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技術就業前景?
新能源汽車技術就業前景?
你好,現在系能源技術也是目前市場比較熱門的專業了 目前市場上新能源技術比較多,但是懂新能源技術的還是比較少的,所以學了出去后薪資高 而且也好就業 工作環境好!本專業系統學習汽車新能源技術、汽車互聯網技術、汽車檢測、維修、電子商務、高端車養護、二手車鑒定與評估等知識。能從事新能源汽車保養、汽車機電維修、車輛性能檢測、汽車美容裝飾、汽車服務顧問
就業方向:新能源汽車設計工程師、新能源汽車研發工程師、新能源車輛檢測分析師、新能源汽車運行管理、經營銷售等
如能幫到你,望采納!
最近同學們正處在高考前夕,選擇大學專業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抉擇,很多同學對新能源汽車技術這個專業感興趣,學姐為你們整理了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是怎么樣的,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當前,我國正在貫徹“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戰略,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實施重點扶持政策。目前國家財政扶持節能減排,促進了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并且已成為新一輪汽車促銷的亮點。隨著油價不斷攀升,能源與環保問題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車無疑會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因此,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所培養的人才定然是未來的稀缺人才。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依賴于相關人才的儲備。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有行業人士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或將產生大量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人才需求,特別是對三電技術人才的需求。在中華英才網、趕集網、58同城等網絡平臺上看到,新能源汽車行業招聘職位較多,并且薪資普遍較高,所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的就業前景還是非常好的。
根據《“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將實現當年產銷200萬輛以上,累計產銷超過500萬輛,整體技術水平保持與國際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企業。在節能減排需求和政府補貼、限行限購、雙積分等政策的聯合推動下,當前中國汽車市場正迎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黃金時代”。
所以對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感興趣的同學是可以放心報考的,根據國家的一系列政策可見,其前景是非常可觀的,另外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是南陽農業職業學院的特色專業,推薦就讀。
汽車新能源前景:
1、新能源汽車專業就業前景光明。
當前,我國正在貫徹“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戰略,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實施重點扶持政策。目前國家財政扶持節能減排,促進了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并且已成為新一輪汽車促銷的亮點。隨著油價不斷攀升,能源與環保問題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車無疑會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因此,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所培養的人才定然是未來的稀缺人才。
2、新能源汽車專業畢業生就業途徑比較廣。
新能源汽車專業畢業生可以通過競聘,做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技術人員;也可以到4S店做新能源汽車的維修技師;還可以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
這類行業的就業前景還是很不錯的,現階段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實施重點扶持政策,并且在當前雙碳背景之下,未來汽車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所培養的人才需求量也會很大,就業途徑也很寬泛。所以說就業前景還是非常好的!
風電行業的前景?
