-100,鉀100-150.其中氮分為銨態和硝態,土壤中的氮素絕大多數是以有機態存在的,有機態氮素在耕作等一系列條件下,經過土壤微生物的礦化作用,轉化為無機態氮供作物吸收利用.
七、土壤總氮國標?
耕種的土壤一般性標準,單位是毫克/公斤,氮在150-200,磷60-100,鉀100-150.其中氮分為銨態和硝態,土壤中的氮素絕大多數是以有機態存在的,有機態氮素在耕作等一系列條件下,經過土壤微生物的礦化作用,轉化為無機態氮供作物吸收利用.
八、土壤氨氮氮產生的原因?
在天然水體中,N元素以游離態氮、有機氮、硝酸態氮、亞硝酸態氮、總氨態氮等幾種形式存在,一般來說,硝酸態氮、亞硝酸態氮、氨(銨)態氮是一切藻類都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氮源。通常情況下,藻類首先吸收NH??,而NO?--N 吸收能力相對較差,同時水體中的固氮菌也能吸收轉化水中的氮。
氨氮的來源:
一是水源;
二是來自各種肥水產品;
三是飼料中的可溶蛋白融入水中;
四是養殖生物的糞便。
還有就是無機氮被浮游植物吸收轉化為有機氮,并通過浮游植物的攝食,各級浮游動物之間及魚蝦類的捕食在食物鏈中傳遞,在這過程中有小部分氮由于溶出、死亡代謝排出等離開食物鏈重新回到水體中。
水體中死藻、殘餌糞便等有機物不斷積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這就為亞硝酸鹽和氨氮的產生提供了足夠的氮源。
九、土壤全氮超過多少會污染環境?
土壤內的全氮含量超過百分之十會污染環境
十、土壤硝態氮測定土壤保存條件?
土壤銨態氮、硝態氮是作物吸收氮素的最主要的2種形式。近年來,隨著土壤銨態氮、硝態氮檢測量的增加,土壤樣品采集的集中性與檢測時間分散性的矛盾日益凸顯。為了能合理地安排工作,確保土壤中銨態氮、硝態氮含量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特對土壤及浸提液中銨態氮、硝態氮浸提液在恒溫、常溫下的流失性狀況進行研究,探索出對于土壤中銨態氮、硝態氮的測試過程中處理及測試過程中適宜的儲藏條件。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