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氣治理措施有哪些(我國大氣治理措施有哪些方面)
一、As污染治理措施有哪些?
根據現有污水處理行業排水口在線監測要求,監測指標為化學需氧量(COD)、氨氮(NH3-N)、總氮(TN)、總磷(TP)四項。 一、化學需氧量(COD) 主要采用生物法處理,利用微生物將廢水其中一部分有機物降解為甲烷和二氧化碳,另一部分用于細菌繁殖。
二、氨氮(NH3-N) 對于高濃度氨氮(≥50mg/L)一般加堿吹脫,低濃度利用生化系統消化細菌將氨氮硝化成硝酸鹽氮。
三、總氮(TN) 生化系統將各種形態氮變成硝酸鹽氮后,回流至缺氧區,反硝化細菌將硝酸鹽氮變成氮氣排入空氣。
四、總磷(TP) 高濃度無機磷(部分電鍍廢水其中為次亞磷,常規化學沉淀去除效率不高)通過化學沉淀法去除。
中低濃度利用強化生物除磷生化系統,通過排泥去除。 生物法和化學法
二、滑坡應急治理措施有哪些?
1)避:加強監測,做好預報,提早組織人員疏散和財產轉移。
2)排:截、排、引導地表水和地下水,開挖排水和截水溝將地表水引出滑坡區;對滑坡中后部裂縫及時進行回填或封堵處理,防止雨水沿裂隙滲入到滑坡中,可以利用塑料布直接鋪蓋,或者利用泥土回填封閉;實施盲溝、排水孔疏排地下水。
3)擋:采用抗滑樁、擋土墻、錨索、錨桿等工程對滑坡進行支擋,是滑坡治理中采用最多、見效最快的手段。
4)減:當滑坡仍在變形滑動時,可以在滑坡后緣拆除危房,設置清除部分土石,以減輕滑坡的下滑力,提高整體穩定性。
5)壓:當山坡前緣出現地面鼓起和推擠時,表明滑坡即將滑動。 這時應該盡快在前緣堆積砂石壓腳,抑制滑坡的繼續發展,為財產轉移和滑坡的綜合治理贏得時間。
6)固:結合微型樁群對滑帶土灌漿提高滑帶土的強度,增加滑坡自抗滑力。
三、治理黃河的措施有哪些?
首先,要提高黃河流域“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自然災害抵御能力。增加對該系統應對自然災害的科研投入,全面剖析黃河流域地區自然災害的致災因子、孕災環境和承災功能。針對該流域水旱災害頻發問題,盡可能利用黃河干支流水利樞紐功能,實現黃河流域水沙平衡,加快引水補水工程建設,提高水沙調控效率。加快黃河流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面向主要產業鏈的人工智能平臺等建設,做好沿黃城市的“東數西算”數字樞紐建設。
其次,要增強黃河流域“水-能源-糧食”紐帶系統生態承載能力。通過提高國土綠化程度、加強生態廊道建設,增加森林覆蓋率;積極探索該流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舉措,增強環境自愈能力,提升整體效益。
四、甲醇voc治理措施有哪些?
