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紡織企業提高效率的途徑?
論紡織企業提高效率的途徑?
對于正處產業轉型期的中國紡織行業而言,以節能減排助推產業升級,無疑成為紡織工業結構調整的關鍵環節。為促進紡織行業節能減排工作的順利開展,積極推廣節能減排重點工程以及節能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成為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十一五”期間的工作重心。
多項節水新工藝“挑大梁”
為切實提高我國紡織工業企業的用水效率,紡織工業協會于2007年3月22日在北京召開紡織行業用水統計和標準工作會議,這一天正好是世界水日。
本次會議明確了紡織行業節水工作的3個重點,在全行業開展共建紡織行業節水型企業活動;開展用水指標的統計工作,從而為配合國家實施相關優惠政策積累數據;開展行業主要紡織產品取水定額的制定工作。
據了解,為實現萬元工業總產值取水量和噸纖維水耗等節水指標,紡織協會于去年對紡織企業的用水情況做了多次實地調查,為制定紡織企業用水的單耗標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工業報記者從紡織工業協會了解到,現階段,包括紡織噴水織機廢水處理再循環利用系統在內的多項先進節水工藝和設備,正在擔當紡織行業節水工作的棟梁。
以織造產業為例,由于噴水織機對水的依附性很強,并且用水量較大,一個單元共1000臺噴水織機的日均用水量達3600噸,每年累計為108萬噸,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生產廢水。倘若在織造行業推廣應用噴水織機廢水處理再循環利用系統,預計每年可以節約水資源10754萬噸,同時減少水費支出2.7億元左右。
在針織染整生產領域,活性染料染色的每噸布匹用水量為220噸左右,并且產生的廢水中含有多種化學藥劑,環境污染嚴重。專家建議,開發節水型染色新工藝,同步改進前處理、染色到后處理工藝技術,是實現針織染整生產全過程節水降耗的關鍵。據估算,通過應用印染新工藝及其廢水回用新技術,每噸布匹耗水量可由180噸降到140噸,單位產品取水量將下降30%,廢水處理回用率達到30%。
高溫高壓氣流染色機是近年來印染行業研發推廣的重點項目之一。作為新一代染色機,高溫高壓氣流染色機充分體現出高效、節能和環保等特性。根據使用企業對高溫高壓氣流染色機與溢流噴射染色機的對比實驗,加工同樣的織物,高溫高壓氣流染色機可節電27%~29%,節省助劑(鹽、堿)60%,耗水量節省50%以上,節省蒸汽46%~52%,且染色時間將縮短14%~16%。
傳統的洗毛行業也是高污染、高物耗和高投資的領域,為促使洗毛行業變得更加清潔,我國首次自主研制的洗毛污水零排放多循環處理設備,不僅能夠實現污水零排放,而且節水率達到95%,廣泛應用于羊毛、羊絨洗滌和油脂加工沖洗等生產過程中。
繅絲工業單位產品的取水量很大,其中貧水地區噸絲用水量約為800立方米,富水地區則達到1500立方米左右。
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生絲生產量為10.84萬噸,而繅絲行業生產用水卻達到約1.4億噸。針對繅絲工業主要分布在我國華東和西南等水資源缺乏地區的現狀,國內首創的繅絲工業污水凈化回用裝置不僅可以使繅絲生產用水下降95%,而且減少生產用煤20%以上。據悉,該技術先后榮獲三項國家發明專利,繅絲廢水經該技術裝備處理后,污染物去除率在98%左右,其硬度、鐵、錳及氯離子含量接近原水值(井水),可循環利用于繅絲生產。
除此之外,紡織協會還在不遺余力推廣蒸汽冷凝水回收裝置技術、一浴法工藝、生物酶處理技術和超柔軟新型涂料印花等節水先進技術。
建立企業用水統計年報制度
去年以來,紡織工業協會開始全力以赴推進紡織企業用水統計年報制度,并且初步收到了43家企業提交的2007年第一季度的用水用能統計報表。其中,棉紡類(含色織)15家,化纖類企業7家,毛紡類企業6家,印染類企業4家,針織類企業3家,絲綢類企業4家,家紡類企業3家,服裝類企業1家,上述企業分別來自浙江、山東、福建、河北和甘肅等省份。
為進一步完善這項制度,紡織工業協會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四點建議:
其一,建立合理的水價機制,實行節約用水優價政策,同時推行水的分質計價,優質優價政策。
其二,希望國家重點支持達標廢水深度處理回用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優先安排企業達標廢水回用的項目建設,并對征收的企業污水排污費按一定比例返還企業用于廢水回用技術項目。
其三,建議國家對紡織節水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節水技術改造提供經濟政策支持,例如安排專項科研經費等。其中,對技術難度較高、投資需求較大的重大節水技術改造項目,國家應該以貼息貸款形式予以支持。
其四,由于紡織工業在推廣節水技術同時需要引進一些國外先進的節水設備,因此建議對用于節水技術改造的設備進口免征進口關稅,并比照有關精神享受抵減當年新增所得稅等優惠政策。
現代紡織是學些什么?將來工作吃香嗎?
紡織原意是取自紡紗與織布的總稱,但是隨著紡織知識體系和學科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特別是非織造紡織材料和三維復合編織等技術產生后,現在的紡織已經不僅是傳統的手工紡紗和織布,也包括無紡布技術,現代三維編織技術,現代靜電納米成網技術等生產的e5a48de588b67a686964616f服裝用、產業用、裝飾用紡織品。所以,現代紡織是指一種纖維或纖維集合體的多尺度結構加工技術[1]。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簡單的手工紡織工具。日常生活中的服裝、安全氣囊和窗簾地毯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
現代紡織業對紡織機械與工藝要求非常高,全自動化的細紗機、絡筒機等技術,比汽車等產業所用到的技術要復雜和精細得多,因此,現代的紡織服裝產業急需大量的設備技術支持與研發人員的加入。同時,隨著我國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優化紡織工藝成為了紡織行業當前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精通紡織工藝的專業技術人員將成為企業爭奪的重要人力資源。
目前,紡織企業的管理方式大多是現代化管理模式,那些既懂專業知識,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也是企業所急需的。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有著完整的產業鏈,我國紡織服裝教育和培訓在世界各國中也是最為完整的。從職工培訓,到中、高職教育,再到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各種類型和層次悉數應有。2013年現代紡織技術專業高校畢業人數為2500-3000人,其中男27%、女73%,2013年現代紡織技術專業高校招生男女比例為文科45%、理科55%,近幾年現代紡織技術專業的就業率分別為2011(95%-100%)、2012(95%-100%)、2013(90%-95%)。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