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順平縣20211219光伏200mw是那個單位中標
河北順平縣20211219光伏200mw是那個單位中標
中國能建安徽電建一公司。
中國能建安徽電建一公司中標林洋新能源保定市順平縣200兆瓦平價光伏發電總承包項目。林洋新能源保定市順平縣200兆瓦光伏項目采用平價光伏發電上網模式,總裝機200兆瓦,占地約5700畝,主要利用原有荒山荒坡,有效開發當地太陽能資源,優化能源結構,實現節能減排。項目投產后,預計年均發電量約2.915億千瓦時,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什么是“減碳”?
“走路還是開車?”、“爬樓梯還是坐電梯?”,看似小小的一個日常生活行為卻可能隱含著大學問,氣候變化其實已不僅僅是科學家研究的命題、政府官員思考的事情,它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日常生活中小小的一個舉動,可能改變氣候,改變下一代人的生活。全球氣候變暖,地球上的每位居民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低碳生活并不遙遠,需要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了保衛人類美好的家園,讓我們一起來“減碳”!
1.碳足跡
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是地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低碳就是減少“碳足跡”。什么是碳足跡?碳足跡源于英文“Carbon Foot-print”,指的是一個產品和服務的全生命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總量。它是測量某個國家、地區、公司、家庭或個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對環境影響的指標。
比比誰的碳足跡更“重”
小貼士
1噸二氧化碳是什么概念呢?
在常溫25℃及標準大氣壓下,1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占空間為556立方米。一個奧運會游泳比賽專用水池的大小約為2500立方米。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全球平均碳排放累計平均每人將近50噸,其中美國為259.28噸,中國為19.58噸。
碳足跡形象地比喻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步都會在地球上留下或輕或重的腳印,碳足跡越重,說明你對全球變暖所要負的責任越大。碳足跡可以分為第一碳足跡和第二碳足跡:第一碳足跡是因使用化石能源,如石油、煤炭等燃燒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個經常開車出行的人會有較多的第一碳足跡,因為開車會消耗大量汽油,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茉丛谌紵龝r會排放出諸如二氧化碳之類導致地球變暖的溫室氣體,目前大氣層中98%的二氧化碳都是來自化石能源的燃燒。第二碳足跡是指使用各種產品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例如你消費一瓶礦泉水,會因它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排放而帶來第二碳足跡。
2.計算你的碳足跡
小貼士
碳足跡計算器
一種可以計算個人排碳量的碳足跡計算器,在娛樂的同時倡導“低碳生活”的新風尚。你只要輸入1天的用電度數、乘坐公交車的里程數或汽車耗油升數等,就可以簡要地計算出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還會提示應該種上多少棵樹才能補償。
日常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每個人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都會留下“碳足跡”,節能減排的潛力有多少,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碳足跡到底有多“重”。我們可以用一定的方法計算一下,根據用電量,消耗車用油量,或者旅游中乘坐飛機、火車或汽車的里程數等一些日常生活數據,計算出直接或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總量。下面列舉一種簡單常見的計算方法:
CO2家居用電(kg)=耗電度數×0.785
CO2開私家車(kg)=油耗升數×2.7
CO2肉類消費(kg)=消費千克數×1.24
乘坐飛機:
CO2短途旅行(kg):200千米以內=千米數×0.275
CO2中途旅行(kg):200~1000千米=(千米數-200)×0.105+55
CO2長途旅行(kg):1000千米以上=千米數×0.139
在計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后,我們需要采取行動來減少碳足跡。計算過程中你會認識到不同生活方式會帶來不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過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意識地減少自己的碳足跡。計算它,不是為了得到一個非常準確的數據,重要的是我們要倡導一種責任理念,更是倡導一種環境友好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方式。
3.今天,你低碳了嗎
小貼士
低碳創意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一個地鐵站出現了“鋼琴樓梯”。壓力傳感器與揚聲器相連,人們在上下樓梯時,每走一個臺階,揚聲器就會播放出相應的音調。“鋼琴樓梯”出現沒多久,使用率就提高了66%,而旁邊的滾梯則受到冷落。人們在享受運動與原創音樂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減少了碳排放。
低碳創意“鋼琴樓梯”
作為一名普通人,我們或許無力解決一些重大環境課題,但我們可以力所能及地做到“低碳生活方式”,其實就是每個人稍稍改變一些行為習慣,盡可能地減少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全球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08年“世界環境日”發表一份報告,稱“低碳生活指南”,對“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七項小建議,指導人們如何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為節能減碳做貢獻。這七項建議包括:
●使用傳統的發條式鬧鐘替代電子鐘,可每天減少大約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使用傳統牙刷替代電動牙刷,可每天減少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把在電動跑步機上45分鐘的鍛煉改為到附近公園慢跑,可減少將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果去8千米以外的地方,乘坐軌道交通可比乘汽車減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不用洗衣機甩干衣服,而是讓衣服自然晾干,可減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低碳生活方式七項小建議