1、冷凝法
將廢氣降溫至V0Cs成份露點以下,凝結為液態后加以回收,適用于高濃度、成份單純且回收價值高的VOCs;冷凝法處理成本較高;適用濃度≥5000ppm,效率介于50~85%之間;濃度≥1%時,回收效率90%以上;常搭配其他控制技術,如焚燒、吸附、洗滌等作為前處理步驟。
2、吸收法
對濃度和壓力較高,溫度較低的Vocs,常采用低揮發性或不揮發的溶劑對其進行吸收。然后再利用vocs與吸收劑物理性質的差異將二者分離。適用于高水溶性voc,用化學藥劑將∨OCs中和、氧化或其他化學反應破壞,優點同時去除氣態污染物、投資成本低、傳質效率高、對酸性氣體也有高處理效率,但有后續廢水處理問題、顆粒物濃度高,導致塔堵塞、維護費用高、排氣可能造成白煙等缺點。
3、吸附法
吸附法是采用吸收劑吸附氣相中的VOCs,從而達到氣體凈化的目的。常用吸附劑主要有顆粒活性炭、纖維活性炭、蜂窩狀活性碳等。
4、熱力破壞法
熱力破壞法主要是通過外界熱量,使有機物與空氣中氧氣發生反應生成CO2和H2O的過程。根據設備及反應機理的不同,主要分為直接燃燒法、催化燃燒法、蓄熱式熱氧化法、蓄熱式催化燃燒法等。由于熱力破壞法凈化處理效率高,近年來對其使用與研究不斷加強,因此對此部分研究現狀及技術進展予以詳細介紹。
5、微生物凈化法
微生物凈化法因其原理簡單、不產生二次污染物、運行維護費用低等優點越來越受關注。該方法利用微生物對污染物有較強、較快的適應能力的特點,用污染物對微生物進行馴化,使微生物可以VOCs為碳源和能源,從而將其降解,最終轉化為無害的物質,從而達到凈化廢氣的目的。按其凈化工藝不同主要有生物洗滌法、生物滴濾法和生物過濾法。
6、等離子凈化法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目前在惡臭污染治理中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該方法具有能耗低、效率高、無二次污染等明顯優點。
其凈化作用機理包含兩個方面:
一是在產生等離子體的過程中,高頻放電所產生的瞬間高能足夠打開一些有害氣體分子的化學能,使之分解為單質原子或無害分子;
二是等離子體中包含大量的高能電子和具有強氧化性的自由基,這些活性粒子和部分臭氣分子碰撞結合,使得臭氣分子的化學鍵斷裂,直接分解成單質原子或由單一原子構成得無害氣體分子。
同時產生的大量OH、HO2、O等活性自由基和氧化性極強的O3 ,與有害氣體分子發生化學反應,最終生成無害產物。
7、各種光催化凈化法
由于納米級TiO2半導體的光催化效應,當被不同波段的紫外光照射時,材料內部由于吸收了光激發電子,因此產生的電子—空穴對將激活材料表面吸附氧和水分,產生活性羥基自由基(·OH)和超氧陰離子自由基(·O2-),從而轉化為一種具有安全化學能的活性物質,因此起到降解環境污染物和抑菌殺菌的作用.相關過程如下:
UV+O2→O-+O*(活性氧)
O*(活性氧)+O2→O3
五、環境治理主要措施有哪些?
1、減少污染物排放量。改革能源結構,多采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燒煤前先進行脫硫),改進燃燒技術等均可減少排污量。
2、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氣自凈能力。氣象條件不同,大氣對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樣數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濃度便不同。
3、 廠址選擇、煙囪設計、城區與工業區規劃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戶過渡集中,不要造成重復迭加污染,形成局地嚴重污染事件發生。應該將這樣的地方放在空闊,空氣流通,人口密度相對稀薄的地方。
4、綠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減輕大氣污染程度,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和生態重建是極為重要的。
5、采取綜合措施控制農業污染,指導農民科學施用化肥、農藥,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 推行秸稈還田,鼓勵使用農家肥和新型有機肥。
6、提高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水平。在減量化工作的基礎上加快以衛生填埋為主的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六、失業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1)取消不合理的復工限工政策,對一些企業進行降稅減負的扶持,優先投資就業能力強的企業,在合理大的范圍下設定路邊攤販的管理模式。
(2)對民工進行有序的就業轉移,設立線上招聘會,定點扶貧幫助民工及時的找到工作。對通過市場通道還是無法工作的民工安排公益崗位,比如保潔員、水管員這些,確保民工能有收入來源。
(3)擴大碩士研究生、專升本的招生規模;擴大應屆畢業生的招聘規模,幫助對見習期的畢業生進行補貼。
(4)對于符合領取失業保險的人群,將及時的發放足額的失業保險金。對參保了但是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人,人社部將發給他們失業救助金,給他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5)對于無業人員或者失業人員,開展技能培訓,加大就業補助金和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的力度。三月底之前開放線上失業登記通道,幫助失業群體在線就能辦理就業服務和補貼的領取。
