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去除法能用鹽巴`?
一、氨氮去除法能用鹽巴`?
氨氮可以轉化為銨根離子,屬易容物質,因此一般情況下,氨氮不能用鹽去除。
去除氨氮的方法可有:(1)將含氨氮的廢水調節成堿性(pH:9—10),通過曝氣吹脫,可去除氨氮,但操作繁瑣,藥劑費用較高;(2)生物法:通過活性污泥、生物膜等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DO:2-3mg/L),進行硝化反應,將氨氮氧化池硝態氮、亞硝態氮。
二、含鹽量比較高的廢水怎么處理?高鹽廢水如何處理?氯化鈉和硫酸鈉能分離嗎?如何取得純度比較高的鹽?
高鹽廢水處理,想得到結晶鹽,要經過三個階段:1、用納濾膜將一價鹽和二價鹽進行分離;2、采用DTRO膜進行高鹽水濃縮;3、高濃渡濃鹽水進蒸發結晶器進行濃縮結晶,得到純度比較高的氯化鈉和硫酸鈉。
第一階段,如果廢水總含鹽量小于1.5萬,COD<15,可考慮使用卷試鈉濾膜。如果高于1.5萬,可以考慮使用金正DTNF來將氯化鈉和硫酸鈉分離。
第二階段,是鹽水濃縮的關鍵階段,本階段對廢水的濃縮效率,直接關系到進蒸發結晶的水量,從而影響運行成本。金正DTRO膜對氯化鈉溶液最高可濃縮到145g/L的含鹽量,對硫酸鈉最高可濃縮到201g/L。性能已經過很多案例驗證,運行效果十分穩定。
第三階段,需要根據兩種鹽的物理化學性質,進行蒸發結晶或是冷凍結晶處理。
三、含堿鹽怎么處理含堿廢水應該如何處理
1、酸堿中和法:采用投加酸性物質處理堿性廢水,讓兩者中和后,加以過濾使堿性廢水基本凈化。中和處理被認為是廢水處理中最低要求之一。同時,對部分和全部澄清以及循環加工來說是必要的環節。
2、絮凝法:堿性廢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懸浮物質,可以選用投加絮凝劑的方法來處理。印染廠采用鎂鹽凝聚劑有效地去除了堿性印染廢水處理中的色度,同時明顯降低了COD、PH值和硫化物的濃度,其效果優于堿式氯化鋁和硫酸亞鐵。自制的具有可調性的鎂鹽凝聚劑不僅具有良好的處理效果,而且可以大幅度降低治理成本,具有較好的環境和經濟效益。
3、化學沉淀法:化學沉淀法是在廢水中加人適當的沉淀劑,使廢水中的有害物質變成難溶物而沉淀除去。
四、含硫酸鈉和碳酸鈉的有機廢水如何處理?
低濃度含硫酸鈉和碳酸鈉的廢水(以Na2O計廢水中的含鈉量為0.5~10g/L)是工業常見廢水之一,如化工冶金工業生產過程中常用硫酸或堿(氫氧化鈉或碳酸鈉)進行pH值調整,即會產生較大量的硫酸鈉稀溶液。這類廢水難以回用,也達不到廢水外排的國家標準(以Na2O計廢水中的含鈉量小于0.5g/L允許排放),如直接排放,滲入地下長期積累,會造成土地鹽堿化,并使地下水源中S042_含量逐年增加,為此必須妥善處理后才能排放。
目前含鈉鹽廢水處理的工藝主要有:鋇鹽/鈣鹽法、膜法、濃縮蒸發法和生物法等。鋇鹽/鈣鹽法藥劑耗量大,成本高;膜工藝法在處理礦坑水等低鹽水方面有優勢,但對于高濃度鹽水,存在滲透壓過大和產水率過低的問題,經濟性較差;濃縮蒸發法是將硫酸鈉濃縮成晶體后再出售或進一步處理,是目前廢水達標處理的常用工藝,但當硫酸Na+濃度低時能耗大、運行費用高。
安徽某焦亞硫酸鈉生產企業.在水洗凈化原料氣二氧化硫時,產生大量高濃度廢水。受該企業的委托,我們開發了高濃度酸性廢水處理技術。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企業提出在處理廢水時,要有效回收利用廢棄物,達到清潔生產的目的。為此筆者在原處理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了試驗研究,以使處理后的廢水既能達標排放,又能有效回收其中的副產物。試驗結果表明,用Na2CO3,處理該廢水,能使廢水達標排放,與此同時得到副產品Na2SO4,有效利用了廢水中的硫。
硫酸鈉廢水處理方法1
1 試驗廢水
試驗廢水為焦亞硫酸鈉生產中原料氣二氧化硫水洗凈化廢水,外觀呈淡紫紅色,有強烈刺激性酸味,密度為1.49 g/mL,SO2濃度為12.14 mol/L(以H2SO3,計),主要成分是SO2-7H20和H20。
2 儀器和試劑
儀器: 磁力攪拌電熱套; 電子分析天平(METFLE AE 240);可見分光光度計(722S);遠紅外輻射干燥箱;箱式電阻爐(SX2―5―12);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
試劑:無水碳酸鈉、氯化鈉、糊精、氫氧化鈉、乙酸鈉均為化學純;硫酸鐵銨、鹽酸、硝酸銀、鄰二氮菲、抗壞血酸、硫酸、氨水、硫化鈉、淀粉、氯化鋇、硫代硫酸鈉、過氧化氫均為分析純。
3 分析方法
在試驗中,Na2SO4 、Na2CO3、鐵、水不溶物以及游離堿(以Na2CO3 計)含量用化學分析方法測定)。
硫酸鈉廢水處理方法2
在廢水中加入NazCO,時,主要反應是Na2CO3與SO2?7HzO的反應,生成的Na2SO3氧化成Na2SO 4 另有少量的SO2?7H2O轉化為H2SO4,進一步與Na2CO3反應,生成Na2S04。
硫酸鈉廢水處理方法 3
焦亞硫酸鈉生產廢水處理工藝流程。試驗廢水經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S、PbS、粉塵等)。用三頸燒瓶作為中和反應器,以溴百里酚蘭為指示劑,在三頸燒瓶中投加碳酸鈉溶液,滴液漏斗下端口伸入液面下,反應器接尾氣吸收器。在攪拌下,廢水通過滴液漏斗注人反應器中,至溶液由藍色剛好變為黃色后.投加固體碳酸鈉。溶液又從黃色變為藍色。多次重復操作以后。當晶體較多時,過濾得到粗品,經重結晶,鼓風干燥,得到無水硫酸鈉。濾液返回中和反應器中配堿。
用碳酸鈉作中和劑,不能一次性全部配成溶液,與廢水反應。因為一次性配成飽和溶液,反應后得到固態產物,需蒸發大量的水分,能耗大;若配成過飽和溶液,反應太劇烈,將會有廢氣SO2放出,造成二次污染。實驗結果表明,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中和完畢后,逐次分批加人固體碳酸鈉,逐次分批滴加廢水,逐漸析出晶體的方式最佳。用水配堿,單程收率較低,但母液回用配堿,可增加收率,重復利用多次。最后堿的利用率可達100%。但重復利用時為防止Fe、Pb含量超標。需投加Na2S去除之。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