●在午餐休息時和下班后關閉電腦及顯示器,這樣做除省電外還可以將這些電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三分之一。
●改用節水型淋浴噴頭,不僅可以節水,還可以把三分鐘熱水淋浴所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一半。
這些就是“低碳”生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納說,在二氧化碳減排過程中“普通民眾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
4.如何抵消你的碳足跡
除了從根本上減少碳足跡,我們還要對自己已經制造的碳足跡進行抵消,這就是“碳中和”?!疤贾泻汀保–arbonNeutral)一詞最初起源于1997年倫敦未來森林公司的商業策劃,他們幫助顧客計算出其1年之中直接或間接制造的二氧化碳,然后讓顧客選擇以植樹的方式吸收相對應的二氧化碳,以達到顧客“碳中和”的目標。
消除碳足跡
專家測算,每人只要每年栽上3棵樹,就可以吸收個人當年在基本生活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從而實現零排放。1輛奧迪A4汽車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20.2噸,可被11畝人工林吸收。如果按照30年冷杉吸收111千克二氧化碳來計算需要種幾棵樹來補償,自駕車消耗了100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需要種3棵樹來補償。如果不以種樹補償,則可以根據國際一般碳匯價格水平,每排放1噸二氧化碳,補償10美元。
人們現在可以通過碳足跡計算器計算出自己日?;顒又苯踊蜷g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個人付款給專門企業或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其他環保項目抵消大氣中相應的二氧化碳量。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利用這種環保方式。顯然,“碳中和”是人們對地球變暖的現實進行反思后的自省、自律,是人們覺醒后保護地球的積極行動。
碳匯林
小貼士
碳匯林
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和機制稱之為碳匯。碳匯林,也就是森林碳匯,是指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該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在降低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北京的八達嶺,一個碳匯林林場已經成形。如果你想抵消自己的碳排放,可以來這里購買碳匯林或種樹。
5.“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經濟”
2008年6月5日,在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國際社會發出了這樣的呼吁:“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經濟(Kick the Habit! Towards a LowCarbon Economy)”。這一主題旨在倡導節約資源能源和利用清潔能源,減少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發展低碳經濟,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經濟發展依賴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迄今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這三種化石能源的比重仍占87%左右。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顯示了能源消費的“高碳”狀態,其中煤炭約占一次能源比例的70%,低碳的核心標志就是能源革命,在能源結構上,大力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提高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比例。
“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有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降低二氧化碳排量
小貼士
世界環境日的由來
20世紀50年代以來,環境污染問題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了首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規定了人類對全球環境的權利與義務的共同原則。同年10月,第27屆聯大根據斯德哥爾摩會議的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并正式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從1974年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都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世界環境日的主題。
近20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
6.綠色消費革命的到來――“限塑令”
你是否數過自己每天要用多少只塑料口袋?在中國,生產塑料袋每年要消耗160萬噸塑料,而生產塑料每年則要消耗480萬噸石油。塑料袋生產除了大量耗費自然資源外,這些“白色污染”物還將導致土壤退化,垃圾處理難度加大,甚至動物誤食后會給它們生命造成威脅。
小貼士
購物袋,石頭造
見過“石頭”做的購物袋嗎?現在市場上出現了“石頭做的紙”。其原料主要來自大理巖、石灰巖等礦石中的碳酸鈣,經加入高分子材料生產而成,無需用水,無需木材及天然植物纖維,成本比傳統紙張低20%~30%,用石頭紙可以制作購物袋。每生產1噸石頭紙,可以節約10立方米木材、110噸淡水,比傳統造紙工藝省去了蒸煮、洗滌、漂白等幾個重要的污染環節,杜絕了造紙過程中因產生“三廢”而造成的污染問題,非常環保。
研究表明,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爛需要200年以上?!跋匏堋钡囊饬x不僅在于遏制白色污染,還在于節約塑料的來源――石油資源,減排二氧化碳。目前中國每年塑料使用量約為3000萬噸,其中10%不可回收,而3%左右成為白色垃圾。人們并非不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但是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卻絕非易事。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少生產一個塑料袋可節約0.04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1克,用一個簡單的算術就能說明,如果我們人人每天都能減少使用一只塑料袋,全世界一年就能減少排放二氧化碳23,735噸。
讓我們大家趕緊盡量減少使用塑料袋吧!請記住,每人每天少用一只塑料袋,就會為環境改善做出一大步貢獻!