七、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對黃河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縱觀治黃歷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所謂治河實際上只局限于黃河下游,而且主要是被動地防御洪災.但是,悠久的治河歷史,留下了浩繁的文獻典籍,為世界上其他河流所罕見,是一份珍貴的遺產,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借鑒. 從1946年開始,中國***領導人民治理黃河,治黃史冊展開了新的篇章.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以下簡稱建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都非常關心治黃事業.1952年10月,毛澤東主席第一次離京外出巡視,首先就是視察黃河,作 了很多重要指示,并諄諄囑咐:“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以后又多次聽取治黃工作匯報,對治黃工作作了重要指示.1964年,他已經70多歲高齡,還一再提 出要徒步策馬,上溯黃河源,進行實地考察,念念不忘治理與開發黃河.周恩來總理更是直接領導治黃工作,從1949年前的“反蔣治黃”斗爭到編制“黃河綜合 利用規劃”和三門峽工程建設,以及1958年大洪水的抗洪斗爭等等,所有治黃工作的重大決策,幾乎都是周總理親自主持作出的.直到1976年,他已重病在 身,還向去醫院看望他的中央領導詢問三門峽工程改建后的情況,真是為治黃事業鞠躬盡瘁,操盡了心. ***總書記、**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都多次親臨黃河視察,聽取治黃工作匯報,作了許多重要指示. 為 搞好黃河的治理與開發,1950年1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決定黃河水利委員會為流域性機構,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領導,統一領導和管理黃河的治理與 開發,并直接管理黃河下游河南、山東兩省的河防建設和防汛工作,兩省的黃河河務局和沿河地、市、縣的河務部門,既是黃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黃委會)的直 屬單位,又是各個省、地、市、縣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這種條、塊結合的獨特體制,有利于組織沿河黨、政、軍、民團結治河,有效地加強了河防管理,對保障黃 河防洪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人民治黃事業,開始就注意調查研究,全面了解黃河河情,注重應用科學技術,搞好全面規 劃,依靠科學技術進步,科學治黃.早在50年代初期,黃委會和有關部門就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勘測工作和科學考察,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基礎資料.1954年 初由國家計劃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計委)直接領導,中央有關部門及中國科學院負責人參加,組成黃河規劃委員會,聘請蘇聯專家組,調集國內有關專家,集中力 量,著手編制黃河治理開發規劃.1954年10月底提出“黃河綜合利用規劃”,經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國務院審議通過,決定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準.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關于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黃河水利的綜合規劃的決議》,批準了規劃的原則和基本內容,并責 成有關部門按時完成治理開發的第一期工程. 與歷史上眾多的治黃方略相比,“黃河綜合利用規劃”的特點是:(1)這個規 劃的編制是政府行為,批準后的規劃就是指導治黃建設的依據;(2)統籌考慮全流域的治理與開發;(3)突出綜合利用的原則;(4)對水和沙都要加以控制和 利用.規劃明確指出:“我們對于黃河所應采取的方針,就不是把水和泥沙送走,而是要對水和泥沙加以控制,加以利用.”第一,在黃河干流和支流上修建一系列 的攔河壩和水庫,攔洪、攔沙、調節水量、發電、灌溉.第二,主要在甘肅、陜西、山西三省,展開大規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既防治了上中游地區的水土流失,也消 除了下游水害的根源.規劃對干流工程、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和上中下游的灌溉發展都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修建三門峽大水庫攔洪攔沙,盡快解除下游水患的 安排.規劃的研究和編制,以及治理開發技術措施的擬定,既汲取了前人的治黃經驗,又采用了當時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黃河規劃,是治黃 事業邁向新時代的一個鮮明標志,對動員全國人民關心和支持治黃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治黃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治 黃工作經歷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逐步深化了對黃河河情的認識.在治黃進程中,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對黃河治理開發規劃和建設 安排作了一些重大的調整.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計委下達了《關于黃河治理開發現劃修訂任務書》,要求對黃河規劃進行一次系統的修訂,進一步推進 黃河的治理與開發.此后,黃委會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流域內各省區相繼開展了各項規劃研究工作,通過反復研究和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于1996年初完成了 《黃河治理開發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并于1997年經國家計委和水利部審查上報國務院.這個“規劃綱要”,總結了人民治黃的實踐經驗,利用科學研究新成 果,根據各方面情況的發展變化,提出了今后進一步治理開發黃河的方向和重大措施,以及2010年前的治黃建設安排,為治黃事業的發展繪制了一幅新的藍圖. 