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外排石油類含量標準?
一、廢水外排石油類含量標準?
廢水外排石油類含量不同的排入水類有不同的標準,一般的標準為40毫克/升。
二、油田污水如何處理?
注水是油田開發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開采方式,是補充地層能量,保持油層能量平衡,維持油田長期高產、穩產的有效方法。注入水的水源主要是地面淡水、地下淺層水及采出原油的同時采出的油層水。為了節約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目前注入油層的水大部分來自從開采原油中脫出的水,習慣上稱之為污水。大體已經占了全國注水總量的80%。污水未經處理時含有大量的懸浮固體、乳化原油、細菌等有害物質。水注入油層就像飲用水進入人體一樣,如果人喝了未經處理的水,人的身體就會受到傷害,發生各種病變;同樣,油層注入了未經處理的污水,油層也會受到傷害。這種傷害主要體現在大量繁殖的細菌、機械雜質以及鐵的沉淀物堵塞油層等問題上,引起注水壓力上升,注水量下降,影響水驅替原油的效率。因此,必須對注入油層的水進行凈化處理。
由于污水是從油層采出的,所以油田回注污水處理的主要目的是除油和除懸浮物。概括地講可分為兩個階段:1.除油階段。該階段是利用油、水密度差及藥劑的破乳和絮凝作用,將油和水分離開來。2.過濾階段。該階段是利用濾料的吸附、攔截作用,將污水中懸浮固體、油和其他雜質吸附于濾料的表面而不讓其通過濾料層。除油階段要根據含油污水中原油的密度、凝固點等性質的不同而采用相應的處理方法。目前國內外除油階段主要采用的技術方法有:重力式隔油罐技術、壓力沉降除油技術、氣浮選除油技術、水力旋流除油技術等。
1.重力式隔油罐技術,就是靠油水的相對密度差來達到除油的目的。含油污水進入隔油罐后,大的油滴在浮力的作用下自由地上浮,乳化油通過破乳劑(混凝劑)的作用,由小油滴變成大油滴。在一定的停留時間內,絕大部分原油浮升至隔油罐的上部而被除去。其特點是:隔油罐體積大,污水停留時間長。即使來水有流量和水質的突然變化,也不會嚴重影響出水水質。但其占地面積大,去除乳化油能力差。
2.壓力沉降除油技術是在除油設備中裝填有使油珠聚結的材料,當含油污水經過聚結材料層后,細小油珠變成較大油滴,加快了油的上升速度,從而縮短了污水停留時間,減小了設備體積。其特點是:設備綜合采用了聚結斜板技術,大大提高了除油效率。但其適應來水水量、水質變化能力要比隔油罐差。
3.氣浮選除油技術,是在含油污水中產生大量細微氣泡,使水中顆粒粒徑為0.25~25微米的懸浮油珠及固體顆粒黏附到氣泡上,一起浮到水面,從而達到去除污水中的污油及懸浮固體顆粒的目的。采用氣浮,可大大提高懸浮油珠及固體顆粒浮升速度,縮短處理時間。其特點是處理量大,處理效率高,適應于稠油油田含油污水以及含乳化油高的含油污水。
4.水力旋流除油技術,是利用油水密度差,在液流高速旋轉時,受到不等離心力的作用而實現油水分離。其特點是設備體積小、分離效率高。但其對原油相對密度大于0.9的含油污水適應能力差。過濾階段采用的過濾技術根據濾后水質的要求不同,分為粗過濾、細過濾和精細過濾。根據水質推薦標準,懸浮物固體含量為1.0~5.0毫克/升,顆粒直徑為2.0~5.0微米。過濾的核心技術是濾料的選擇與再生。在油田污水處理中,目前國內外主要采用的濾料有石英砂、無煙煤、陶粒、核桃殼、纖維球、陶瓷膜和有機膜等。濾料的再生方法主要有熱水反沖洗、空氣反吹等。
三、石油污染物對小丑魚的危害?