無法降解的塑料袋
石頭紙購物袋
7.將垃圾分類進行到底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不斷地把有限的地球資源變成垃圾。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全世界生活垃圾年均增長速度為8.42%。大家一般想到的處理方法就是填埋、焚燒,或者干脆集中起來堆在什么地方。這些做法既不環保還很浪費,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能更有效地處理垃圾呢?難道我們對待垃圾就束手無策了嗎?
其實垃圾絕不是沒有用處的東西,它們是“放錯位置的資源”,由于我們沒有將垃圾進行適當的分類回收,不僅使那些可利用而沒有得到利用的廢棄物成為二次污染的源頭,而且還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并通過分類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
上海居民小區四色垃圾桶
小貼士
小小電池引發巨大的環境危害
你知道嗎?1節1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1粒鈕扣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污染,相當于1個人一生的飲水量,電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含有的汞、鎘、鎳、鉛等重金屬上,一旦污染土壤、大氣和地下水后,最終極有可能通過食物鏈危及人類健康。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苫厥盏睦饕◤U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廚余垃圾則包括人們餐余殘留物及廚房拋棄的飯菜等。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采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垃圾,只有在混在一起的時候才是垃圾,一旦分類回收就都是寶貝,就連那種被稱為微型殺手的廢電池,也是可以被變害為利的。
回收垃圾不但美化環境,而且垃圾再利用可以節省新資源的開采,從而從根本上減少垃圾。那個時候,我們便可以看到,垃圾分類創造的是一個無垃圾的社會,一個使資源循環再生的社會,而這一切只需要我們的舉手之勞。
8.吃進垃圾,吐出“黑金”
垃圾并非一無是處,廢品也未必廢不可用。對垃圾泛濫成災的現實,世界各國已不再僅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銷毀垃圾這一老問題上,而是采取積極的態度和有力的措施,科學地處理、利用垃圾,將垃圾列為維持經濟持續發展的“第二資源”。
生活垃圾裂解轉化處理技術
一直以來,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為填埋和焚燒,如何不讓垃圾“圍城”,最大限度地把垃圾變廢為寶,人們已經研制出全新的“生活垃圾裂解轉化處理技術”。樹枝、塑料等垃圾不用事先分類,送入這套裝置,經過輸送帶定量進入反應釜和“煤氣罐”,另一管道吐出的是液態焦油、固體碳和可燃氣體??梢哉f它“吃”進的是生活垃圾,“吐”出的是三種形態的再生能源。
據計算:每1噸生活垃圾可產出低熱值可燃氣體80~100千克、高熱值可燃氣體10~20千克、有機碳混合物150~300千克、焦油30~50千克。與想象中的垃圾處理廠不同的是,這里沒有煙囪,看不見污染物質釋放,連垃圾本身攜帶的水分也在處理過程中被消毒,流入工廠的水池后,又供垃圾處理廠循環使用。整個過程不釋放出污染物質。
其實,地球上的“黑金”―煤、石油、天然氣,就是數百萬年前的生物質經過長期的地下裂變而形成的。這項技術把本來需要經歷數百萬年的裂解過程縮短到幾個小時。如果這一技術能夠廣泛普及,必將大大造福人類。
小貼士
廢氣煉出金剛石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利用廢氣煉出了金剛石。該實驗室附近有一個廢水處理廠,每天產出大量的廢氣―甲烷。該實驗室的科學家將處理過的甲烷放在2204℃高溫的鎢絲上,由于溫度極高,甲烷中的碳原子分離出來,形成一層金剛石薄膜。金剛石薄膜具有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能,如高硬度、高彈性模量、高熱導率、低摩擦系數等,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被譽為21世紀的新型材料。
9.喚醒沉睡的“城市礦山”
城市礦山
我國現有城市668座,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數量超過1億噸。廢棄家電中包含有大量對人體、環境有害的物質,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可想而知。從金屬資源回收循環利用出發,把城市比喻成為一座座儲有優良礦產資源的礦山加以開發,為“放錯位置的資源”的處理指出了一條新路,多方面資料證實,從1噸廢舊手機中可以提煉400克黃金、2.3千克銀、172克銅;從1噸廢舊個人電腦中可提煉出300克黃金、1千克銀、150克銅和近2千克稀有金屬等。相比之下,天然礦山雖然由于金礦品位不同,從每噸礦石中提煉出金子的數量有多有少,但通常情況下,開采1噸金礦石僅能提煉出5克黃金。因此,如果我國城市垃圾采用分類收集處理,實現垃圾資源化,每年可創產值2500億元以上。