―― 以下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風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風電產業鏈全景圖
風電產業是可循環新能源產業,大力發展風電產業,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已將風電產業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產業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全國風電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全國為數不多可參與國際競爭并取得領先優勢的產業。
政策規劃:多層面政策出臺,產業發展加速
――國家政策規劃產業發展目標
在2016年11月,國家能源局制定了《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到2020年底,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確保達到2.1億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風電年發電量確保達到4200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6%。
――地方層面規劃產業發展目標
從地方層面來看,第一梯隊是風電累計并網容量在1000萬千瓦以上的包括內蒙古、河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含兵團)、甘肅省、云南省和山東省6個省區市,共占比19.35%;其中內蒙古以風電累計并網容量2700萬千瓦的規劃排名全國第一。第二梯隊是風電累計并網容量規劃大于500萬千瓦但是小于1000萬千瓦的省區市,以山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代表的13個省區市,共占比41.94%。第三梯隊是風電累計并網容量規劃在500萬千萬以下的省區市共12個,以安徽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代表,占比38.71%。
發展現狀:風電已累計裝機容量2.23億千瓦
――2020年前三季度累計裝機容量2.23億千瓦
2019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21005萬千瓦,在全球累計風電裝機容量的占比大致為32.29%,較上年上升約1個百分點。在2020年前三季度,風電三季度裝機增速加快,海上風電裝機增速放緩。截止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累計裝機2.23億千瓦,同比增長12.9%;其中陸上風電累計裝機2.16億千瓦、海上風電累計裝機750萬千瓦。
――2020年底迎來新增裝機熱潮
根據GWEC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增并網裝機容量為2574萬千瓦,新增裝機容量在全球比重為42.62%。在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1392萬千瓦,其中陸上風電新增裝機1234萬千瓦、海上風電新增裝機158萬千瓦。從新增裝機分布看,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占比約49%,“三北”地區占51%。
――2020年前三季度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13.8%
2008-2020年我國風力發電量逐年增長。2019年,中國風電發電大幅增長到40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85%;2020年上半年,全國風電發電量為331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8%。
――2020年新成立企業數是2013年的8.84倍
根據企查貓的數據顯示,自2000年來,中國風電相關新成立企業(在業)的數量在近年來呈現大幅度攀升趨勢。在2013年僅僅只有321家新成立企業,但截至2020年11月27日,2020年有2837家新成立企業,較2013年上升了8.84倍。而注冊資金在1000萬以上的新成立企業數在近年來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在2013年僅有61家注冊資金在1000萬以上的新成立企業,2020年有601家新成立企業,是2013年的10倍。因此,整體來看,中國風電行業近年來發展如火如荼。
競爭格局:金風科技一馬當先
――市場結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占比逐年攀升
近年來,由于我國陸上風電的建設技術已日趨成熟,國家風電發展政策逐漸向海上發電傾斜;此外,海上風電資源更為廣闊。在我國東部沿海的海上,其可開發風能資源約達7.5億千瓦,不僅資源潛力巨大且開發利用市場條件良好。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我國海上風電市場份額穩步提升,2013年,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為45萬千瓦,僅占總體的0.58%,到2020年前三季度,增長至750萬千瓦,占總體的3.36%。預計未來,海上風電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