石油是一種成分非常復雜且具有不同特性的有機物,它對水產品 的危害非常大,其不僅在水面上形成大片油膜,隔絕水中的溶解氧, 使水生生物窒息死亡,還可使魚、蝦、貝類等水生生物帶有異味,不 能食用。
大部分石油廢水中含有硫化物、酚等有害物質。當硫化物在水中 的濃度為3毫克/升時,鱒5分鐘致死;當苯二酚在水中濃度為0。 16 毫克/升時,可造成鰱半致死;當水中含酚0。006毫克/升時,魚類產 生異味。
石油污染物對幼魚和魚卵的危害更大。例如,油膜和油塊能夠黏 住大量幼魚和魚卵,還能使幼魚發生畸形。近年來,石油工業發展迅速,而石油污染物也越來越多,對漁業 水域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尤其是海洋,淺海水產養殖水域受到石油 的污染最為嚴重。
石油污染物對小丑魚的危害:
1、石油污染能夠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O2的含量,破壞小丑魚的正常生理機能
2、油類可沾附在魚鰓上,使魚窒息
3、海洋石油污染會改變某小丑魚的洄游路線
四、海洋石油污染的處理方法
前言 海洋面積遼闊而又擁有巨量的海水,由陸地流入海洋的各種物質全部被海洋所吞沒,而海洋本身卻沒有因此而發生重大變化。正是因為這種穩定性,加上海洋是重要的運輸渠道,使得海洋成為人類各類污染物的聚集地。近年來,由于石油工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我國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達11.5 萬噸,并呈增長趨勢。目前,我國近海海域石油的平均濃度已達到0.055mg/L,海洋石油污染的日益加重,嚴重影響了沿海居民的生活和經濟發展,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1、 海洋石油污染的產生 海洋石油污染的產生主要來自四個方面:海損事故溢油、海上石油運輸開采、含油污水排放和大氣石油烴沉降。 1.1 海損事故溢油 我國的油輪以單殼船、小船、舊船居多,這些油輪因船型結構不合理、管理操作人員安全環保意識淡薄、技術水平低下等原因,極易發生災難性船舶溢油事故。另外,船舶因碰撞、觸損、擱淺等事故引起的油箱泄漏也會造成海洋石油污染。 1.2 海上石油開采運輸 海底石油勘探和生產過程中油井井噴、油管破裂和鉆井過程中所產生的含油泥漿等均會造成海洋石油污染。另外,日常裝卸儲運中石油產品的零星跑冒滴,輸油軟管的殘舊、老化及伸縮接頭、閥門的松動等也會造成油品滲漏。 1.3 含油污水排放 油船的機艙油污水、壓載水、洗艙水中均含有大量石油, 濃度可達1500mg/L,這些廢水的直接排放將造成水體油污染。另外, 陸岸上的貯油庫、煉油廠等將未經處理的含油污水直接排放,廢水經河流匯聚到海洋也將造成海洋石油污染。 1.4 大氣石油烴沉降 大氣石油烴的主要來源是石油燃料的不充分燃燒和石油類的蒸發。這些從工廠、船塢、車輛排出的石油烴進入大氣后,一部分被光氧化,另一部分則沉降到地球表面,污染水體和土壤。 ...... 目錄 不存在 參考資料 『1』 陳建秋, 中國近海石油污染現狀、影響和防治, 節能與環保, 2002, (3), 15-17. 『2』 李建明.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與凈化, 生物學教學, 2002, 27(7), 35. 『3』 楚海明. 淺談水面溢油污染防治技術及其應用, 石油化工環境保護, 2004, 24(1), 16- 17. 『4』 陳堯. 中國近海石油污染現狀及防治, 工業安全與環保, 2003, 29(11), 20-24. 『5』 李言濤. 海上溢油的處理與回收, 海洋湖沼通報, 1996, (1), 73-83. 『6』 宋志文, 夏文香, 曹軍. 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與生物修復, 生態學雜志, 2004, 23(3), 99-102. 『7』 郭志平. 我國近海面臨的石油污染及其防治,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 23(3), 269-272.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