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有?
.京津對河北的帶動能力有限
產業規模問題。北京市有一些工業,比如鋼鐵工業、汽車工業,從產業特點來講是可以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可是北京是一個不適于發展工業的城市,建國初的工業建設并不是遵循市場規律,而是遵循領導意志,同時也為了方便領導參觀、視察、學習之用,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京市工業規模的發展。隨著經濟、社會、政治的發展,北京市已經非常不適于大規模工業的發展。而根據增長極理論,只有當增長極經濟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擴散效應大于集聚效應,帶動周邊地區發展。顯然,因為不適宜大規模工業發展,北京無法通過純市場條件帶動河北工業發展。
產業類型的限制。北京與天津的產業技術和知識水平較高,采購對象、銷售對象、服務對象一般面向全國乃至世界,與之相聯系的一般也是技術水平較高的地區。這種高技術產業的特點本身就是上下游產業鏈全球分布,不會太受距離影響,所以,不會像中低技術產業特別要采購周邊地區產品降低費用,故而限制了對周邊產業的帶動能力。不僅如此,近些年北京市大力發展總部經濟。這一類型的特點之一是經濟容納人口數量有限,規模也有限,而且與這些人員相聯系的人分布在世界各地,與河北等地發生的關聯極小。特點二是對總部經濟對河北等經濟較弱地區的依賴主要是農業、生活服務業,而對工業產業帶動較小。綜合來講,總部經濟等高端服務業的發展不利于北京市對河北經濟的帶動。
2.河北同京津之間的差距過大
首先是技術差距。前面已經提到,京津產業以高科技、高知識含量為特點,而河北省技術水平較低,不管是研究機構、高校技術還是企業使用的技術,都與京津技術差距過大,難以實現京津技術的轉移和銜接。
其次是經濟差距。河北省與京津之間的經濟梯度差太大。如前面所述,京津由于發展高技術、高知識含量產業,與河北省聯系較少。即便是有些產業轉移到河北,短時間內,職工除了早上到企業轉移地工作,下班坐車返回北京的居住地外,幾乎與當地沒有任何其他聯系,無法帶動當地產業發展,也無法形成知識、技術、思想等的外溢。也沒有相應的能承接這些技術、知識、管理外溢的基礎。
第三,環境差距。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消費環境、政府創新意識等的限制,造成吸引人才難、招商難、企業發展困難,從而京津產業在市場選擇下難以向河北轉移擴散。最基礎的基礎設施條件就不滿足大規模工業經濟的發展。以河北井陘礦區為例,作為一個在解放前就已經赫赫有名的煤礦地區,至今交通條件不便,冬天交通堵塞嚴重的時候,堵車時間能達到幾天。這樣的地區,也只有行政命令下才有可能有大規模的企業入遷。而即便是這樣,基礎設施條件仍然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無法跨越的門檻。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