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有什么重要意義
1、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藍天白云是廣大人民群眾對生態文明最質樸的理解。天空沒有藍天白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的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就無從談起。必須通過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這個突破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是解決民生環境問題的必然要求。
不損害群眾健康的、優美宜居的環境質量是各級政府必須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基本服務。扎實推進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大幅減少重污染天氣,逐步改善空氣質量,讓人們看到希望,才能取信于民。
3、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有力抓手。
我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轉變,這是造成大氣污染嚴重的根本原因。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是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內在要求,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要舉措。
4、《大氣十條》是樹立負責任國家形象的有效途徑。
深化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可以協同控制和減少多污染物的排放量,更好地彰顯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也有利于我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占據主動。
擴展資料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1、嚴控渣土車撒漏揚塵
為了進一步加強渣土車的管理力度,下一步交管部門將加強運前審批管理,組織運輸源頭屬地支隊對參與運輸的車輛、駕駛人進行運前檢查,杜絕帶病車上路。同時,圍繞施工項目周邊道路及渣土運輸較為集中的道路、時段,每周開展一次區域性集中治理行動,對存在渣土撒漏、違規運輸等行為的,詳細記錄,制作筆錄,形成臺賬。
2、嚴控機動車尾氣排放
辦理各類車務手續時,進一步強化車輛查驗環節,嚴格比對車輛環保標準信息,對不符合環保標準的車輛,一律不予辦理注冊、轉入業務;配合環保部門開展老舊機動車淘汰相關工作;對無定期排放檢驗合格的機動車,一律不予核發安全技術檢驗合格標識。
3、嚴格落實重污染車輛限行措施
繼續實施外環線(含)以內區域道路禁止未加裝顆粒物捕集器DPF裝置的國Ⅲ中型重型柴油貨車通行、禁止中型重型載貨汽車(持有通行證的車輛除外)通行,以及禁止高排放(原國Ⅰ、國Ⅱ標準)輕型汽油車工作日通行等限行措施。
一、減輕大氣污染,提高大氣質量;
二、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
三、推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四、推進防治污染和清潔生產新技術的發展;
五、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
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從區域環境整體出發,綜合運用各種防治大氣污染的技術措施和對策,充分考慮區域的環境特征,對影響大氣質量的多種因素進行綜合系統分析,得出最優的控制技術方案和工程措施,并加以實施,以期達到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控制目標。
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實質上就是為了達到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控制目標,對多種大氣污染控制方案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區域適應性和實施可能性等進行最優化選擇和評價,從而得出最優的控制技術方案和工程措施。
例如,對于我國大中城市存在的顆粒物和SO2等污染的控制,除了應對工業企業的集中點源進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外,還應同時對分散的居民生活用燃料結構、燃用方式、爐具等進行控制和改革,對機動車排氣染、城市道路揚塵、建筑施工現場環境、城市綠化、城市環境衛生、城市功能區規劃等方面,一并納入城市環境規劃與管理,才能取得綜合防治的顯著效果。
擴展資料:
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①改革能源結構,采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力、水力)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沼氣、酒精)。
②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燃料脫硫、煤的液化和氣化),以減少燃燒時產生污染大氣的物質。
③改進燃燒裝置和燃燒技術(如改革爐灶、采用沸騰爐燃燒等)以提高燃燒效率和降低有害氣體排放量。
④采用無污染或低污染的工業生產工藝(如不用和少用易引起污染的原料,采用閉路循環工藝等)。
⑤節約能源和開展資源綜合利用。⑥加強企業管理,減少事故性排放和逸散。⑦及時清理和妥善處置工業、生活和建筑廢渣,減少地面揚塵。
治理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燃燒過程和工業生產過程在采取上述措施后,仍有一些污染物排入大氣,應控制其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使之不超過該地區的環境容量。主要方法有:
①利用各種除塵器去除煙塵和各種工業粉塵。
②采用氣體吸收塔處理有害氣體(如用氨水、氫氧化鈉、碳酸鈉等堿性溶液吸收廢氣中二氧化硫;用堿吸收法處理排煙中的氮氧化物)。
③應用其他物理的(如冷凝)、化學的(如催化轉化)、物理化學的(如分子篩、活性炭吸附、膜分離)方法回收利用廢氣中的有用物質,或使有害氣體無害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大氣污染防治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