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阻止磷酸銨鎂結石的生成
如何阻止磷酸銨鎂結石的生成
磷酸銨鎂結石主要是由六水磷酸銨鎂和碳酸磷灰石所組成的。在各種文獻中,磷酸銨鎂結石有許多同物異名,其礦物學名稱是鳥糞石,因為最初它是在蝙蝠糞便中發現的。由于這種結石是尿路感染所致,故亦稱為感染石或感染性結石。在化學分析中,這種結石含有三個陽離子(Ca2+、Mg2+、NH+4)和一個陰離子(PO43-),因此,早期亦曾被稱作三價磷酸鹽結石。磷酸銨鎂結石是由尿路中能產生脲酶的細菌所致的疾病。這種細菌大多為變形桿菌,其次為綠膿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它們所產生的脲酶可催化尿素分解為氨和二氧化碳,氨再與水化合成氫氧化銨。氫氧化銨是一種堿性物質,可使尿中的PH值顯著升高。當尿PH值達到7.2時,離子銨可與尿中的鎂和磷酸根結合,形成磷酸銨鎂。在尿素分解時,還會產生大量的二氯化碳,二氧化碳進一步水合成碳酸后,再解離出碳酸根。同樣在堿性溶液中,鈣和磷酸根化合成磷灰石,爾后再與碳酸根結合成碳酸磷灰石。
當尿中的磷酸銨鎂和碳酸磷灰石達到過飽和水平時,便會析出晶體。然而,這些晶體須粘附到尿路上皮后才能繼續長大成石。細菌分解出的氨與保護尿路上皮的硫酸粘多糖的電荷具有親和力,可使硫酸粘多糖的親水性發生改變,進而銨離子吸附到硫酸粘多糖的硫酸根上,隨之促使磷酸銨鎂晶體粘附到尿路上皮。依賴這種成石晶體的粘附機制和相關離子的過飽和狀態,結石得以迅速形成和生長。體外實驗發現,變形桿菌在四小時就能產生結石。臨床上,
由于這種結石生長迅速,易被腎內集合系統塑形,往往可以長成較大的鹿角形結石。在此也特別指出,鹿角形結石并非感染石的代名詞。國外報道,約有3/4的鹿角形結石是感染石;而根據南京鼓樓醫院大樣本結石分析,感染石只占鹿角形結石的1/4。
磷酸銨鎂結石的病因容易查明,均繼發于尿路反復感染和尿路解剖異常者。發病年齡高峰在60歲以上,女性多見。易感因素是尿路梗阻、神經源性膀胱以及長期留置導尿管等。在臨床上,應注意在概念上將這種感染性結石與結石并發感染區別開來。前者是感染引起結石;而后者則是結石引起感染,這種感染一般為大腸桿菌所致,而大腸桿菌是一種不產生脲酶的細菌。
醫學科普
雙氧水廢水和磷酸廢水為什么還要進行硝化處理?
里面含有毒物會發生反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