隨著廢物資源化處理水平的提高,人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一座座沉睡的“城市礦山”終會變成一座座“金山”。重視“城市礦山”的開發并不亞于對天然礦山資源的開發,因為“城市礦山”開發更環保、更生態、更具有經濟價值。
小貼士
日本“城市礦山”資源儲量豐富
日本的“城市礦山”中蘊藏著約6800噸金,約占世界總儲量的16%,比世界上黃金產量居首位的南非還多。銀的數量大約有6萬噸,銦的數量約有1700噸。數量均居世界首位。日本在“城市礦山”開發實踐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例如,日本崎玉縣本莊市DOWA生態系統回收公司,一年內從“城市礦山”中開采出2.4噸黃金、50噸銀。其中,從鋰離子電池、核反應堆廢料、液晶電視面板中提煉出60千克鈀、30千克銠以及近百噸銅、鉛、白金等稀有貴重金屬資源。
10.低碳城市――我們的新家園
從碳排放源頭來看,城市是人口、建筑、交通、工業、物流的集中地,也是高耗能、高碳排放的集中地。據統計,全球大城市消耗的能源占全球的75%,溫室氣體排放量占世界的80%。反思城市現有的發展模式,探索建設低碳城市,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共識。
什么是低碳城市呢?僅僅是人們認為的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源、滿目的綠色、愜意的居住環境嗎?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實際是指以低碳經濟為發展模式和方向,政府公務管理層以低碳社會為建設標本和藍圖,市民以低碳生活為理念和行為特征的城市。低碳城市建設目的是以能源利用為重點,以綠色交通和綠色建筑為支撐,以政策機制建設為保障,實現經濟、社會、人口、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小貼士
環保小島――丹麥塞姆索島
丹麥的塞姆索島,碧水藍天,空氣清新,成為世人向往的桃源仙境。這個島通過發展風能、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地熱和生物質能供暖等方式,實現了低碳排放,由于島上大量使用清潔能源,因此足以抵消“碳足跡”的影響。這個島自豪地宣稱已經達到“碳中和”。
11.創建低碳機動化城市交通模式
人類活動需要交通工具,城市交通能耗大約占城市總能耗的20%以上,是能耗和排放大戶,選擇何種交通工具非常重要,乘坐出租車碳的排放量是坐公共汽車的7倍,是乘地鐵的14倍。由此看來,城市的交通規劃和人們的出行習慣會嚴重影響碳排放。
世博概念車―“葉子”
BRT(Bus Rapid Transit即快速公共汽車交通,又稱快速公交系統)作為一種新型的公共交通方式,運量與服務水平介于軌道交通與地面常規公交之間。主要特點是:專用道路、封閉式站臺、水平登降、大容量車輛并輔之以路口的信號優先、智能化運營管理等。這使BRT具有了軌道交通的運營特點,大大提高了客運能力和服務質量。同時因采用常規公交車輛在道路上行駛,大大降低了基本建設投入,縮短了建設周期。一般來說,BRT運能接近輕軌,但投資僅為輕軌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是地鐵投資的十分之一,建設周期僅為地鐵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因此快速公交系統是投資省、見效快、舒適性較好的介于地鐵和普通公交系統之間的一種新型運輸方式。
發展低碳型城市,必須將發展綠色交通、降低交通耗能作為重要環節。在城市的交通發展戰略上,要堅持公共交通優先的方針,大力發展以軌道交通為主、大運量公交為輔的公交體系。同時還要引導居民將公交作為出行的首選方式,減少對私人汽車的依賴,為市民提供更多的低碳出行選擇。
小貼士
世博概念車―“葉子”
2010年4月世博概念車―“葉子”在上海世博會亮相。它集光電轉換、風電轉換和二氧化碳吸附及轉換等自然能源轉換技術于一身。車頂形似一片巨型綠葉,有著真實葉子一般的綠色脈絡,透過“葉脈”能看到能源的流動。葉脈周圍排列著數十個晶瑩的太陽能晶體片,能模擬綠色植物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釋放出電子,形成電流。
12.綠色建筑,節能為先
什么是綠色建筑?做了很多綠化的建筑就是綠色建筑嗎?用很多高科技堆砌而成的建筑就是綠色建筑嗎?其實對綠色建筑的認識一般人會存在很大的誤區。綠色建筑真正的含義是: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同時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
數據顯示:全球建筑業的能耗占到終端總能耗的40%左右。中國每年將會有近20億平方米的新建筑建成。只要提高建筑能效,全球建筑業2010年可以減排7.15億噸二氧化碳,相當于2010年全球排放總量的27%。低碳建筑的終極目標是節能與低碳排放。如果通過結構優化減少建筑材料的用量,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降低建筑日常運行能耗;節能技術產品研發和生產等各個層面都重視降低碳排放的問題,建筑業將為遏制全球變暖、保護地球家園做出重大貢獻。
倫敦貝丁頓零碳社區
小貼士
倫敦貝丁頓零碳社區
倫敦貝丁頓零碳社區被譽為英國最具創新性的住宅項目,其理念是在不犧牲現代生活的舒適性的前提下,建造節能和環保的和諧社區。它是一個按照節能原則設計的建筑物,采用300毫米厚的超級絕熱外層,窗戶選用內充氬氣的三層玻璃窗,窗框采用木材以減少熱傳導。朝南的玻璃陽光房是其重要的溫度調節器,同時采用自然通風系統。因此,貝丁頓社區能耗基本來源于內部的可再生能源。
