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東省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文件?
為貫徹落實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等部委和北京市等七省(市)政府聯(lián)合印發(fā)的《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方案》山東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組織編制了《省攻堅行動方案》,明確了各市空氣質量改善目標,規(guī)定了“兩高”項目源頭防控、散煤治理、鍋爐爐窯綜合整治、VOCs污染治理、機動車和油品等移動源污染治理、秸稈禁燒、揚塵污染綜合整治、重污染天氣應急等8大重點領域的具體任務,并提出了有關保障措施。
2021年中國治理空氣污染的貢獻?
2021年10月27日,國際環(huán)保組織亞洲清潔空氣中心發(fā)布的《大氣中國2021:中國大氣污染防治進程》顯示,自2013年以來,中國空氣質量已連續(xù)7年顯著改善。最重要的標志是,2020年全國337個城市空氣質量全年平均達標天數(shù)比例升至87%,260個城市的優(yōu)良天數(shù)比例大于80%。2020年全國6項污染物年評價濃度整體實現(xiàn)全面達標,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數(shù)量增至202個。
更有指標意義的是,2020年全國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首次邁入中國國家標準達標線,臭氧在2020年實現(xiàn)了年評價濃度首次同比下降。
從2013年到2020年,空氣污染連續(xù)7年顯著改善,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曾經(jīng),中國的空氣污染嚴重。2013年10月20日,哈爾濱市的年度冬季燃煤取暖系統(tǒng)開啟的第二天,以中國東北地區(qū)哈爾濱為中心,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在內的地區(qū)發(fā)生大規(guī)模霧霾污染。哈爾濱市的PM2.5的日度平均值一度達1000微克/立方米,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值的40倍。同年12月,重度霧霾幾乎涉及我國中東部所有地區(qū)。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浙江、上海等多地空氣質量指數(shù)達到六級嚴重污染級別。當時,中央氣象臺稱,中國平均霧霾天數(shù)為52年之最。
2020年,全國PM2.5年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具體來說,中國城市中,城市空氣質量管理綜合評分前三為安徽合肥、四川雅安和廣東佛山,合肥、廣州、深圳、北京、杭州等9個城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大,成效分和努力分都達到“好”等級。而且,35個城市2019年PM2.5平均濃度已達標且持續(xù)顯著改善,包括浙江省9城市、珠三角9城市及河北、四川等部分城市。
達到這樣的成就來自三方面的艱辛努力,結構調整、末端治理和科學支撐。其中,大力使用清潔能源和減少重污染能源的使用是一個重要原因。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降至56.8%,煤電裝機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同時,煤電超低排放總裝機容量達到了88%。
在能源、工業(yè)、機動車等方面采取了積極的減排措施,也因此更能吸引國內和國際的人們來生活、工作和投資。但是,也應當看到,即便2020年全國PM2.5年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也只是達到了中國國家標準達標線,離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標準還有很大距離。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標準是,PM2.5年平均值10微克/立方米,24小時平均值25微克/立方米;粗顆粒物(PM10)年平均值20微克/立方米,24小時平均值50微克/立方米。而且,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2021年9月22日發(fā)布的新的《世衛(wèi)組織全球空氣質量指南》中建議,將目前的pm2.5推薦值減半,PM10的推薦限值降低25%。如果目前的空氣污染水平降低到最新指南中提出的水平,全球近80%與PM2.5相關的死亡都可以避免。
2021年9月,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最新評估稱,每年約有700萬人死于與空氣污染有關的疾病,如卒中、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病、肺癌和其他癌癥等,而且空氣污染也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產(chǎn)生負面影響。
中國的空氣質量連續(xù)7年改善當然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但離最高和最健康標準還有距離,我們還需繼續(xù)努力。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