――地區層面:江蘇在業新成立企業數全國第一
根據企查貓的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11月底江蘇以644家在業新成立企業占據全國第一的位置,緊追其后的是山東(540家),其次是陜西(332家)、廣東(277家)和浙江(133家)。
根據企查貓的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11月底江蘇的在業新成立風電相關企業占比24.73%,其次是山東占比20.74%,再者是陜西占比12.79%。值得注意的是,CR5省區市的在業新成立風電相關企業占比達到了74%。
――產業鏈層面:行業集中度較高
產業鏈上游:葉片
葉片,是風電機組非常重要的部件,它決定了機組的風能轉換效率。在2005年之前,葉片完全依賴進口,2005年開始,國內公司大批進入葉片賽道。
目前,我國風力發電機葉片市場企業可以分類三類,一是專業葉片生產企業,二是整機制造企業,三是外資葉片生產企業。國內主要葉片生產企業有中材科技、中復連眾、時代新材等。
產業鏈中游:風電整機制造商
風電產業中游,主要是風電整機和風塔的制造商,整機(風機)是發電機組,風塔是風力發電的塔桿,上市的企業包括金風科技(整機)、明陽智能(整機)、天順風能(風塔)、泰勝風能(風塔)等。
根據CWEA的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底,中國風電有裝機的整機制造企業近70家,累計裝機容量達2.36億千瓦。其中,金風科技累計裝機容量超過5700萬千瓦;其后依次為遠景能源(2125萬千瓦)、明陽智能(2077萬千瓦)、聯合動力(1995萬千瓦)和華銳風電(1655萬千瓦),前五家制造企業累計裝機容量占比合計為57.5%。
從市場份額來看,截止2019年底,金風科技市場份額24.3%;其后依次為遠景能源(9%)、明陽智能(8.8%)、聯合動力(8.4%)和華銳風電(7%),前五家制造企業累計裝機容量占比合計為57.5%。
根據CWEA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風電有新增裝機的整機制造企業共17家,新增裝機容量2678.5萬千瓦。其中,金風科技新增裝機容量達到801.4萬千萬,其后依次為遠景能源(513.8萬千瓦)、明陽智能(361.1萬千瓦)、運達股份(159.9萬千瓦)和東方電氣(130.8萬千瓦)。
從市場份額來看,2019年,金風科技市場份額達到30%;其后依次為遠景能源(19.2%)、明陽智能(13.5%)、運達股份(6%)和東方電氣(4.9%),前五家制造企業新增裝機容量占比合計為73.4%。
產業鏈下游:風電運營商
目前,中國已有數十家大型企業參與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和其它風電場開發工作,另有許多中小企業也投入到中小型風電場的建設中。目前,中國風電開發商主要有4種類型:中央電力集團、中央所屬的能源企業、省市自治區所屬的電力或能源企業以及資、民營以及外資企業。
其中,中央電力集團在中國風電裝機容量中的占比在65%左右;中央所屬的能源企業其在中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和新增裝機容量市場中的市場份額約在15%左右。省市自治區所屬的電力或能源企業數量多,在地方擁有一定的資源,在各地風電場開發中業績顯著,它們在中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和新增裝機容量市場中,約占15%左右的市場份額。港資、民營以及外資企業約占5%左右的市場份額;相對前三類開發企業,最后一類企業所進行的風電場項目較少,規模也不大。總體看,風電行業中央企與省屬企業規模較大,具有較強的開拓能力。
近年新增裝機容量中,五大集團占比整體呈下降趨勢,其他國企和民企參與度正在提升。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發電投資回報率具有吸引力,運營環節中地方國企和民企參與度也在提升,其投資活力更強,更具發展潛力。
前景預測:“十四五”期間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
在2020年10月14日,來自全球400余家風能企業的代表通過了《風能北京宣言》,其指出積極推動全球風電健康快速發展,制定科學明確的中國風電未來五年和中長期發展規劃,并納入未來“碳中和國家”建設基本方略。綜合考慮資源潛力、技術進步趨勢、并網消納條件等現實可行性,為達到與碳中和目標實現起步銜接的目的,在“十四五”規劃中,須為風電設定與碳中和國家戰略相適應的發展空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于6000萬千瓦,到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
從 2008―2015 年的 7 年時間里,海上風電的裝機容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長。2016 年,僅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就有 154 臺,容量高達 59 萬 kW ,同比增長 50% 之多。由此看來,我國的風電產業發展是非常迅速的,潛力十分巨大。
“十四五”期間,在傳統產業數字化升級和綠色改造領域、綠色低碳城鎮化和現代城市建設領域、綠色低碳消費領域,和可再生能源或電力系統建設等領域,總投資可以達到近 45 萬億,平均每年大約是 8.9 萬億,占到 2021 年全社會總投資的 16% 左右,這將是一個可觀的投資增長動能。
