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的近期相關國家政策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正式發布?!兑庖姟芬螅娲龠M資源節約循環高效使用,推動利用方式根本轉變。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加快建立循環型工業、農業、服務業體系,提高全社會資源產出率。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將“提高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水平”列為2014年工作要點,要研究制定推進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相關政策文件,指導各地開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工作,啟動試點示范,推動相關技術、產品、設備的研究開發、推廣應用和產業化發展。
2014年2月19日,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和《“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部署,全面推進節能減排科技工作,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了《2014-2015年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方案》,將“建筑垃圾處理和再生利用技術設備”列為“節能減排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重點任務。
2014年12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商務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重要資源循環利用工程(技術推廣及裝備產業化)實施方案》,要求“產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到2017年,在共伴生礦產資源、尾礦、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赤泥、建筑廢物等領域研發60-70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裝備,推廣50-60項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把邪l建(構)筑物的拆除技術、建筑廢物的分類與再生骨料處理技術、建筑廢物資源化再生關鍵裝備、新型再生建筑材料應用技術工藝。推廣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品制備關鍵技術、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品施工關鍵技術、再生無機料在道路工程中的應用技術”。針對建筑廢棄物研發回收利用成套設備,推廣應用建筑垃圾、道路瀝青處理及利用設備。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將“全面推動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列為2015年工作要點,要編制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先進技術與裝備目錄、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發展專項規劃。
2015年3月1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文組織申報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201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備選項目。選項范圍:節能、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重大項目,重大環境治理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中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業化示范項目;其中,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示范項目作為循環經濟示范內容和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成為節能、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重大項目之一。補助標準:原則上按東、中、西部地區分別不超過8%、10%、12%,且單個項目最高補助上限為1000萬元。
2015年4月14日,為貫徹落實《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國發[2013]5號),扎實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了《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文件要求,由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研究起草《關于加強建筑垃圾管理及資源化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方案》;開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試點省建設工作;鼓勵各地探索多種形式市場化運作機制,創新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領域投融資模式。
據統計,中國每年產生超過4億噸生活垃圾。如果算上建筑垃圾,這個數字將超過30億噸。建筑垃圾是新建、改建、擴建和拆除建筑物過程中產生的渣土、棄土、棄料、淤泥及其他廢棄物的總稱,目前也是我國城市單一品種排放數量最大、最集中的固體垃圾。
在建筑垃圾治理體系中,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修訂后的《固廢法》要求政府制定包括源頭減量在內的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后,住建部很快在《關于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意見》)中提出了“2020年年底,各地區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初步建立”的近期工作目標,并圍繞施工現場這一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的主戰場制定了《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減量化指導手冊(試行)》(下簡稱《手冊》)。
結合2018年以來的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工作經驗,新政圍繞存量治理與增量控制雙管齊下,旨在有效減少工程全壽命期的建筑垃圾排放。
1、建筑垃圾存量治理
當前,我國存量建筑垃圾已達200余億噸,建筑垃圾“圍城”、“堆山”、“填河”等現象愈演愈烈。對占用公共用地、影響城市環境的存量建筑垃圾進行消納治理,是建筑垃圾減量化的當務之急。
消納治理即確保建筑垃圾被傾倒至指定場所,而非傾倒、拋撒或堆放于其他場所。相應的,《手冊》從施工現場端予以了規范:出場建筑垃圾應運往符合要求的建筑垃圾處置場所或消納場所。針對消納治理基礎設施狀況,修訂后的《固廢法》也要求政府做好消納設施和場所布局及建設工作。此外,地方政策還因地制宜設置了彈性要求,如《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進資源化利用的意見》明確:對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現存的渣土堆,短期內不能清理的,各地應在安全加固、地形整理基礎上進行綠化。
在加快建筑垃圾消納治理的同時,建立健全建筑垃圾開發和再利用體系也是存量治理的路徑之一。建筑垃圾并非“一無是處”,其中的許多廢棄物經分揀、剔除或粉碎后可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如磚、瓦可重復使用,且廢磚、碎瓦可作為再生骨料。
為提高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意見》明確:施工單位應充分利用混凝土、鋼筋、模板、珍珠巖保溫材料等余料,在滿足質量要求的前提下,根據實際需求加工制作成各類工程材料,實行循環利用。事實上,施工單位在地形整理、工程填墊等環節合理利用建筑垃圾,能夠直接實現就地減量。當然,《意見》也對不具備就地利用條件的施工現場做出規定,要求其按規定及時轉運到建筑垃圾處置場所進行資源化處置和再利用。
2、建筑垃圾增量控制
為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意見》要求各參建主體積極開展綠色策劃、實施綠色設計、推廣綠色施工,在工程建設全周期控制建筑垃圾增量。
