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吉林省中考考綱
2010年全省中考時間為6月27日至6月30日。日前,省教育廳發布相關文件,公布了2010年吉林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范圍。國慶六十周年首都舉行盛大閱兵式、我國確定節能減排目標、溫哥華冬奧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年―2020年)》(公開征求意見稿)公布以及2010年全國人大、政協會在京召開等,都被列入今年中考思想品德科目的考試范圍。專家分析認為,上述內容緊貼時事熱點,體現了中考命題知識與能力并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命題原則。
語文:
現代文閱讀選文出自教材之外
文言文閱讀主要依據課程標準推薦的優秀詩文背誦篇目,并適當向外擴展;現代文閱讀選文出自教材之外;名著閱讀的考查,注重平時閱讀的積累;寫作注重考查正確運用語言文字抒發真情實感的能力。注重對考生識字與寫字、綜合性學習的考查。
數學:
下列六項內容不考
1.涉及到使用計算器的相關計算問題;2.視點、視角、盲區;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4.重心;5.黃金分割;6.反證法。
外語:
英語具體考查范圍為:聽力、基礎知識、交際運用、閱讀、書面表達。
日(俄)語考查范圍為:聽力、基礎知識、閱讀理解、作文。
物理:
“比較色光混合與顏料混合的不同現象”不列入考試范圍。
化學:
考查下列18項內容
1.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2.基本實驗技能;3.地球周圍的空氣;4.水與常見的溶液;5.金屬與金屬礦物;6.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7.化學物質的多樣性;8.構成物質的微粒;9.化學元素;10.物質的組成;11.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12.基本化學反應;13.質量守恒定律;14.化學與能源;15.資源的利用;16.常見的化學合成材料;17.化學物質與健康;18.環境保護。
思想品德:
時事內容時間段為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
具體考試范圍包括:
課程標準:第一部分“成長中的我”中的第(三)部分“學法用法”;第二部分“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第(三)部分“權利與義務”;第三部分“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中的第(三)部分“法律與社會秩序”、第 (四)部分“認識國情愛我中華”。
國內時事與政策(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1.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四中全會在京舉行。2.舉國同慶新中國60華誕,首都舉行盛大閱兵式。3.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我國減排目標。4.澳門回歸祖國10周年,崔世安就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任行政長官。5.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發布。6.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7.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強力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8.2009年8月8日成為我國首個“全民健身日”。我國體育健兒在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取得優異成績。9.《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年一2020年)》(公開征求意見稿)公布,明確我國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工作方針、戰略目標和主題戰略等。10.2010年全國人大、政協會在京召開。發展方式、收入分配、樓市調控、醫療改革、就業難題、養老保障等問題成為兩會關注的熱點。溫總理政府報告確定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及要重點抓好的八個方面的工作。
歷史:
考查內容多達57項
具體包括:1.鴉片戰爭;2.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3.收復新疆;4.甲午中日戰爭;5.八國聯軍侵華戰爭;6.洋務運動;7.戊戌變法;8.辛亥革命;9.新文化運動;10.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1.北伐戰爭;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3.紅軍不怕遠征難;14.難忘九一八;15.“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16.血肉筑長城;17.內戰烽火;18.戰略大決戰;19.中國人民站起來了;20.最可愛的人;21.土地改革;22.工業化的起步;23.三大改造;24.探索建設的道路;25.偉大的歷史轉折;26.改革開放;27.建設有中國特色的;28.民族團結;29.香港和澳門的回歸;30.海峽兩岸的交往;31.鋼鐵長城;32.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3.外交事業的發展;34.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3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36.美國的誕生;37.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38.“蒸汽時代”的到來;39.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40.美國南北戰爭;41.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42.人類邁入“電氣時代”;43.第一次世界大戰;44.科學和思想的力量;45.世界的文化杰作;46.俄國十月革命;47.對道路的探索;48.凡爾賽――華盛頓體系;49.經濟大危機;50.法西斯勢力的猖獗;5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52.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53.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54.冷戰中的對峙;55.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56.世界經濟的“全球化”;57.第三次科技革命。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