雙碳”目標提出后,為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很多行業都開展了電能替代。2022 年一季度,我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 2541 萬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 80%。其中,水電新增 343 萬千瓦、風電新增 790 萬千瓦、光伏發電新增 1321 萬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 87 萬千瓦。截至 2022 年 3 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 10.88 億千瓦。
新能源長期穩定提供電力保障的能力較差,且受氣象數據滾動更新影響,新能源功率預測仍然與實際結果存在偏差。且風資源豐富的區域一般在沿海地區,距離用電負荷中心較遠,加之當地電網架設結構薄弱,風電外送受到一定制約,急需加強電網建設,這使國家的電網建設及傳輸都面臨考驗。
新能源大規模接入使既有常規電源和抽蓄調節能力消耗殆盡,“源隨荷動”的平衡模式難以為繼,系統平衡調節能力亟待提升,需加快構建“源網荷儲”互動的新型電力系統。為了得到集中化管控,提升用戶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實現數據可視化管理,打造一套適配新能源的三維可視化集中管理模塊就成了新的主流趨勢。
可根據時間和天氣接口實現白天、黑夜、晴、陰、雨的切換,呈現出與現實世界一致的時空狀態。能實現風力發電機組、升壓站、配電室的漫游巡檢和遠程監測。場景內設置了漫游動畫、暫停動畫、停止動畫、初始視角四個按鈕,針對不同的場景可進行第一人稱視角漫游或者無人機視角漫游。圖撲軟件實現可交互式的 Web 風力發電數字孿生三維場景。
圖撲軟件三維可視化技術采用 B/S 架構,頁面自適應多種分辨率,用戶可通過 PC 、 PAD 或是智能手機,只要打開瀏覽器可隨時隨地訪問三維可視化系統,實現遠程監查和管控。
風力發電機因風量不穩定,且對電力系統運行的支撐能力不如其他發電領域,所以對風電基地設施的監測數據更需要具備時效性。將風電場的關鍵生產數據集中于界面的左右兩側,為管理人員提供直觀的數據展示,及時掌控。
將項目概況、實時指標、機組狀態、環境參數、發電統計、節能減排等復雜、抽象的數據以豐富的圖表、圖形和設計元素展現,實現集中管控。通過對歷史數據的融合分析,管理者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構建智慧風電管理系統。
以流光效果模擬出不同風機集電線路電流向升壓站匯聚的過程,更直觀地展示風力發電流程,帶來更好的沉浸體驗、觀看體驗、交互體驗。
點擊智慧風電監管平臺的 3D 升壓站內配電室建筑模型,可跳轉至配電室內部,主場景采用寫實風格還原配電室的內部布局,點擊相應配電柜可顯示不同主變高壓側測控的數據。
新能源長期穩定提供電力保障的能力較差,且受氣象數據滾動更新影響,新能源功率預測仍然與實際結果存在偏差。新能源大規模接入使既有常規電源和抽蓄調節能力消耗殆盡,“源隨荷動”的平衡模式難以為繼,系統平衡調節能力亟待提升,需加快構建“源網荷儲”互動的新型電力系統。
通過可視化系統對風力發電機組施工進度、施工質量、施工安全、施工計劃、施工詳情的遠程監控,可免去管理人員頻繁到現場巡查的煩惱。
以“十四五”為開端,未來風電將與整個電力系統乃至能源系統產生更多的耦合。自此,風電將不僅是一個電源品類,而是一個集創新、融合、清潔、廉價于一體的新型產業,從根本上改變全社會對風電的認知,實現發展思路的突破、創新、升級。
可以預見,我國風電產業實現的諸多領域的創新突破以及在數字經濟的支撐下,作為高端制造業與能源資源的融合產業,未來我國風電行業更加具備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和綠色發展的可能。
前景好和不好要看你有多少技術,沒有技術有資金也行,金風科技以技術起家,目前排名國內第二,東氣和華銳以雄厚的資金為基礎,直接購買國外成熟技術,目前排名國內第一和第三,由于風電行業前景可觀,風電企業如雨后春筍崛起,為了保證行業的穩定以及質量技術可靠,風電項目的門檻正在不斷提高,也就是說,沒有技術或者資金為依托,想做風電很難,但是入風電行業的話,還是很有發展的,特別是那些正在崛起中的風電企業,需要大量人才。
1. 以現在的市場前沿來看,路上風電的發展趨勢在已經不向西北方向移動,東北及華南地區開發的資源并不多了,鑒于這種情況,風電生產和制造廠家有很多距離項目地點較遠,從成本到制造到運輸,沒有了多少利潤,一些有技術、質量的廠家由于資金不足,延長了生產的進度,增加成本,一些生產不協調的制造商依托有力的資金,惡性競爭,造成制造成本不斷被壓縮,所以不得不降低成本,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一旦失去控制,項目損失嚴重。
2. 后期發展可能要偏向沿海地區,但近海區域較少,大多為旅游度假區,所以首先征用項目用地區域就又很大問題,就算是可以拿到施工許可,在項目過程中也存在很大的難度,需要很多的項目設備進行配合,而且成本上較路上風電高出很多倍,并網輸出也有難度,最為困難的就算日常的維護,所以,較上述原因,風電行業不容樂觀,所以奉勸想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員慎重考慮。
49.5WM的風電場一般成本回收大概是12年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