13.清潔能源是出路
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將分別在今后40年、60年和100年左右耗盡。在傳統能源供應緊張,尤其是化石能源對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發展清潔能源似乎已經迫在眉睫,提高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是低碳城市發展的未來之路?!扒鍧嵞茉础钡亩x很簡單:凡是清潔的能源都可以叫做“清潔能源”。清潔能源不一定都是新能源,而新能源幾乎大多數都是清潔能源,也就是說,某些清潔后的化石能源也可以成為清潔能源。
對清潔能源的利用中,發展最快、商業化最廣泛、經濟上最適用的,當數風力發電。歐洲風能協會和全球風能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球風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75萬兆瓦,相當于23臺EPR核電機組發電量,2009年全球風能發電增長31%。風能這種清潔能源每年可以減少2.04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小貼士
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車園
丹麥哥本哈根市是綠色能源的典范,以其風力發電出名,城市內共有5600座風車,為丹麥提供了10%的發電量。2001年,哥本哈根港口附近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車園,這座名為“米德爾格倫登”的風車園里有20座巨大的白色風車,風車每個都有64米高,直徑達76米。整個風車園能為3.2萬戶居民供電,相當于整個哥本哈根市3%的電力需求量。
14.走在低碳路上的“中國電谷”――保定
2008年1月28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北京正式啟動“中國低碳城市發展項目”,河北保定入選首批試點城市。于是“中國電谷”呈現在人們眼前,它是由一批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和光電、風電領域的專家參與研究、謀劃發展規劃,以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基地為基礎,已形成光電、風電、節電、儲電、輸變電與電力自動化設備制造六大產業集群,是中國國內唯一的國家級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基地。
保定市隨處可見的太陽能LED路燈
小貼士
中國首座太陽能大廈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電谷錦江國際酒店”是我國首座利用太陽能發電的大廈,這座25層五星級酒店外觀很特別,其東、西、南三面外墻以及裙樓南立面、平臺、大堂透明天窗的頂棚等,全部覆蓋著密密麻麻的深藍色玻璃幕墻,這玻璃幕墻就是太陽能電池板,整座大廈就是利用它來發電,容量可達0.3兆瓦,相當于一個小型發電站。
“保定?中國電谷”以新能源設備制造產業、電力技術產業為主導,由風電產業、光電、光熱產業、輸變電與電力自動化產業、新型儲能產業、高效節能產業、生物質能產業等六大產業構建,可以說“中國電谷”匯集了低碳城市未來的發展希望。近年來,“中國電谷”累計售出光伏產品與風電產品分別為500兆瓦和5089兆瓦,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1064萬噸,為緩解全球氣候問題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電谷錦江國際酒店太陽能玻璃幕墻
15.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一個全球性倡議,始于2007年的澳大利亞悉尼。當時大約有200多萬個家庭和企業自愿熄燈一小時。一年以后,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倡導推動下,“地球一小時”已成為一項全球性并持續發展的活動。
2011年“地球一小時”活動于3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舉行(即3月26日),其活動主題發生重大變化。首先,地球一小時的核心主題不再僅僅是氣候變化,而是更廣泛的可持續環保行動。其次,除了熄燈一小時外,“地球一小時”活動還從號召大家響應環保,變為動員個人和社會團體自發為環保做出一個行動改變。
2011年3月26日“地球一小時”國家大劇院前后對比
過量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目前已經極大地威脅到地球上人類的生存。我們只有通過改變全球民眾對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態度,才能減輕這一威脅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地球一小時”通過這樣一種簡單而直接的活動方式,將世界團結在一起,并以此提醒人們停下生活的腳步,去思考該如何應對全球變暖問題。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