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阻止大氣污染
因為有一下危害
大氣污染的危害
大氣污染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大氣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對局部地區和全球氣候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從長遠的觀點看,這種影響將是很嚴重的。
一: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燃料中含有各種復雜的成分,在燃燒后產生各種有害物質,即使不含雜質的燃料達到完全燃燒,也要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為燃料燃燒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破壞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發“溫室效應”,致使地球氣溫上升。
二:臭氧層破壞
大氣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質的來源、性質和持續時間的不同,被污染地區的氣象條件、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差別,以及人的年齡、健康狀況的不同,對人體造成的危害也不盡相同。大氣中的有害物質主要通過下述三個途徑侵入人體造成危害:
(1)通過人的直接呼吸而進入人體;
(2)附著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隨飲食而侵入人體;
(3)通過接觸或刺激皮膚而進入到人體。其中通過呼吸而侵入人體是主要的途徑,危害也最大。
大氣污染對人的危害大致可分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種
關于空氣污染的影響
空氣污染是大氣科學的一個新分支,它是研究在不同氣象條件下,進入大氣的污染物在大 氣中輸送、擴散稀釋、轉化和移除的規律及應用的科學。本學科萌芽于20世紀20年代, 1921年英國人便進行大氣擴散試驗,但只是到了50年代后,現代工業的發展和城市人 口高度集中,相繼出現了嚴重的城市或工業區污染事件,以1952年12月的倫敦煙霧事 件為例,奪去了四千多人的生命,這些促使人們對大氣污染的廣泛關注和研究,到60 年代便逐漸形成這門獨立的新學科。
空氣污染氣象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有:
①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種類和特性。
②污染物在大氣中的風輸送、湍流擴散過程與規律。
③污染物濃度觀測與計算技術方法。
④空氣污染防治方法。
⑤空氣污染的危害及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等。空氣污染氣象學對環境保護、城市規 劃和能源、化工、冶金、衛生、國防等部門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空氣污染氣象學的 研究方法有: 野外測量、實驗室(如風洞試驗)和數值模擬研究等。
1) 空氣污染
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向大氣中排進了一些有害物質(稱污染物),當排入量夠多(污染物濃度達一定限度),則使原來潔凈空氣的品質下降,若這種情況維持時間 夠長,便會對人類、動物、植物和大氣中的物品產生危害和不良影響,這種大氣狀態 稱為空氣污染。組成空氣污染有三個要素:污染源、污染物濃度、對人和生物有危害。
2)污染源與污染物
向大氣排入有害物質的源地稱污染源,進入大氣的有害物質稱污染物。大氣污染 源分人工源和自然源,
自然源包括火山噴發、森林著火、風吹揚塵等,它們每年向大 氣排入約5.5億噸污染物,人工源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城鄉交通和居民生活 污染源等,它們平均總計向大氣排入的污染物在20世紀90年代約每年超過6.5億噸,其 中以工業污染排放量最為主要。我國1990年工業源共排放大氣污染物約0.4億噸,按人口平均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排發水平。
大氣污染物分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它們的種類超過100多種。從污染源排 進大氣后,直接污染空氣的稱一次污染物,其中最主要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CO)、 氮氧化物(NO)、二氧化氮、顆粒物(飄塵、降塵、油煙等)、CO和氨氣、及含氧、 氮、氯、硫有機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質等。所謂二次污染物則是由于陽光照射污染物、 污染物間相互發生化學反應、污染物與大氣成分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有害物質,光化煙 霧就是一種二次污染物。
)大氣污染的防治
防治大氣污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個人、集體、國家、乃至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可考慮采取如下幾方面措施:
①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多采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改革能 源結構,用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燒煤前,先進行脫硫)、 改進燃燒技術等均可減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進入大氣之前,使用除塵消煙技 術、冷凝技術、液體吸收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等消除廢氣中的部分污染物,可減少進 入大氣的污染物數量。
②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氣自凈能力。氣象條件不同,大氣對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 排入同樣數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濃度便不同。對于風力大、通風好、湍流盛、 對流強的地區和時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強,可接受較多廠礦企業地逆溫的地區和時 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較多的污染物,否則會造成嚴重大氣污染。因 此應對不同地區、不同時段進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③廠址選擇、煙囪設計、城區與工業區規劃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戶過渡集中,不 要造成重復迭加污染,形成局地嚴重污染事件發生。
④ 綠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減輕大氣污染程度。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