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廢物的來源
一、放射性廢物的來源
放射性廢物的來源大致可分為四類:
核燃料生產過程
主要包括鈾礦開采、冶煉和燃料元件加工等。鈾礦開采和冶煉過程產生的廢物主要有廢礦石、廢礦渣、尾礦等固體廢物,礦坑水、濕法作業中產生的工藝廢水等液體廢物,以及氡和釙的放射性氣溶膠、粉塵等組成的氣體廢物。這類廢物主含有鈾、釷、氡、鐳、釙等天然放射性物質,比活度較低,產生的數量大。鈾回收和燃料元件加工過程產生的廢物主要是含鈾廢液。
反應堆運行過程
反應堆中生成的大量裂變產物,一般情況下保留在燃料元件包殼內,當發生元件包殼破損事故時,會有少量裂變產物泄漏到冷卻循環水中。反應堆冷卻循環水中的雜質(循環系統腐蝕產物)受中子照射后也會形成放射性的活化產物,冷卻循環水也就具有放射性。
核燃料后處理過程
大量裂變產物是核燃料后處理過程的主要廢物。在燃料元件切割和溶解時有部分氣體裂變產物(氪85、碘129等)從燃料元件中釋放出來,進入廢氣系統。99%以上的裂變產物都留在燃料溶解液里。當進行化學分離時,則集中在第一萃取循環過程(見普雷克斯流程)的酸性廢液中。這部分廢液的比活度很高,釋熱量大,是放射性廢物管理的重點。此外還有第二、三萃取循環過程產生的廢液、工藝冷卻水、洗滌水等。這部分廢液體積大,但比活度較低。
其他來源
核工業部門退役的核設施,核武器生產和試驗以及其他使用放射性物質的部門如醫院、學校、科研單位、工廠等產生的各種廢物。這些廢物種類不少,形式多樣。
其他來源
核工業部門退役的核設施,核武器生產和試驗以及其他使用放射性物質的部門如醫院、學校、科研單位、工廠等產生的各種廢物。這些廢物種類不少,形式多樣。
二、放射性廢物來源與分類
在當今的世界上核能的利用極為廣泛。核電站會產生大量的放射性廢料,核泄漏事故也時有發生。核武器試驗形成放射性散落物。鈾礦和一些有色、稀有、稀土、磷等礦產的開采和選冶導致大面積的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源在工業和醫療等許多方面有著廣泛的用途,由于管理不善,常被當作一般的廢料而丟棄。某些建筑材料中也可能含有放射性元素,造成放射性污染。這一節將介紹環境地球物理方法在這些放射性污染監測與防護中的應用。
(1)放射性廢物來源
放射性廢物又稱核廢料,按照國際原子能委員會的定義,放射性廢物是指放射性濃度或活度大于國家主管部門所規定的“豁免量”,并預計將來不再被利用的含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任何物質。由此可見,放射性廢物可以產生于任何應用放射性核素的單位,但主要產生于核燃料循環的各個環節。
廣義核燃料循環由許多環節組成,概括地說,它包括鈾礦的普查勘探,礦石的開采,鈾化學濃縮物的提純,235U的濃集,燃料元件的制造(以上為核燃料制造階段),堆內運行(使用階段),卸出元件的運輸,化工后處理以及放射性廢物的處置等。放射性廢物的最終處置是核燃料循環中的最后一個環節(核燃料循環的主要環節及其放射性廢物如圖9.11所示)。
與核燃料循環的各個環節相對應產生的放射性廢料,是放射性廢物的主要來源。低、中水平放射性廢物還可來自工業、農業、醫藥及研究部門;而高水平放射性廢物,則主要來自化工后處理廠和反應堆的乏燃料。具體地說,放射性廢物主要來自以下五個方面―――核燃料的制造、使用及后處理等階段,核設施退役,研究實驗室,有關工業部門,醫療部門。
圖9.11核燃料循環的主要環節及其放射性廢物
(2)放射性廢物分類
在不同的國家或部門,對放射性廢物的分類不盡相同。但大體上考慮的是以下幾個方面:按其放射性強度可分為低放、中放和高放廢物;按其半衰期可分為短壽命、中壽命和長壽命放射性廢物;按其物理性狀分為氣載廢物、液體廢物和固體廢物;按燃料的循環過程分為乏燃料、超鈾廢物、高放廢物、低中放廢物、已退役的核設施廢物、鈾選礦廠廢物和氣體放射性廢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放射性廢物分類》(GSB9133―1995)包括: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術語、放射性廢物分類構架及其分級標準等。
制定放射性廢物分類標準的主要原則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首先確定放射性廢物的范疇,規定了各種廢物的放射性濃度Av(或比活度Am)的下限值;②然后按放射性廢物的物理性狀進行第一級分類,分為氣載廢物、液體廢物和固體廢物三類;③對放射性氣載廢物和液體廢物均按其放射性濃度水平作為第二級分類,氣載廢物分為低放、中放、兩個等級,液體廢物分為低放、中放、高放三個等級;④對固體廢物,以其所含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長短和固體的放射性比活度水平作為并列的二級分類,交叉使用。固體廢物的放射性比活度用Bq/kg表示。按上述原則給出的放射性廢物分類系統見表9.3。
表9.3放射性廢物分類表
三、醫院污水處理的來源危害
醫院各部門的功能、設施和人員組成情況不同,產生污水的主要部門和設施有:診療室、化驗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像洗印、動物房、同位素治療診斷、手術室等排水;醫院行政管理和醫務人員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單身宿舍、家屬宿舍排水。不同部門科室產生的污水成分和水量各不相同,如重金屬廢水、含油廢水、洗印廢水、放射性廢水等。而且不同性質醫院產生的污水也有很大不同。醫院污水較一般生活污水排放情況復雜。
醫院污水來源及成分復雜,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學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等特征,不經有效處理會成為一條疫病擴散的重要途徑和嚴重污染環境。
醫院污水的來源及危害
醫院各部門的功能、設施和人員組成情況不同,產生污水的主要部門和設施有:診療室、化驗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像洗印、動物房、同位素治療診斷、手術室等排水;醫院行政管理和醫務人員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單身宿舍、家屬宿舍排水。不同部門科室產生的污水成分和水量各不相同,如重金屬廢水、含油廢水、洗印廢水、放射性廢水等。而且不同性質醫院產生的污水也有很大不同。醫院污水較一般生活污水排放情況復雜。?
醫院污水的來源及危害嚴重。
醫院污水的收集醫院病區與非病區污水應分流,嚴格醫院內部衛生安全管理體系,嚴格控制和分離醫院污水和污物,不得將醫院產生污物隨意棄置排入污水系統。新建、改建和擴建的醫院,在設計時應將可能受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污水與其他污水分開,現有醫院應盡可能將受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污水與其他污水分別收集。傳染病醫院(含帶傳染病房綜合醫院)應設專用化糞池。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傳染性污染物,如含糞便等排泄物,必須按我國衛生防疫的有關規定進行嚴格消毒。消毒后的糞便等排泄物應單獨處置或排入專用化糞池,其上清液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 ?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