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一貫高度重視和支持治理黃河,重大治黃建設納入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時付諸實施,有力地推進了治黃事業的發展. 以 往的治河歷史,主要是在下游修守堤防,單純防洪.新中國的治黃工作,比過去有了質的飛躍.一開始就是按照全面規劃,統籌安排,標本兼治,除害興利,全面開 展流域的治理開發,有計劃地安排重大工程建設.中央各有關部門、地方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齊心協力參加治黃工作,依靠科舉技術進步治理黃河,無論是關 于黃河問題的勘測研究,還是治黃建設的規模,都是以往任何時代不能比擬的.經過將近半個世紀的建設,黃河上中下游都開展了不同程度的治理開發,基本形成了 “上攔下排,兩岸分滯”蓄泄兼籌的防洪工程體系,建成了三門峽等干支流防洪水庫和北金堤、東平湖等平原蓄滯洪工程,加高加固了下游兩岸堤防,開展河道整 治,逐步完善了非工程防洪措施,黃河的洪水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防洪能力比過去顯著提高.在黃河上中游黃土高原地區廣泛開展了水土保持建設,采取生物措施 與工程措施相互配合,治坡與治溝并舉辦法,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明顯成效.截至1995年底,累計興修梯田、條田、溝壩地等基本農田7755萬畝,造林 11802萬畝,興建治溝骨干工程854座,淤地壩10萬余座,溝道防護及小型蓄水保土工程400多萬處,一些地區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開始有所改善,輸入 黃河的泥沙逐步減少.依靠這些工程措施和廣大軍民的嚴密防守,連續50年黃河伏秋大汛沒有發生洪水決溢的災害,扭轉了歷史上黃河頻繁決口改道的險惡局面, 保障了黃淮海廣大平原地區的安全和穩定發展.黃河的水資源在上中下游都得到了較好的開發利用.流域內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3147座,總庫容574億立方 米,引水工程4500處,黃河流域及下游引黃灌區的灌溉面積,由1950年的1200萬畝發展到1995年的10700萬畝,流域內河谷川地基本實現水利 化,黃河供水范圍還擴展到海河、淮河平原地區.在黃河干流上于1957年開工興建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此后,相繼建成了劉家峽、龍羊峽、鹽鍋峽、八 盤峽、青銅峽、三盛公、天橋等7座水利樞紐和水電站.目前正在建設小浪底、萬家寨水利樞紐和李家峽、大峽水電站.已建在建的干流工程,總庫容563億立方 米,發電裝機容量900多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336億千瓦時,約占黃河干流可開發水力資源的29%.這些水利水電工程,在防洪、防凌、減少河道淤積、灌 溉、城市及工業供水、發電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綜合效益,促進了沿黃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民治黃50年,除害興利成效顯著,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 成績,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四 黃河的治理與開發,是關系國家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一件大事.治理黃河,又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在 全國的大江大河中,黃河的治理任務最為繁重.黃河流域西北緊臨干旱的戈壁荒漠,流域內大部分地區也屬干旱、半干旱區,北部有大片沙漠和風沙區,西部是高寒 地帶,中部是世界著名的黃土高原,干旱、風沙、水土流失災害嚴重,生態環境脆弱.據目前的調查研究資料,流域內風力侵蝕嚴重的土地面積約11.7萬平方公 里,水力侵蝕面積約33.7萬平方公里,通稱水土流失面積45.4萬平方公里.嚴重的水土流失使黃河多年平均來沙量達16億噸,年最大來沙量達39億噸, 成為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上中游地區土壤侵蝕產生的大量泥沙不斷輸往下游地區,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沖積塑造了黃淮海大平原.同時,黃河的頻繁泛濫、改道又 給下游平原地區造成巨大的災難,黃河洪水威脅,成為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治理黃河,是防止荒漠化繼續向東南擴張的前哨戰,是改善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再造山 川秀美西北地區的重大措施,也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廣大平原地區經濟、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黃河流域又是資源 豐富、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地區,治理和開發黃河,對保證全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黃河流域范圍內總土地面積11.9億畝(含內流 區),其中耕地約1.79億畝,林地1.53億畝, 牧草地4.19億畝,宜于開墾的荒地約3000萬畝.黃河下游現行河道洪泛可能影響范圍的總土地面積 1.8億畝(12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億畝,雖然不在流域范圍以內,但仍屬黃河防洪保護區.據1991年的資料,流域內探明的礦產有114種,在 全國已探明的45種主要礦產中,黃河流域有37種.具有全國優勢(儲量占全國總儲量32%以上)的有稀土、石膏、玻璃用石英巖、鈮、鉬、煤、鋁土礦、鋁、 耐火粘土等8種.