綠色策劃即在項目構成和總體設想中推動建筑垃圾增量控制常態化。從建造方式看,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以及全裝修交付等建設方式的應用能夠減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的產生,也是建筑行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從建造用材看,可再生、可循環利用的綠色建材和施工周轉工具能夠提高建材利用效率,是實現建筑垃圾減量化的長遠選擇。另外,為減少因施工質量、“錯漏碰缺”等原因造成的返工而浪費建筑材料、產生建筑垃圾,《意見》還鼓勵建設單位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術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的應用,并創新組織模式加強設計與施工的深度協同。
綠色設計即在工程設計中為建筑垃圾增量控制提供體系化依據?!兑庖姟芬环矫嬉笤O計單位推進功能模塊和部品構件標準化,通過細節的統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組合化、模塊化避免或減少施工過程中拆改、變更產生建筑垃圾;另一方面要求設計單位深化設計,保證設計深度滿足施工需要,減少施工過程設計變更。
綠色施工即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將建筑垃圾增量控制落到實處。為落實各方建筑垃圾減量化責任,《意見》要求施工單位在建筑垃圾源頭減量(源頭減量措施包括設計深化、施工組織優化、永臨結合、臨時設施和周轉材料重復利用、施工過程管控等)、分類收集與存放、就地處置、排放控制等方面采取相應措施;也引導各參建主體采用先進技術、工藝、設備和管理措施,應用技術力量實現建筑垃圾減量化。其中,圍繞《意見》提出的“鼓勵以末端處置為導向對建筑垃圾進行細化分類”,《手冊》也制定了施工現場建筑垃圾的分類收集與存放細則,這也將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以及垃圾分類提供助力。另外,《手冊》還從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減量化專項方案的編制、源頭減量、就地處置、排放控制等維度進行了部署。
存量治理與增量控制齊頭并進,方能夠做好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促進綠色建造和建筑業轉型升級。在此基礎上,建筑垃圾治理體系也應加緊完善:通過在建筑垃圾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和處置管理全周期落實建筑垃圾減量化,我國建筑垃圾治理能力才能得到整體提升,建筑業也將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出應有貢獻。
建筑垃圾處置項目可享受特許經營、項目用地、處置費、環保專項資金等政策支持,因各地政策不同,有所差異。建設部規定垃圾處理項目可以有不超過30年的特許經營權,企業可特許經營10-30年?;靖采w區域內不會再新增同類型的企業,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再生骨料生產的再生產品,如透水磚、再生干粉砂漿、再生混凝土、PC預制構件、再生骨料等產品的銷售減免稅收。
1.一些列政策的支持
(1)、規范建筑垃圾的傾倒和清運,便于企業的集中處置,建筑垃圾處理和清運實行特許經營制度;
(2)、缺乏地方性法規支持部分合適場地的露天破碎作業的標準;
(3)、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相關配套政策――如上海出臺《上海市建筑廢棄混凝土回收利用管理辦法》;
(4)、市政工程在同等情況下優先使用再生骨料;
(5)、有政府資金參與的工程項目一律優先使用再生骨料,并且作為項目驗收、資金劃撥的一個重要依據;
(6)、申報優質工程和補貼的項目需優先使用再生材料。城鄉規劃,水利、設計等環節重點考慮再生骨料的應用并且列入招標文件;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的出臺;
(5)、 從中央到地方各地紛紛出臺政策配套,從政府層面著力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落地;
2、資源化試點企業予以合適的處理補貼
建筑垃圾處理廠前期投入較大,具體補貼形式和方式由各地上級主管部門和監管部門具體落實,一般情況下建筑裝修垃圾補貼的比較多,由于裝修垃圾的自身特性,分離后的骨料的附加值和數量與建筑拆遷垃圾相比都相對較低。
拆遷垃圾補償費:各地視情況自行確定(可按照清運費模式變相補償由拆遷方承擔?;蛘哐a償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
裝修垃圾補償費:各地視情況自行確定(55-140元/噸,因地而異)
建筑垃圾清運費:1-1.15/噸/公里
3、場地的支持
包括制定固定收納場,建設固定生產線和合成品堆場等等;政府以劃撥方式提供項目用地一般50畝起步,從幾十到幾百不等,根據處理量來確定具體土地的大小。土地一般由政府預留劃撥到相關企業;土地的使用權一般也比較長久與經營權等同;,若企業自行購買項目用地,可享受公益事業優惠用地政策;
4、全面協調配合
從建筑垃圾輕物質的處理(火力發電),環保環評,再生配套(再生磚制磚許可,再生混凝土生產許可)等方面給予全面配合,力圖解決好城市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倡導可持續發展。
5、稅收補償
利用垃圾中可再生資源生產的產品,如有機肥料、塑料等產品的銷售減免稅收;
6、水電補償補償
水、電消耗按成本價計算;
7、資金和環保補償
在建設期政府提供國債資金支持和環保專項資金支持,鼓勵銀行資金支持和參與;
8、科技創新與以獎代補
投產后,可申請科技創新資金和環保項目以獎代補資金。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正式發布?!兑庖姟芬?,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循環高效使用,推動利用方式根本轉變。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加快建立循環型工業、農業、服務業體系,提高全社會資源產出率。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將“提高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水平”列為2014年工作要點,要研究制定推進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相關政策文件,指導各地開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工作,啟動試點示范,推動相關技術、產品、設備的研究開發、推廣應用和產業化發展。
2015年3月1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文組織申報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201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備選項目。選項范圍:節能、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重大項目,重大環境治理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中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業化示范項目;其中,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示范項目作為循環經濟示范內容和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成為節能、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重大項目之一。補助標準:原則上按東、中、西部地區分別不超過8%、10%、12%,且單個項目最高補助上限為1000萬元。
2015年4月14日,為貫徹落實《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國發[2013]5號),扎實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了《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文件要求,由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研究起草《關于加強建筑垃圾管理及資源化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方案》;開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試點省建設工作;鼓勵各地探索多種形式市場化運作機制,創新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領域投融資模式。
建筑垃圾運輸管理
建筑垃圾運輸單位必須經當地建筑垃圾管理部門核準,并應滿足如下要求:
運輸車輛、船舶應有合法的行駛證,并通過年審;
運輸單位應具有當地主管部門頒發的準運證或營運證;
具有建筑垃圾經營性運輸服務資質。
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應按核準的路線和時間行駛,并到核準的地點處理處置建筑垃圾。具體要求如下:
建筑垃圾運輸車運行時間安排應避開交通高峰時段,以減少對交通的影響;
建筑垃圾運輸車輛的運輸路線,應由當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門會同交通管理部門規定;
運輸單位將建筑垃圾傾倒在核準的處理地點后,應取得受納場地管理單位簽發的回執,交送當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門查驗。
參考資料
建筑網: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