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球環境治理做出了哪些貢獻論文?
一、中國全球環境治理做出了哪些貢獻論文?
中國對全球環境的貢獻:
一,森林面積全世界增長最快,僅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就比前次清查增加了1226萬公頃,超過整個福建省的面積,森林覆蓋率從21.63%增長到22.96%,增長了1.33個百分點。
這是持續幾十年的全民造樹和封山育林的結果;
二是新能源。我國是新能源技術和應用大國和強國,風能、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等都走在世界前列;
三,碳中和頂層設計。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帶來了不小的環境治理挑戰。中國作為一個有擔當的世界大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淘汰落后高污染產能,推動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節能減排,大力推行新能源產業發展,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
二、有關全球變暖,低碳生活,節能減排的事例,現象
12月7日至18日,聯合國在哥本哈根召開“氣候變化大會”。這次大會舉世矚目,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有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及眾多媒體記者參加。
氣候變化沒有國界,它是一種“無聲的危機”,是人類面臨規模最大、范圍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挑戰之一。科學研究證明,氣候變化不僅影響和制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甚至開始威脅到人類的生活、健康和生存。各種全球變暖背景下的極端氣候影響在世界各地頻頻上演,暴雪、颶風、洪水、干旱……全球氣候變暖還引起冰川崩塌消融、海平面上升、糧食減產、物種滅絕……這些嚴峻的現實都在警示我們,由氣候變化引發的各種災難并不遙遠。轉變現有發展方式和消費模式,掀起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綠色浪潮,有效遏制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刻不容緩。
科學研究表明,氣候變化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燒排放大量溫室氣體造成的,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更是導致氣候變暖的元兇,如能減排二氧化碳就可大大減緩全球氣候的變化。正鑒于此,“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低碳消費”、“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新概念、新政策在世界各國應運而生。可以說,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世界潮流,必將引領全球的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國家權益發生深刻變革。而且,低碳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生產、生活與消費中,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納說,“在二氧化碳減排過程中,普通民眾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在國家推行環保政策越來越堅決的境況下,民眾 “低碳”意識和環保觀念的加強顯得尤為重要。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細枝末節,就與緩解氣候變暖的大局息息相關。譬如,使用節能電器,節約洗浴用水,采用綠色出行方式,節約使用木、紙制用品等等。選擇這種“低碳生活”,你我只在舉手之勞間,就能為節能減排出力。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我國全民低碳行動試點項目在京啟動,旨在倡導社會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節能減排的意識。
專家認為,氣候變化有90%的可能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地球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家園,任何國家和個人都不可能獨善其身。節能減排能否奏效?延緩全球氣候變化能否成功?我們能否逃脫全球氣候變化的各種災難?答案由全人類的實際行動決定。選擇消極以待還是拿出行動,是積極改善還是繼續破壞,我們對全球氣候變暖而做的所有舉動,都會得到大自然相應的回應。在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當下,低碳生活可以節省開銷,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讓人類生活的環境更優美,不僅減輕了自身的負擔,也減輕了地球的壓力,何樂而不為呢?
