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含汞廢水的方法有哪些?
一、處理含汞廢水的方法有哪些?
申請專利號 CN.3 技術方案是:向被處理水中加入Hg∶Na2S的摩爾比=1∶1-1∶1.1、摩爾濃度為0.1-0.2的Na2S溶液,使被處理水中的Hg與Na2S反應生成HgS,調節pH值在7-9之間,再以Hg∶有機絮凝劑的摩爾比=1∶0.01-1∶0.02加入摩爾濃度為0.01-0.02的有機絮凝劑,生成HgS絮狀沉淀,將所得物料過濾,使HgS絮狀沉淀與被處理水分離,得到處理合格的水溶液。本發明用化學方法直接生成難溶于水的HgS沉淀,經有機絮凝后可直接過濾,無須借助氫氧化鐵和氫氧化亞鐵等沉淀劑,在反應中pH值的控制可直接由反應助劑的加入量來控制調節,不需要再通過添加氫氧化鈉來調節,簡化了操作程序,降低處理成本,使處理過程中不增加新的雜質。本發明可處理高濃度的含汞廢水,當廢水中所含汞濃度高時,只需通過加大Na
(1)還原法:硼酸鈉還原法、金屬還原法;(2)硫化法處理含汞廢水;(3)靜態吸附法處理含汞廢水;(4)溶劑萃取法處理含汞廢水;(5)凝聚沉淀法處理含汞廢水。
硫氫酸銨法最好!
二、含汞廢水為什么可以通過加入熟石灰除去
向含汞廢水中投加石灰,生成Ca(OH)2,Ca(OH)2對汞有凝聚吸附作用,在有三價鐵離子存在的情況下,效果更好。用硫酸鋁作凝聚劑處理含汞廢水,效果也較好。經凝聚沉淀后,出水水質含汞量可降到0.05
m
g/L以下。這個方法被稱之為凝取沉淀法。
三、汞污染的治理措施
無汞醫療
汞廢棄物問題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杜絕使用汞以及含汞產品,回收使用中的汞,而不是讓汞繼續在市場流通。美國有13個州已經通過立法,禁止使用含汞溫度計,醫療系統轉而購買更安全的替代品。包括瑞典、荷蘭和丹麥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都已經禁止使用含汞溫度計、血壓測量器械以及許多其他含汞設備。2007年,歐洲議會通過立法,禁止歐盟各國使用含汞溫度計。
土壤汞污染防治
由于汞在土壤中形態的多樣性,增加了土壤汞污染的防治難度。當然對于任何污染而言,消除污染源是防止污染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并不可行,因此只能盡量減少。對于已被汞污染的土壤,我們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防治。綜上所述,我們可把土壤汞污染的防治措施分為以下幾方面: 減少人為向大氣的排汞量 大氣汞是土壤的重要來源。每年近有500t汞由人為活動排入大氣循環,而這些汞最終可能沉降于全球范圍內的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對土壤汞污染有重大的貢獻,因此大氣汞沉降是土壤汞的污染源之一,向大氣排放汞就是間接向土壤排放汞,因此我們應注意如何降低向大氣中的汞的排放量。 改進農耕技術 對于耕地而言,首先應該科學地施用化肥農藥,尤其是注意進行污灌和施用污泥的過程中,盡量減少汞的直接輸入,且要積極慎重的推廣污水灌溉,對灌溉農田的污水進行嚴格的監測和控制。 生物修復 蚯蚓能使地下水污泥中汞含量從0.97mg/kg降至0.29mg/kg,而且隨著蚯蚓的繁殖,其凈化量也逐漸增大,盡管蚯蚓或蚓糞終究還是變為土壤,但此過程大大促進了土壤汞的轉化.一些植物,如紙皮樺,紅樹等,對土壤中汞的吸收儲存能力較強,對汞污染的稻田改種苧麻,可使土壤中的汞凈化率較種水稻提高8倍。利用生物修復技術防治土壤汞污染不僅治理了環境,且其對環境的美化也起了一個重要的作用,是目前最具發展前景的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之一。
汞污染的治理措施
①減少人為向大氣的排汞量;
②改進農耕技術;
③生物修復。
根據環保部《汞污染防治技術政策》:
包括涉汞行業的一般要求、過程控制、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綜合利用、二次污染防治、鼓勵研發的新技術等內容,為涉汞行業相關規劃、污染物排放標準、環境影響評價、總量控制、排污許可等環境管理和企業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指導。
1、一般要求
(七)含汞物料的運輸、貯存和備料等過程應采取密閉、防雨、防滲或其他防漏散措施。
(八)除原生汞生產以外的其他涉汞行業應使用低汞、固汞、無汞原輔材料,并逐步替代高汞及含汞原輔材料的使用。
(九)涉汞行業應對原輔材料中的汞進行檢測和控制,加強汞元素的物料平衡管理,保持生產過程穩定。
(十)用汞工藝和添汞產品生產過程應采用負壓或密閉措施,加強管理和控制,減少汞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
(十一)涉汞企業生產及含汞廢物處置過程中,對于初期雨水及生產性廢水應采取分質分類處理,確保處理后達標排放或循環利用。
(十二)廢棄含汞產品及含汞廢料等應收集、回收利用或安全處理處置。
2、原生汞生產行業汞污染防治
3、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行業汞污染防治
4、添汞產品生產行業汞污染防治
..........................................
以上等等太多了,共計五十六條之多,只能自己對照《汞污染防治技術政策》www.gepresearch.com/76/view-183176-1.html看整個體系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