其中,煤炭資源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己探明煤產地685處,保有儲量占全國總數的46.5%,資源遍布沿黃各省區,而且具有品種齊全、煤 質優良、埋藏淺、易開采等優點.石油、天然氣資源也比較豐富,加上黃河干流的水力資源,實屬全國的能源富足地區,也是21世紀全國能源開發的重點地區. 黃河水少沙多,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約580億立方米,只占全國總量的2%,水資源貧乏,對于西北、華北缺水地區,黃河水資源尤其寶貴,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按 照全國國土開發和經濟發展規劃,黃河上游沿黃地帶和鄰近地區,將進一步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和能源建設,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逐步建成開發西部地帶的 一個重要基地.黃河上中游能源富集地區,包括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河南的廣大區域,將逐步建成以煤、電、鋁、化工等工業為重點的綜合經濟區,成為全 國重要的煤炭和電力生產基地.同時要大力開展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環境.黃河下游沿黃平原,仍然是全國工農業發展的重要基地.黃河的治理開發促進了黃河經濟 帶的發展,沿黃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又對治理黃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黃河治理與開發雖然已經取得很大進展,但今后的 治理任務還十分繁重.防治水土流失、消除下游水患、合理利用水資源等都需要進一步解決.客觀情況也在不斷發展,對黃河河情的認識也需要不斷深化.我們堅 信,依靠中國***的領導,依靠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經過一代一代人長期地、持續地奮斗,消除黃河水害,開發黃河水利目標是能夠實現的 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于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長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 據 地質演變歷史的考證,黃河是一條相對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萬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內還只有一些互不連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內陸水系.此后,隨著 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蝕、奪襲,歷經105萬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間逐漸連通,構成黃河水系的雛形.到距今10萬至1萬年間的晚更新世,黃河才逐步演變 成為從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貫通的大河.
八、治理水污染我國采取了哪些措施?(5條。)?
中國政府正積極采取五大措施,1: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保護水環境:2: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和收集管網建設;加強工業污染防治:3:在重點企業推進清潔生產,降低排放強度,減少工業污染,緩解環境壓力:4:推進重點流域治理;加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5:加大水源地保護,防止對水源地污染
九、風機的噪聲治理措施有哪些?
1、采用隔聲降噪措施,以阻斷噪聲的傳播途徑,即在三臺排風機外窗加裝三臺隔聲罩。
2、噪音治理采用吸聲降噪措施:在鐵皮煙道外部包扎吸聲材料,并用鍍鋅彩鋼板作保護層,以減輕固體傳聲通過煙道向外界的輻射,并安裝消聲器,以消除氣流噪聲。
3、噪音治理控制風機噪聲的常用方法是在風機的進、出口處安裝阻性消聲器。對于有更高降噪要求的場合,可以采用消聲隔聲箱,并在機組與地基之間安置減震器。
4、安裝隔聲罩。聲罩為可拆卸式,設置有檢修門,以備檢修。風機噪聲不但沿著管道氣流傳播,而且能透過機殼個管道向外輻射噪聲,同時,風機機組的機械噪聲和電磁噪聲也向外傳播,污染周圍環境。當環境噪聲標準要求較高時,僅用消聲器不能有效地控制噪聲,必須綜合考慮噪聲控制方案,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設計安裝風機機組隔聲罩。
十、治理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治理水污染的措施:
首先對污染源進行處理,杜絕工廠、養豬場把污水、糞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應集中處理,避免其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然后,對河邊、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廢棄的)進行清除,并對水道進行整改,進一步將河內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動員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機器清除。后在河邊種樹,植草皮,建立綠化帶,避免沙土流失。
為了對河道環境的保障,應對附近的工廠、養豬場等加大管理力度,對污染河流的行為進行嚴肅的處理,并且對沿岸居民及全體市民進行環保教育,增強環保意識,河流的環境,主要還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識,故人們應自覺保護河道,保護環境。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