氣候變暖呼喚“低碳生活”,這不僅是一種時尚,更是高尚。從今往后,讓我們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千年極寒、使用LED燈泡、使用環保袋、減少空調使用次數等……
坐公交上下班
三、綠色低碳等級達到幾級以上
一級碳纖維布與二級碳纖維布的區別有好多方面,大家通常關心的是價格。所以他們之間的區別也可以說是價格區別。我們(南京曼卡特)是一家擁有現代化生產流水線的15年老廠,有自己的商標品牌及專利,更有完善的檢測檢驗設備。及國家權威機構的報告
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力量,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近年來,隨著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進度加快,特別是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快速普及應用,全 社會 數據總量爆發式增長,數據存儲、計算、傳輸、應用的需求大幅提升,迫切需要推動數據中心合理布局、優化供需、綠色集約和互聯互通,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
相關研究報告顯示,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目前,以數據中心、超級計算中心等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正在成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底座。據統計,我國數據增量年均增速超過30%。
1月12日,國務院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作為首個數字經濟五年計劃,該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建設數據中心集群,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持續推進綠色數字中心建設。
作為“東數西算”工程的關鍵節點,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是我國算力網絡的骨干節點。在國家樞紐節點內部,逐步規劃和發展若干數據中心集群。
除了2022年1月發布的位于內蒙古樞紐的和林格爾集群、貴州樞紐的貴安集群、甘肅樞紐的慶陽集群、寧夏樞紐的中衛集群這4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此次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又發布了6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分別是位于京津冀樞紐的張家口集群,位于長三角樞紐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集群、蕪湖集群,位于粵港澳樞紐的韶關集群,位于成渝樞紐的天府集群、重慶集群。這10個集群具有明確的地理范圍邊界,提供充分的政策保障和設施配套,支持各行業的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在集群內建設。在集群和集群之間,建立高速數據中心直聯網絡。
東部供“數”
西部算“數”
像“西氣東輸”等工程一樣,要實現“東數西算”,也需要建立高速寬帶這樣的傳輸設施,并且在樞紐節點方面進行合理的布局。2021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國家能源局發布《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布局建設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構建國家算力網絡體系。
《實施方案》明確了布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地區,分別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以及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8個地區。
進入數據中心區域,站在長廊外,透過玻璃看機房,密密麻麻的服務器高效運轉,機器人穿梭其中實時巡檢……位于貴州貴安新區建設完成的華為云貴安數據中心在2021年年底正式商用,這也是華為云史上最大的數據中心,未來將達到100萬臺服務器規模。近年來,貴州發揮氣候、能源、地質等方面的優勢,搶先布局數字新基建。如今,僅在貴安新區,就云集了7個超大型數據中心。國家“東數西算”戰略為貴州帶來新機遇。
2021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在《關于同意貴州省啟動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復函》中回復,圍繞貴安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抓緊優化存量,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以支持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為主,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算力需求。復函明確了貴安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應抓緊完成起步區建設目標:數據中心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控制在1.2以下,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顯著提升。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有關負責人近日在回答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布局等問題時表示,關于兩批8個節點的布局建設,定位不同,發揮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具體來說,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這4個節點要打造面向全國的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定位于不斷提升算力服務品質和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夯實網絡等基礎保障,積極承接全國范圍的后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需求。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4個節點要服務于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需要。定位于進一步統籌好城市內部和周邊區域的數據中心布局,實現大規模算力部署與土地、用能、水、電等資源的協調可持續,優化數據中心供給結構,擴展算力增長空間。
“要像‘南水北調’‘西電東送’一樣,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優勢,從全國角度一體化統籌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孫偉說。
持續優化數據中心
能源使用效率
“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與綠色集約的目標不可分割。值得注意的是,數據中心在支撐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不可忽略的是由于數據中心需要大量電力維持服務器、儲存設備、備份裝置、冷卻系統等基礎設施的運行,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迅速。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布的《綠色數據中心白皮書2020》指出,近年來,我國數據中心能效水平不斷提高,超大型數據中心平均電能利用率(PUE)為1.46,部分優秀綠色數據中心已全球領先,PUE可達1.2-1.3。但目前我國數據中心能耗總量仍在高速增長,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數據中心建設規模增速較快,另一方面,我國的數據中心節能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在“雙碳”目標的引導和要求下,數據中心的節能減排,勢在必行。
2021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 推動數據中心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針對推動數據中心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具體目標。
《方案》指出,到2025年,數據中心和5G基本形成綠色集約的一體化運行格局。全國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國家樞紐節點進一步降到1.25以下,綠色低碳等級達到4A級以上。西部數據中心利用率由30%提高到50%以上,東西部算力供需更為均衡。
對于實施“東數西算”工程的意義,孫偉給出了四個“有利于”。具體來說,一是有利于提升國家整體算力水平。通過全國一體化的數據中心布局建設,擴大算力設施規模,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實現全國算力的規模化和集約化。
二是有利于促進綠色發展。加大數據中心在西部布局,將大幅提升綠色能源在數據中心的使用比例,有助于就近消納西部綠色能源,同時通過技術創新、以大換小、低碳發展等措施,持續優化數據中心能源利用效率。
三是有利于擴大有效投資。數據中心產業鏈條長、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通過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將有力帶動產業上下游投資。
四是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孫偉指出,通過算力設施由東向西布局,將帶動相關產業有效轉移,促進東西部數據流通、價值傳遞,延展東部發展空間,助力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