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氣消白原理
煙氣消白原理:在大氣污染控制體系中,濕法煙氣脫硫工藝是當前主要的SO2控制技術,因濕法脫硫后的煙氣含濕量較高(15-18%),煙溫較低(50-60℃),在排放過程中隨著溫度的進一步降低,煙氣中的水蒸氣將逐漸冷凝成霧,從而出現煙囪冒“白煙”現象。
煙氣換熱系統是一種以水為載熱介質,利用前段煙氣余熱加熱后端濕煙氣的煙氣―煙氣換熱系統,將進入煙囪的飽和濕煙氣加熱到80℃以上,消除白煙。 該系統有效利用煙氣余熱達到消除白煙的目的。
煙氣冷凝再熱技術是煙氣冷凝與加熱技術的結合。在給定的環境溫濕度條件下,加熱技術和冷凝技術都能實現煙羽的消除,從用戶的實際出發,從經濟性出發,煙氣冷凝再熱技術能擴大濕煙羽消除技術對環境的適應范圍,冷凝后能大幅降低加熱后煙氣溫度,降低運行費用。
三種技術可以使“白煙”在環境空氣中擴散過程中始終不會變為飽和狀態。
①煙氣直接加熱:煙氣直接加熱可以使“白煙”的狀態點由A變為B,“白煙”的相對含濕量降低,“白煙”由狀態點B變為環境空氣狀態點C的過程中不會變為飽和狀態,不會形成“白煙”;
②煙氣降溫再熱:降溫可以減少“白煙”的絕對含濕量,煙氣再熱可以降低“白煙”的相對含濕量,降溫再熱可以將“白煙”的狀態點由A變為E“白煙”由狀態點E變為環境空氣狀態點C的過程中不會變為飽和狀態,不會形成“白煙”;
③煙氣直接降溫:煙氣直接降溫將“白煙”的狀態點由A變為F,“白煙”由狀態點F變為環境空氣狀態點C的過程中不會變為飽和狀態,不會形成“白煙”。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